文/莊珮柔(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歷史科教師)
1859年12.02一名叫作約翰·布朗(John Brown,1800.05.09-1859.12.02)的美國人,被判處死刑。
上了絞刑台。
出身北方、中西部俄亥俄州(State of Ohio)的約翰·布朗,是一名成功的羊毛商人和畜牧者,1837年他決心反蓄奴。1856.05布朗夥同他的同黨,武裝加入堪薩斯內戰(Bleeding Kansas),當時美國分成兩邊,北方各州反對蓄奴,解放了州內的黑奴,稱為自由黑人,但有很多南方各州不願意。聯邦政府為此設了神奇的蓄奴地理界線–1820年通過的密蘇里折衷案(Missouri compromise)規定凡是北緯36度30分以北的州一律為自由州(密蘇里州除外),以南為可以蓄奴的州。可以蓄奴的範圍不斷的擴大,1854年聯邦政府,進一步放任各州自己投票決定是否要蓄奴,不受界限管轄。為了維持奴隸主的財產權,1850年聯邦政府通過「逃亡奴隸法」,允許聯邦軍警,追捕跨州逃亡的奴隸。
贊成蓄奴的人,偷襲了北方反奴隸制的勞倫斯市。布朗決定帶著兒子們起義(布朗共有20名子女)。1959.10.16在南方的西維吉尼亞west Virginia的哈伯斯費爾渡口Harper’s Ferry,約翰·布朗占領這裡,希望能用武裝革命的方法取代南方的政府,組成私人軍隊解放北美及加拿大的黑奴。他殺死了七名,據信都是支持蓄奴制度的人。不僅希望能阻止Kansas加入美國的蓄奴州,他還希望美國廢除奴隸制度。他被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1807-1870)抓住。送進了Virginia的大牢。
布朗反對蓄奴,他認定贊成蓄奴的人絕對不會放棄權力,希望促使美國為此武裝內戰。1850年聯邦政府通過「逃亡奴隸法」,布朗還籌組了一個革命政府,想要武力解放南方贊成蓄奴的州。他組成革命政府的時候,來的各州代表,有三十四名黑人,十二名白人。這些黑人來自北方,是自由的黑人。布朗起事,後來失敗。
1859年12月2日維吉尼亞被審判的法庭中,約翰·布朗發表法庭演說,說「如果我是替富有、有權勢的人出頭,想必就無妨」同時,他指出自己是按上帝的律法而行動,回應上帝對他的教導「上帝教導我,要紀念被綑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綑綁。」”It teaches me, further, to “remember them that are in bonds, as bound with them.” I endeavored to act up to that instruction.”他被判處絞刑。
布朗死前似乎充滿憤怒。他認為美國是一個充滿了蓄奴罪惡之地,必須用血來清洗。”I, John Brown, am now quite certain that the crimes of this guilty land can never be purged away but with blood.”或許,也是這一句話,讓他贏得「美國十九世紀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的評價。
布朗一個積極的人,他購買軍火,武裝和聯邦政府對抗。在審判期間,倡言「公民不服從」的亨利梭羅(Hene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為他聲援,梭羅公開演講,發文「為布朗上校辯解」,大力為他的行為辯護;在布朗死後,梭羅發表訃聞,為他悼念。約翰·布朗的死,被人為是南北戰爭(1861-1865)的主因,有人說他「布朗的武裝起義雖然敗北,死後卻北人們立碑紀念,作傳流傳。」
實際上,約翰·布朗最長被美國人記得的歷史形象,是一個狂人。最有趣的,布朗不是一開始就是瘋的,而是在他死後,他的歷史形象慢慢由一個普通人,變成瘋子。
或許我們會以為,布朗這種支持「廢奴」者,站在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又是第一個為廢奴而死的白人殉難者。他站在歷史上觀念正確的一方,這個人死後會得到人們的認可。人的形象怎麼會變,死了不就死了嗎?不是嗎?有趣的是,歷史有時不是如此。
回到1859年,約翰布朗審判期間,縱然全國已經發現250幾則因為奴隸衝突的事件,但在北方,廢奴主義也沒有受到太多矚目。奇怪的是1859年的審判,卻讓布朗與廢奴問題一躍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布朗堅持採用武裝抗爭的方式。在那之前,奴隸制度都是法律上的攻防,有零星的衝突,但沒有演變成流血的武裝叛亂。
當時,黑人被看作是一種財產,聯邦政府要保護白人的財產權。法令不把黑人當做「完全的」人,他們有時候,在有些的州,是人,有時候在某些州又可以是某人的財產。蓄奴者和奴隸販子,可以把自己的逃亡的財產合法抓回去。1850年《逃亡奴隸法》處罰協助藏匿奴隸者,而聯邦政府派軍隊去抓逃到北方的南方黑人,北方的黑人,若提不出身分自由的證明,還會被國家軍隊抓回去,這一切都是保護人民的財產。布朗因此加劇反抗,採取了武裝革命直接對抗地方政府。
布朗成為美國建國以來,第一個以叛國罪吊死的美國人。是為了廢奴。
布朗死的消息甚至傳到了歐洲,維多雨果(Victor Hugo)還說美國會因此分裂,粉碎美國的民主,美國人是「保護恥辱,殺死榮耀」。布朗歷史評價最高的時候,應該是南北戰爭,當時士兵傳唱《布朗之驅》John Brown’s body這首歌,被看作是殉難者。北軍中的有色人種軍團也唱這首歌。布朗備受推崇。
布朗死後的歷史評價,在1865之後,布朗就慢慢被歷史書描繪-進入「瘋子」的世界。
詹姆斯洛溫(James W.Loewen)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人想要處理廢除奴隸制度這段歷史的時候,不提到種族主義。這很令人驚訝。如何能處理廢奴的歷史?又不提到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更不可思議的是,廢奴這件事根本現在也沒有任何歷史課本的作者會反對。
詹姆斯洛溫(James W.Loewen)檢視美國的歷史教科書,發現1890年以前的美國史課本,布朗是精神正常的商人。1890-1907年的教科書中,布朗是瘋子,1970以後,布朗慢慢清醒了點,但是2006-2007以後,儘管沒有暗示他是瘋子,但是對他的評價都是負面的。
2006年後的美國史書。稱布朗為「好戰的廢奴主義者」。2006年的《美國通史》還說布朗是「瘋狂人物」突襲支持蓄奴者將之砍承碎片。「惡毒的屠殺行徑,敗壞自由土壤的正當性,並引來奴隸制度支持者的惡性報復」。
更多的書則是說,布朗是個醫生證明的瘋子。《美國歷史》「約翰布朗幾乎可以確定已經瘋狂」,《美國方式》「後來證明布朗有精神疾病」。
最悲慘的指控,是布朗不曾得到黑人的支持。
1859年布朗到處籌資,到紐約與麻省去秘密演講,尋求北方反蓄奴的人支持,希望能占領哈伯斯費爾渡口Harper’s Ferry,這裡原本就是南方奴隸逃往北方成為自由黑奴的交通點。這裡是南北黑奴逃亡的交通點。原本布朗計劃,當他解放了當地的黑奴,讓他們成為自由人,然後就會有大量的南方黑奴加入他的軍隊。但實際上,沒有人願意加入,布朗的兩個兒子和Harper’s Ferry鎮長都死了,衝突之中,布朗還打死了一名北方來助陣的自由黑人。
這也就是說,南方黑人也不曾大量支持過他。他的廢奴貢獻已然瓦解。
這些說法,有時候,跟歷史教科書的書作習慣有關,教科書不喜歡寫的很誇張,「中立客觀」因此不給評價,它們會刻意淡化所謂意識型態。也就是說,作者也想要讓課本中種族主義的章節看起來不清不楚,以免太強調某種價值。
為什麼要淡化種族主義?
1890年到1940年間,美國種族關係到達最糟糕的時候(這也是排華法案出現的時候)。戰後的美國人建立新的歷史敘述,由於南北都是白人,都是美國人,他們是實際上相同的兩個民族。1890-1940年間,白人握手言和,黑人變成扮演滑稽脫口秀的角色與娛樂大眾的歌舞表演者。種族依舊是不平等的。這樣一來,那些贊成廢奴者,才是變成分裂美國的人。
1890年的美國在種族上,依然是個白人為主的國家,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沒有反對白人至上論的本錢。尋求白人選票,白人種族主義是很重要的票源。南北統一之後的聯邦,依舊仰賴種族主義,也就是白人至上論。
1890年以後,如果說出南方各州是為了要支持蓄奴才脫離聯邦,會造成國家的分裂。於是南北開戰的原因不是因為蓄奴與否,而變成因為他們對「憲法」的看法不同。南方各州是為了保持自我的獨立,以及自決的生活方式。蓄奴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北方是為了經濟利益,因為他們不需要奴隸。所以干涉南方人的生活方式。這樣一來,林肯也只是一個利用廢奴當口號的老練政客,而南方的李將軍則很正直,他也反對過蓄奴,但為了南方人的生活方式而戰爭。
廢奴主義者的貢獻,被一再的掩藏。
首先,關於布朗的史實,大量被捏造、遮掩,布朗不是好戰份子,當時南方支持蓄奴者,也攻擊北方廢奴州。爬梳史料,也會發現布朗得到許多黑人的支持。北方各州的自由黑人,對布朗很有義氣,在他被殺死那天各州由黑人開的公司都關門悼念布朗。1918年,南方黑人還幫布朗和他的追隨者21人在維吉尼亞州立了碑。內戰期間黑人士兵後來也陸陸續續為布朗所說的廢奴而戰。
布朗是個有理想的人,不是個不會思考的狂熱分子、只想要挑起戰爭。相反的,他的反抗帶有某種基督教的神學意涵,梭羅還把他的死比作耶穌殉難。布朗也贏得白人的支持,那些在布朗死後傳唱《布朗之驅》的白人士兵們,他們的心理也支持奴隸解放運動。但這些歷史與美國意識型態發展矛盾。1890年以後,美國的種族主義日漸嚴重,甚至可以說種族主義大獲全勝。1890-1907年間,南方各州以及交界州(border state)合法剝奪了各州內大多數黑人的公民權。私刑猖獗。1954的的布朗案判決,創造了「隔離但平等」的說法。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族群被隔離的時候會有平等。只需要去想想,比較強大的種族隔離出的平等界線,如何能夠平等?這就像胖虎切蛋糕分給大雄一樣。隔離,就是差別待遇。隔離之後,白人又開始攻擊功成名就的黑人,不讓黑人從事技術工作,不讓黑人打職棒大聯盟。美國還將種族隔離制度與技術作法傳播到南非。種族理想主義的白人必定是瘋子,於是教科書不願提出布朗的個人的辯詞,也沒有教科書願意放入布朗的遺言。
南北戰爭之後美國的重建時期,在南方支持黑人權利的白人會承擔個人風險,從北方遷徙下來到南方發展的白人,被看作是投機者,扶助黑人的北方共和黨人,是無賴。這些種族理想主義者。參雜在真正的北方投機者與無賴之中。而南方的民主黨人痛恨這群人。當時的民主黨,支持白人種族至上主義。
林肯的歷史評價,也像布朗一樣,白人也不再認為他是偉大的種族理想主義。2012年《林肯傳》Lincoln,改編Doris Kearns Goodwin 於2005年發表的傳記《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強調的是他在政治上協調的長才,廢奴相形之下變成了某種點綴。
1960年以後,美國黑人民族主義者,認為每個白人都是敵人,因此不該有將黑人利益放在心裡的白人。因此布朗在這段黑人對美國歷史解釋裡,也不受歡迎。
終於,在美國人的歷史上,不再呈現具有理想種族主義的白人。
參考資料
- John Brown’s final speech, 1859.原文http://www.historyisaweapon.com/defcon1/johnbrown.html 2017/01/15擷取
- John Brown’s final speech, 1859.教案 https://www.gilderlehrman.org/history-by-era/failure-compromise/resources/john-brown%E2%80%99s-final-speech-1859 2017/01/15擷取
- Actor David Strathairn performs abolitionist John Browns final speech before his execution in 1859. Introduction by Viggo 影像 Mortens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ktgZbS2Qo 2017/01/15擷取
- 老钱:美国往事——激进的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John Brown)http://lao-qian.hxwk.org/2010/08/22⋯⋯
- 葉皓〈導讀〉,收入亨利梭羅,謝孟宗、陳蒼多翻譯,《我所嚮往的生活》,台北:商周,2015.1.15,頁005-028。
- 詹姆斯洛溫(James W.Loewen),陳雅雲翻譯,〈第六章 約翰布朗與亞伯拉罕林肯:隱藏在美國歷史教科書的反種族主義〉《老師的謊言》,台北:紅桌文化,19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