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Thomas Angermann
文 / 管中祥
科技部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廢止《專任助理人員工作酬金參考表》,從8月1日開始,科技部研究計畫下的各個受補助機構,不必再依原有的專任助理適用薪資級距表發放薪資,改以工作內容、專業能力和生活水準等項目,自訂專任助理工作薪資標準及編列助理費用。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指出,這樣作是要回歸專業和能力取才,科技部願意帶頭創造多元價值。
過去科技部專任助理敘薪有固定的金額與級距,新政策上路,將有近萬人受到影響,取消「天花板」,開放薪資上限,的確能讓專任助理薪資的敘薪更具彈性,也較有機會留住人才。
科技部的作法看似良善,但《專任助理人員工作酬金參考表》廢止後,也取消了最低薪資保障的「地板」,原有大學畢業擔任研究助理第1年至少會有31,520元的下限,也可能因此無下限。
實務上,助理的薪資包含在整體研究經費之中,一但調高勢必會影響整體經費的分配,徜若研究經費未能隨之提高,又會有多少計劃主持人會願意以較高的薪水聘任助理?到頭來還可能讓專任助的薪資不升反降,這難道是科技部的美意?
陳良基並不是不清楚上述疑慮,他也表示,科技部會和校方「喝咖啡」,並且透過相關機制進行檢視薪資動態合理調整,若不合理狀況者,刪減相關計畫經費處理。但再過幾個月新制就要上路,科技部相關機制是什麼?至今仍然模糊。科技部若無法提高研究經費讓主持人用合理的薪資聘任合適人才,或者落實「相關機制」避免低薪聘用問題,那麼,科技部的美意恐怕會造成研究助理的薪資往下發展。
類似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在國發會提出的《攬才專法》,讓政府成了低薪政策的推手。
4月20日,國家發展委員會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攬才專法)》,強調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整體人才素質,透過「四大鬆綁」以優惠、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延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國發會提出的「四大鬆綁」政策包括,外國專業人才雇用期間從三年延長到五年;外國人可來台尋職一年,學生或畢業生可以來台尋找實習機會一年,實習最長可以長達兩年,且都不受白領外勞最低月薪47,971元限制;所得200萬以上者課稅減半;配偶與未成年子女來台立即享有健保不受六個月限制等措施。
不論是面對中國崛起的壓力,或者為吸引外國人才來台增加本地刺激或一起努力,當然應該以更寬闊的胸襟、更寬鬆的法令,提供更友善的環境面對全球轉變及國際現實,但這樣的政策真能達到目的?或者,導致更多的災難?
例如,取消白領外勞最低月薪47,971元限制就引來爭議。台灣的低薪現實吸引國際人才已有困難,取消下限之後,會有多少人願意跨海來台?降低原有外國白領的薪資等勞動保障,真的有利於產業發展?還是只是將這些外國白領勞工當作是非典型的短暫人力補充?將白領外勞當作廉價勞工?而這樣的政策是否會造成本地勞工排擠效應,恐怕又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