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新竹市的「公道三(竹光路延伸銜接至景觀大道)新闢道路工程」6月14日在內政部營建署都委會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由於新竹市政府預計採行的「直線開路方案」將拆遷76戶住戶,引發在地居民的恐慌。由居民與聲援者組成的「新竹市公道三討公道反迫遷連線」偕同學生訪調小組、時代力量新竹、苗栗黨部前往開會,訴求新竹市政府應改全面評估只拆38戶的「彎道開路方案」,並向土地所有權人具體說明,並要求都委會專案小組到現場實地勘查、召開聽證會。
居民林美人表示:「居民不是反對公道三開闢,而是針對開闢方式及路線問題。為什麼不走空地開路,要拆我們家呢?」有居民表示,公道三開路已經傳聞20年,許多住在這裡近30年的居民聽聞自家將要開路,卻眾說紛紜,不清楚是否會拆到自己家。新竹市政府在7年前委託民間麗鄴工程顧問公司提出道路設計評估報告,共有兩種方案,方案一的「直線路型」(拆76棟)與方案二的「彎道路型」(拆38棟),差異在於彎道路線是沿著民宅旁的公有地停車場開路。然而2010年時,新竹市府議會審查的報告審查會中,會議結論即為「以方案一為規劃設計原則」,引發居民質疑市府為何要強拆民房。
「公道三路」為一條在都市計畫底下規劃的新闢道路,由內政部「生活圈道路計畫」經費補助。目前已開通北起客雅溪防汛道路、南至牛埔東路與景觀大道路口路段,全長約348米,路寬50米,市價徵收用地經費5億4000多萬元,工程費2000多萬元。本案「公道三(竹光路延伸銜接至景觀大道)新闢道路工程」,規畫跨越客雅溪,連結竹香北路及竹香南路,讓景觀大道的車輛可直通到南勢里。工程經費加徵收費預計達數十億元。新竹市府近年欲興建的三條新闢道路,在2015年獲得中央三年逐編45億元的經費。三道路分別為:公道三竹光路銜接至竹香南路新闢道路工程、客雅大道明湖路以東路段新闢道路工程及新竹高鐵橋下聯絡道延伸至竹科工程中興路到力行路段。
竹市府要把外環道路接起來 得面對拆遷76戶
新竹市政府在會議上的簡報表示,新竹外環道路的斷點就在公道三路,往北連接竹光路、往南連接茄苳景觀大道,若開通公道三路作為台一線替代道路,未來與南側客雅大道連接,減少市區的交通壅塞、分散車流,並縮短市區行車時間。
竹市府評估,直線方案為860公尺,彎道方案為887公尺,由於公道三路的前後段設計速率維持在60公里,本段設計也維持60公里,符合台一線省道設計速率。然而市府認為採取直線開路方案最大原因是「行車安全」,彎道路型多因線型不佳、視野遮蔽而產生的交通事故,直線路型則是因為駕駛間行為造成,與環境因素較不相干,新闢道路應避免。若在彎道進行減速或設置交通號誌則會產生新問題,預計8百公尺需設置19面號誌牌面才符合規範,干擾駕駛視線。
時代力量新竹黨部政策研究組長林彥甫則表示,民間也請教交通專家比較兩方案,彎道方案因使用公有空地,能夠少拆近40戶,並節省2億元工程經費。原先竹市府規劃公道三路的設計速率就是50公里,質疑突改60公里設計是為了護航直線方案。他提到所謂的「彎道比直線更不安全」也沒有細緻模擬分析,不同路段因為環境差異、號誌設計路口設置不同,產生太多事故便因,事故跟死亡率無法直觀比較,甚至可能因直線單調讓民眾開車不容易減速,反而比彎道更危險。林彥甫說,要紓解台一線,既有的和平路就可以銜接經國路跟竹光路。
竹市府交通處處長倪茂榮回應,路型設計上會不斷檢討,依照現況流量、服務水準及使用需求來規劃,因此設計速率為60公里,後續再訂出速限50公里,才是對用路人安全負責。而公道三路作為紓解台一線的分流及區域網路的均衡功能,有其必要性。
只說服居民直線開路、接受拆遷 不提如何繞路避民宅
本案在去年11月進行都委會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結論要求新竹市府應評估兩方案,與居民溝通及說明徵收方式。時代力量苗栗黨部執行秘書陳祺忠表示,今年1月竹市府都發處陸續突襲居民住家,處長半小時前才撥打電話約訪居民,居民向他打電話求助。「新竹市府是很努力的要跟居民溝通,卻是很努力的說服被徵收住戶接受拆遷,不告知彎道方案的評估內容。」他質疑,難道竹市府關於公道三的開路計畫,20年間只有一種方案?根本是在折磨住戶。
居民鄭麗雲住在預計開路範圍內的延平路261巷,一家人26年前在當地扶持了信仰中心「廣渡宮」。當地許多信眾都到廣渡宮尋求心靈關照。她提到,公道三開路歷經20多年,許多徵收戶長年抗爭,幾成憂鬱症,必須靠藥物才能入睡。「都發處處長連幾次臨時拜訪,讓徵收戶忐忑不安。小市民是否能抵抗強權呢?」
竹市府表示,本案在未來土地及地上物徵收作業採取協議價購(市價)及「以地易地」專案讓售同時辦理。2016年12月已完成土地徵收價格查估作業,安置土地在本案路線東側約190公尺處之土地,初步規劃25-30坪土地「以地易地」。讓售作業將在都市計畫發布後實施辦理,讓售價格參酌土地徵收價格,竹市府承諾相同區位的土地讓售價格單價不會大於徵收補償價格。
第一次專案小組後,竹市府在2017年1月開始進行4個月家戶拜訪,其中私有地上物家戶共76戶,私有土地所有權人202人,有1人聯繫不上,6戶反對。對本案「以地易地」方案初步意願調查,贊成有14戶,可接受、含無意見者有56戶,反對6戶。陳祺忠提到,大部分「以地易地」要換給住戶的地都是低窪地,都有價差,價差少則2、3百萬,皆是民眾背負,認為市府應整好地再換給拆遷戶較公平。而拆遷戶離開時自蓋房子時,期間的租金也要自付。竹市府都發處處長陳永源則澄清,家戶拜訪都是徵得居民同意才進去拜訪,也有住戶拒絕,他就離開了。在價差部分,地上物補償沒有折舊問題,地價經查估後,市府承諾相同區位所賣給價格不會超過徵收價格。改建過程中補貼租金僅針對低收入戶、社經弱勢者有補助,無法一體適用。
中央開路預算多 聽證作業都不做
反迫遷連線提到,內政部在去年10月31日通過聽證作業要點,若案件有重大爭議之餘可以召開聽證會釐清爭點。但作業要點公布至今7個月,明明有許多迫遷爭議案件,逼人民上街抗議、找行政院長林全或總統蔡英文,卻沒有一件案子可以開聽證會?「作業要點反變成不聽證作業要點,這不是伸張土地正義的民進黨政府嗎?」桃園航空城反迫遷聯盟發言人田奇峰表示,不管是市府、贊成或反對直線開路的居民,都是訴求用路人安全問題為優先。內政部若能裁示召開聽證會,讓市府及居民或專家辯論、資訊公開,尋求大家的共識,也讓都委會委員有厚實資料參酌。反迫遷連線要求內政部營建署應全面盤點有爭議案件,主動召開聽證作業,別拒拆遷戶於門外抗爭。
「如果竹市府用彎道方案開路,說不定現在就能開路、讓新竹市民紓緩交通又兼顧居住權。」田奇峰說明,「生活圈道路計畫」是前朝馬政府留下的愛台12項建設,中央編列預算4年600億元,讓各地方政府申請、讓內政部黑箱審議,審議的會議紀錄沒有公開。他認為「生活圈道路計畫」是浪費公帑的錢坑計畫,甚至沒有在蔡政府上任時剎車,繼續沿用。「前朝的錢坑計畫跟現行的前瞻計畫民進黨政府都要,對於各地開發只有綁樁、沒有理性分析跟行政效率。」反迫遷連線訴求營建署與公路總局應全面檢討「生活圈道路計畫」審核機制,並收回爭議案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