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同志學生遭受校園霸凌問題亟需獲得重視

文/顏正芳、陳牧宏、柯乃熒等59位醫學院教授和精神科醫師

近日來台灣社會對於婚姻平權法案討論熱烈,部分反對人士將箭頭指向現行國中小學實行的性別平等教育,要求去除「認識和尊重同性戀」的課程部分。但作者之一的顏正芳教授調查500位成年初期、性取向為同性戀或雙性戀之男性在兒童青少年期遭受與性取向和性別氣質(俗稱女性化)的騷擾和霸凌經驗,結果令身為第一線的醫療工作者的我們非常擔心:同志學生遭受校園霸凌問題非常嚴重,亟需獲得重視!

這項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87.6%受訪者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曾經因為性別氣質被認為較女性化、或是因為同/雙性戀而遭受言語、社會關係、肢體、網路等各種形式的騷擾,包括被叫不堪入耳的綽號、被脫褲子、被推踢打耳光、便當盒被丟到馬桶、被謠傳不實的中傷、被同儕集體關係霸凌等。過程中同志學生即使對老師和家長求助,卻仍然未受到幫忙,有些老師或家長甚至落井下石,導致霸凌更加嚴重;他們必須不斷想辦法保護自己,逃避來自他人的傷害,或是偽裝自己的性取向和性別氣質,過著痛苦的生活。

研究也發現:男同志若在兒童青少年時期遭受上述霸凌,到了成年初期會比未曾遭遇霸凌者出現較嚴重的憂鬱、焦慮、疼痛症狀、自殺危險性等。同時,遭受過的霸凌型態越多,焦慮症狀越嚴重。此結果顯示:反同人士常說的「同志族群精神健康比較不佳」,有很大原因來自社會不友善的對待所致。
依據以上國內實證研究結果,我們呼籲:

1.政府必須正視同志學生遭受校園霸凌的問題,提出明確的防治策略,並且加強性別平等教育中對於性別氣質和性取向的介紹。現行性別平等教育中,小五小六階段教導「認識同性戀」,國中階段教導「尊重同性戀」,但許多霸凌和騷擾從國小就開始,到國中才來教「尊重同性戀」,時機已晚,所以應在小學階段就充分協助學生認識什麼是性取向?什麼是性別多樣性?如何尊重同志和性別氣質中性化的人?

2.在2017年2月20日最新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 Pediatrics)刊登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美國32個率先合法同性婚姻的州之中,青少年自殺率下降了7個百分點,在同性戀與雙性戀的青少年族群中,影響尤為顯著,自殺企圖大幅降低14%,但延後合法的15個州裡,青少年企圖自殺的比率並無變化,這結果顯示:同性婚姻合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正面影響。所以政府不應拖延修改民法、讓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步調。

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面對反同人士對於「去除性別平等教育中關於同性戀」的無理要求,政府必須挺住,國教院不能因為反同人士揚言訴訟就退卻,因為在台灣,同志學生遭受校園霸凌問題嚴重,政府不能再視而不見,加強和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中「認識和尊重同性戀」的課程,強力阻止校園中性取向和性別氣質相關的霸凌,真正做到「友善校園」而非只有口號;尤其應該加快修改民法、讓同性婚姻合法化,讓台灣社會真正達到人人平等、尊重人權的境地!

完整作者名單:顏正芳、陳牧宏、柯乃熒、王春惠、王裕庭、王桓奇、白雅美、江明澤、吳佳慶、吳易澄、希雅特‧烏洛、李仁欽、李俊宏、李佳殷、李姿誼、李欣寧、林皇吉、林子勤、杜佳軒、林奕萱、林祥源、林晏如、徐志雲、金韋志、徐淑婷、姜學斌、高維治、張學岺、陳亮妤、陳三能、陳正哲、陳劭芊、陳牧宏、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