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中油開發將動工 七千年藻礁怎生存?

文 / 余雅琳整理

6月23日,桃園在地聯盟召開記者會,公布近期在桃園大潭藻礁發現的一級保育類生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再次凸顯桃園藻礁生態重要性。然而蔡英文政府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2022年開始供氣,今年八月即將開工,卻反而成為讓藻礁毀於開發的藉口。藻礁存亡要如何應戰?能源開發與生態永續發展該如何平衡,成為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自國小自然老師退休後,投入桃園觀音沿海的環境保護運動。本週《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潘忠政,由淺入深介紹藻礁生態,並點出即將動工的大潭天然氣接收站背後爭議。

一級保育生物出沒 凸顯桃園藻礁價值

潘忠政首先說明珊瑚礁及藻礁差異:珊瑚礁是珊瑚蟲死亡後蟲體造礁,生長於水質清澈、光合作用旺盛的海域,一年平均成長1公分。藻礁,則是藻類造礁,潘忠政形容如刷油漆一樣,每年薄薄地刷在礁岩上,在惡劣環境中反而生長較佳,但成長速度極為緩慢,20年成長不及1公分,「是它的特性,也使它顯得珍貴。」

桃園藻礁綿延海岸27公里長,存有7千600年以上歷史,被生態學者認為有機會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潘忠政表示,桃園藻礁完整性高,沿海特殊沙丘地形,伴隨海浪拍打,水質混濁,塑造出世界少見的地景,同時是沿海生物重要棲地。近日在此發現重要的保育類生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更加凸顯此地的價值。

柴山多杯孔珊瑚 (潘忠政提供)

沿海能源開發 藻礁生存瀕危!

1981年至1990年期間,桃園觀音工業區陸續開發完畢,1998年,觀音海岸因工廠偷排廢水,逐漸受到汙染。潘忠政表示,桃園為全國工業大縣,若桃園百分之一廠商半夜偷排廢水,水質就會變化明顯、容易影響生態棲息。在紀錄片《看見台灣》及日月光事件後,政府嚴格把關廢水排放情形,原本完全看不見生態的海域,已漸漸看見生物出沒,可見只要有好的政策,環境一定很明顯改變。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潘忠政說,早在1994年,中油已評估過觀音沿岸發展可能,但潮差過大、海象不佳,對觀塘工業區開發無太大興趣。1999年,東鼎液化瓦斯興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鼎公司)為發展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先主導觀塘工業區開發、購買230公頃土地,也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但2003年東鼎公司與中油競爭失敗,開發到一半的觀塘工業區停擺數年。為何這樣一塊區域,現在又成為中油工程的熱門地點?令人懷疑是否在替財團轉手解套。

棲地還給自然 生態就會長回來

提及觀塘工業區開發對藻礁生態影響,潘忠政說明,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填海造陸、建設工業平台,初期工程從77.2公頃擴增到230公頃,先前因觀塘工業區動工,部分施工地直接覆蓋藻礁遺骸上,也於海岸放置突堤,讓大潭藻礁被漂砂所掩埋、影響藻礁生長。

大潭藻礁 (潘忠政提供)

潘忠政說,大潭藻礁範圍內的觀新藻礁,在2014年劃入台灣第20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但即便劃設保護區、開發未在保護區內,沿海開發行為仍會因洋流及海象,影響南北藻礁生態。潘忠政認為,移除堤防、把棲地還給大自然是當務之急,「把堤拆掉,大自然生態會自己回來。」他認為藻礁是為重要自然資產,呼籲地方政府應積極保護、劃設保護區。

社區型能源建設是潮流 台灣獨鍾天然氣?

潘忠政表示,蔡政府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能源問題迫在眉睫,以天然氣接收站作為最佳解方無可厚非。但依據過去接收站建設資料,設在沿海不是唯一方案,也可建設海上平台。不過在站址可行性評估報告中,卻完全沒有海上平台的相關資料,也啟人疑竇。

此外,潘忠政認為,各國能源建設多朝向小型、社區型的方式設置,天然氣發展規劃卻佔全國能源的25%,也不免令人擔憂有國安疑慮。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user/linkingourlives

【同步收看】《燦爛時光會客室》第161集:七千年桃園藻礁 中油開發在劫難逃?

【延伸閱讀】保育類珊瑚現身大潭藻礁 環團籲中油暫停開發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