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香港銅鑼灣書店林榮基在台灣也不能暢所欲言?

文 / 管中祥

香港銅羅灣書店林榮基受邀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不過,在來台的第一場活動中,他並不是擔任講者,而是坐在台下,以「觀眾」的身份發言,他一開口就笑說「台灣警察對我保護很好,好到沒有自由」。

雖然,他隨後補充這是「開玩笑的」,但這幾天台灣警察的確如影隨形地跟在身邊保護他的安全。

林榮基才到台灣,邀請他的主辦單位便發表聲明表示,「我們了解林先生曾因眾所週知的事件獲國際媒體關注,所以我們定調這次訪台完全是私人行程,只有這樣,林先生才能自由、隨意的四處走走,到處看看」。

但事實上,原本安排林榮基來訪的行程長達三十天,也有許多「公開行程」,一月下旬,主辦者就開始洽詢拜訪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也計劃舉行座談,不少獨立書店業者及與談人期待能與林榮基交流,不過,這些活動卻在來台前一一取消,因為台灣政府擔心他的安全,拜訪行程從一個月,改成十五天,最後只來台七天。

原本的公開活動為什麼最後卻成為私人行程?根據風傳媒引述「相關人士」的說法指出,有些出版界及包括獨立書店在內的經營者,認為若介入或參與接待銅鑼灣書店的人或被中國視為異議份子者,會影響他們可能的讀者群或成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障礙,而「有些壓力和擔心」。

這樣的說法不但顯露出「相關人士」對台灣獨立書店的陌生,對獨立書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社會值更是莫大的打擊。

大部分獨立書店的成立,就是因為反對商業或威權造成的壟斷,特別是最近幾年網路書店、大型連鎖書店崛起,許多地方型的書店面臨價格競爭,出版市場日趨單一,言論與文化多樣性受到影響。為了維繫書店應有的獨立精神,展現知識的批判與多元聲音,諸多獨立書店經營者放棄原有工作,回歸簡樸,走入社區、走入草根,不但透過書店空間和民眾分享知識,也以各樣的實際行動介入社會。他們在台灣的主流價值中是「異議者」,沒有出版自由的中國市場也不是他們冀望的對象,這些追求獨立自主的書店,怎麼會因為林榮基來台而「有些壓力和擔心」?

在香港,也有類似的書店,一般稱作二樓書店或是樓上書店。因為房租昂貴,大多隱身在香港傳統建築唐樓的二樓或較高樓層,販售相對冷門的人文社會科學書籍,和台灣一樣,這些書店也經常舉辦講座,書店不只是賣書,也是思想論辯與社會行動的基地。

最近幾年,「中國因素」對香港影響日深,許多大型書店自我審查,雨傘運動、批評中國政府的出版品遭到下架,再加上2015年發生的「銅羅灣書店事件」,讓香港的「二樓書店」更顯珍貴,不過,規模及影響力仍不及台灣。

雖然,林榮基來訪一波三折,甚至引起獨立書店及「相關人士」中國流亡詩人貝嶺之間的爭議,不過,更該關注的是蔡英文政府對林榮基來訪的態度。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表示,擔心林榮基如同黃之鋒一樣遭到黑衣人攻擊,為確保人身安全,維安部門有較多考量。該篇報導也指出,陸委會曾「提醒」邀請單位名稱為「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獨立」兩字,容易被泛政治解讀。

林榮基並不像黃之鋒等人敏感,政治影響力也未必及於朱凱迪、羅冠聰等香港自決派立法會議員,陸委會的高規格對待真的只是考慮到人身安全?還是擔心中國政府的後續反應?這些「保護」難道不是另一種言論自由的限制?林榮基的安全當然需要保護,但陸委會的作法卻也反應出台灣政府對香港異議人士的過度謹慎,不但讓林榮基無法在自由的台灣暢所欲言,台灣本有的獨立與自由受到質疑,而這也是以「中國因素」作為政治動員取得政權的民進黨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