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余雅琳 / 整理
今年4月20日,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表示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整體人才素質,提出「四大鬆綁」政策,以優惠、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之便利,延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但5月底,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次審查,多數立委提出質疑,各方人士看法不一。
本週《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台灣勞工陣線研究員張烽益,說明為何認為《外國人才延攬僱用法草案》的「四大鬆綁」,將成為台灣人的「四大惡夢」。
立專法門戶洞開 衝擊本國人就業市場?
首先,張烽益指出,這項法案是「延續性專法」,自上一次國民黨執政時期,便由現任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操刀類似放寬政策,讓僑生及外國人來台實習。他批評這次專法研擬緣由,是提供特定跨國企業或大學「方便門」,解決延攬外籍人才的不便,根本是「選民服務式」的專法。為解決個案問題,擴大成通案,將衝擊台灣整體勞動市場,引發潰堤效應。
張烽益認為,國家要延攬外國人才,應先思考現行國內教育體系下,哪些人才缺乏需要補充,前端明確執行,也能向社會大眾說明白。放寬外籍人士可來台尋職、實習的規定用意雖好,但若弄不清楚哪些產業需要人才,卻打算近乎讓全數產業開放,沒有考慮實習涉及後續就業機會,恐怕會衝擊本國人就業市場。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雇用法」,經濟民主連合與台灣勞工陣線表示,該法將衝擊國內青年就業。
先留才?先攬才?
今年3月,主計處國勢普查處公布「104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顯示目前約有72萬國人於海外工作,以赴中國大陸工作為大宗。張烽益據此表示,台灣人才正在嚴重流失,政府未設想留才之方,反而還要放寬招攬外國人才,排擠本國人就業。此一專法雖是仿照新加坡及美國,但這兩國家都未有嚴重人才流失現象。
張烽益也質疑標準放寬,是否真能吸引外國人才?他指出,原本外國專業白領人士,最低薪資門檻為47,971元,人數維持在3萬人左右,但近五年這個標準一直在放寬,像是僑外生工作改以評點制,可降低原有薪資門檻。此外,專法優惠,部分是呼應蔡政府新南向政策,招攬東南亞及印度人才,但薪資門檻下降,引進低薪外籍白領勞工,更會排擠本國人就業機會。
勞團憂心四大鬆綁成四大惡夢
張烽益說,在台外籍專業人士以擔任教師為主,包括語言學習或赴大學任教。鬆綁外籍專業人士工作簽證及居留規定,對這些外籍教師有利。但他解釋,一般雇主申請聘僱許可原本由勞動部審核,作為把關角色,可以審視當前台灣產業及勞動市場,做出適切判斷;若按照草案未來改由教育部核發,教育部恐考慮學校財務等壓力,任意核發,將擠壓本土教師任教空間。
四大鬆綁政策內容:
1.鬆綁外國專業人才工作簽證、居留規定。
2.鬆綁外國專業人才父母配偶及子女停留規定。
3.鬆綁外國籍(畢業)生來台尋職、實習規定。
4.鬆綁外國專業人才租稅、退休及健保規定。
張烽益也提到,鬆綁規定讓外籍人才的家眷受惠,包括父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因為優惠規定有:永久居留取得、健保不受6個月等待期限制、成年子女工作許可等內容,根本是在促成「專業移民」。此外,來台外籍白領人士,多享有較高的薪資,且只要有工作,雇主自然會協助投保;比對現行《全民健保法》,海外國人返台或是外籍配偶來台,皆要有6個月等待期,鬆綁規定卻讓外國專業人員眷屬,一落地就享有台灣社會福利,實在說不過去。
張烽益建議,若要實行優惠政策,除非台灣專業人員在海外也有相關保障,藉由國與國之間的協議,達到互惠合作。張烽益強調,目前用犧牲租稅、健保來找尋人才,圖利的仍是部分特定企業,應將前端的產業發展思量周全,再擬訂後端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