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政治

蔡政府週年勞動政策檢驗 六大保障都落空?

余雅琳 / 整理

小英執政滿一年,勞動政策禁得起檢驗嗎?蔡政府執政一年來通過修改的勞動相關法令共7案,佔全部修法178案中的4%。當初承諾勞工「六大保障」,不但看不見,更向人民奉上備具爭議的「一例一休」,低薪、高工時的勞動環境,未來政府該帶著台灣往哪走?

長期研究勞動政策,東華大學財經法律所教授張鑫隆,本週作客《燦爛時光會客室》,除了分析當前制度上的不足及可能外,更將回顧過去一年重大的勞工抗爭運動。

對新政權期待大 落差也大

張鑫隆表示,立法院第九會期以來,全部修法178案,只有7案屬於勞動相關法案,只佔4%非常低,而且並未有實質重大、進步的法令通過,由民進黨提出的重大法案,也只有相較負面的「一例一休」通過。他不諱言:「對新的政權期待大,落差也很大。」

點下圖觀排完整訪談內容

張鑫隆分析這七項法案當中,除了民進黨的一例一休之外,其他均屬個別單位提出,補足當時保障不足之處。像是《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明確公私幼教人員的從屬認定,公立幼教人員適用《教師法》,私立幼教人員則準用《勞動基準法》等等。

至於2016年10中旬,《就業服務法》正式刪除移工「三年出境一次」的強制規定,張鑫隆認為,這是工運團體長久努力得來的結果,並非執政黨的實質政績。

低薪依舊工時增長 靠加班費才能過活?

去年12月初,具爭議性的「一例一休」修訂通過,雖提高了雇主應支付加班費,卻未見勞工勞動條件被有效改善。張鑫隆表示,一例一休目的為減少工時、確保周休二日,但在現行法令下,雖然提高加班費,勞工工時反增長。張鑫隆解釋,立法通過後,加班權表面上須經由勞工同意,事實上仍是「老闆說得算」,今天雇主要求加班,勞工很少會拒絕,「勞工決定的自由,沒辦法被肯定。」張鑫隆認為,這是勞動立法的一大重要原則,因為勞資雙方長期處在不平等情況,促進勞動相關政策立法,是讓勞資雙方有平等討論空間。

減少工時、加班費提高,大量工作下的人力如何解決?張鑫隆提到,這一制度訂立有機會促進就業率,然而雇主為了減少人事支出,寧可讓員工加班,也不願聘僱新人力。張鑫隆也表示,加班是應是臨時性、緊急的勞動例外情況,現在卻成了常態,政府甚至認為「低薪問題,要用加班解決」。

一例一休百害一利:勞工自排特休假

一例一休雖具爭議,但張鑫隆認為某些部分仍能獲肯定,其中「特休假排定權」,他說明,傳統上勞工請特休假,雇主有權拒絕,而在法案修正後,特休假排定權交付勞工手中,僅留有資方一個協商、調整的機會。張鑫隆說,這是站在勞資自治原則所提出的修正案,讓雇主、勞工及同僚在顧及三方利益下,做出有效的協商,強調「看得到要吃得到」,張鑫隆認為,這一特休假排定權,為資方帶來不少壓力,也成為產業、職業工會未來抗爭的思考點。

去年民進黨執政以來七項與勞動權益相關的修法。(張鑫隆提供)

派遣政策模糊化 走向新自由主義路線

2011年,蔡英文第一次參選總統失利,當時提出勞動政策白皮書,裡頭明確描繪未來勞動政策的方向。2016年,蔡英文第二次參選總統,提出「勞動政策六大保障」,包括減少工時、提升薪資、鼓勵組成工會等政見。以派遣政策相比較,張鑫隆提到,蔡英文2011年對於派遣勞工政策相當清楚,像是避免不當擴張、落實同工同酬;但到了2016年蔡英文將派遣政策模糊化,把複雜的勞工壓榨型態都拿掉,僅提及與正式員工享有同工同酬。

追溯台灣最早派遣政策,張鑫隆說明,在陳水扁執政時代,曾推動「派遣事業計畫」因應台灣高失業率,引進英美派遣公司模式,以非典型勞工解決失業率,「這些仍是潛在失業。」張鑫隆說,這些工作型態低薪、不穩定,甚至會有假派遣的情況發生。

偽裝的派遣、約聘僱、全職工讀生、學習型助理、個人承攬……背後的真往往就是典型的勞動僱傭關係。(張鑫隆提供)

政策障礙不排除 勞工如何自立自強?

從華航空服員罷工、台鐵產業工會春節罷工行動,以及其他職業、產業工會的街頭抗爭,新政府上任一年來,勞工街頭運動越演越烈。蔡英文總統還曾說過「個別勞工問題要自己解決、自立自強」的話。張鑫隆認為,勞資爭議應透過法律進行協商、解決,但在勞動法制上,勞工團體、工會都受到層層限制,因此走上街頭進行抗爭。

「障礙不拿掉,要求勞工自立自強,是緣木求魚。」張鑫隆在節目中指出,小英政府正走向「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站在資方立場思考,尋求勞動市場更加彈性化。但類似英、美國家的經濟政策,勞資雙方是完全對等,包括勞工罷工及協商權益。

檢驗台灣目前勞動政策,張鑫隆認為,台灣勞資雙方仍是嚴重不對等情況,若繼續走向此一路線,「那將是一個非典型更加嚴重、勞動法不健全的社會。」

【同步閱讀】《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56集:小英執政周年 勞工政策往那走?

【延伸閱讀】
蔡政府執政週年 高教工會批承諾跳票「傾資本」
這些年,蔡英文打了幾次自己的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