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嘉義公車票亭,停車邁造!
文/陳世岸
「記憶」某些事情與「遺忘」某些事情,一向就是我們人生的一部份,不是嗎?
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場讀書會,主題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影片—「新天堂樂園」。這是一部1989年的著名電影,透過義大利西西里島上一個小村庄的戲院興衰過程,描述並刻畫了上演其中的人生故事。小村庄裡的這座「天堂」戲院,是居民唯一的休閒場所,在戲院小小的空間裡,在數十年的光影中,載滿了居民的喜怒哀樂。也因為這座戲院曾經是居民生活記憶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當最後戲院被拆除時,許多圍觀的老居民都不禁熱淚盈眶。
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是許多人所共有的集體記憶,民國60、70年代看電影前播國歌還要起立的畫面,相信許多人還有印象。電影院裡那種隨著劇情,觀眾們一起大笑、一起偷哭的氣氛,更是記憶深刻。但隨著錄影帶、影片出租市場的崛起,「看電影」的集體行為已不再專屬於電影院,而分佈在每個家庭的電視機上演。老戲院的關閉,電影院行業的沒落,似乎也呈現出我們的生活中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已逐漸消失。
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空間的消失,似乎是現代化社會的常見現象,當代表「過去」的歷史空間遇上代表「未來」的現代化建設(開馬路、蓋大樓、興建停車場)時,選擇「未來」而捨棄「過去」,往往被認為是「正確的」決定。「集體記憶」的空間,對於現代社會而言,等同於「被遺忘」的空間,在衡量土地或建築價值的利益法則裡,並沒有「集體記憶」的這一個項目,因此「集體記憶」普遍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
然而,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空間的消失,對於我們的社會,至少帶來了下列兩種巨大的影響與集體社會現象:
一、集體失落感(collective loss):
所謂的「失落」(loss),是指當「個人因失去或被剝奪自己原來所擁有的事物」所形成的狀態。也可以說,這種「失落感」是來自於當熟悉的事物或習慣、想法無法得到依附或依靠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感受。
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空間的消失,就像新天堂樂園的戲院被拆除一樣,當地居民所感受到的「失落」不是因為一棟建築物被拆除而使然,而是因為屬於戲院中的那一部份記憶,因空間的消失而無所依附,因此覺得「失落」。當生活周遭的空間不再熟悉,而屬於眾人的集體記憶沒有獲得延續或再現的機會時,集體的失落感將無可避免。
二、集體失憶症(collective amnesia):
一般而言,罹患「失憶症」患者的明顯症狀,包括:1.對「短期事物」的記憶力喪失,言語表達因難 2.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力有障礙 3.無法實地規劃或執行事項,如只能想及說,但是做不出來等。「失憶症」患者明顯的容易忘記事情、重複問題、或重複要求事情,情緒易激動或變遲鈍不合作等症狀。
而當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消失之後,我們的社會也會出現類似罹患「失憶症」患者所表現出的集體失憶症狀。當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消失之後,我們對於熟悉的街道會無法辨認,對於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會印象越來越模糊。此外,彼此之間的對話會出現雞同鴨講的情形,因為記憶已經因為空間的消失而變得無法被確認或描述。
罹患集體失憶症的社會,對於感動的事物會逐漸失去感受能力,因為集體記憶的消失,使得他對於事物不再有熱情,因為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遺忘」所取代,生活中再也沒有像「記憶」一樣長久的東西,因此,他已不再能夠理解情感之類的抽象事物。
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空間的消失,帶來的是集體失落感與集體失憶症的社會現象,通常越是高度現代化、高度發展的地方,這種情況會越明顯。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代表一個地方居民彼此互動的熱絡與熟悉程度,即使那是一個傳統市場、一條街道,或只是一間小雜貨店。這種結合生活的空間與時間特質的集體記憶空間,正是一個地方是否得以被自己或他人辨別的重要標記。
因此,當一個具有集體記憶特質的空間消失之後,通常也代表了此地的居民將走向罹患集體失落感與集體失憶症的方向。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描述了這樣子的一個城市:
要小心,不要對他們說,有時候不同的城市在同一個地點,依序承繼同一個名字,在不知道彼此的情況下誕生與死亡,相互之間沒有溝通。有時候,甚至居民的名字還都一樣,他們的口音與容貌的特質也都相同;但是,活在名字之下、土地之上的諸神,已經不發一言的離開了…
…詢問新城比舊城好或差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之間沒有關係,就好像舊明信片所描繪的不是模里利亞的過去,而是一個不同的城市,只不過湊巧像這個城市一樣,也叫做模里利亞。
【延伸閱讀】
2017.02 又一個人民記憶毀在政府之手 涂醒哲無能面對嘉義縣公車票亭?
2017.02.07 【連署】變更廣場設計 公車票亭轉型城市客廳 重現嘉義文化風華
2017.02.08 怪手撼動大地 嘉義市政府拆的不只是公車票亭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八十六集:嘉義市府文化殺手?(上):沒有歷史的城市如何有光榮?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八十六集:嘉義市府文化殺手?(下):搶救古蹟,如何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