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Jeremy Corbyn
文/陳柏謙(高教工會研究員)、圖/作者隨文提供
認真探究起來,其實所謂「抹紅」這伎倆,也不算是台灣特有,2010年英國「新工黨」政府垮台後,黨內黨魁改選中,知名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學者Ralph Miliband小兒子Ed Miliband,在當時主要工會力量支持下,擊敗包括自己老哥(被視為黨內正統右翼布萊爾路線繼承者)David在內的幾位競爭者,當選成為在野後工黨的新領導者。一當選不久,英國的《每日郵報》等右翼媒體,就開始有計劃用大篇幅版面定調、「抹紅」Ed Miliband,直接封給他”Red Ed”(紅色艾德)稱號,試圖指稱Ed代表的所謂左傾勢力,企圖讓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勢力在英國重新復辟。
面對右翼媒體的「抹紅」,這位馬克思主義學者之後的新黨魁,大為緊張;在後續安排媒體訪問中,不斷義正言辭強調自己絕不接受「紅色艾德」這種「負面」暱稱,為了證明這一點,Ed甚至在媒體前承諾:「自己絕對不會自動毫無條件的支持工會罷工等行動」。然後,一些工黨公開集會與大會場合場佈,為了淡化「紅色」所代表的社會主義傳統色彩,甚至特別改以粉紅色作為底色。
比較好笑的是,其實在之後一些民調中,英國民眾對Ed最熟知而且同意的大眾印象,「紅色艾德」居然敬陪末座。後來英國傳播學者曾寫過一篇文章,分析為什麼右翼媒體的「抹紅」策略沒有成功,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Ed當選黨魁後的言論、主張根本一點都不「紅」啊,換句話說,他全然是「無辜」的啊XD
五年黨魁任期內,Ed小心翼翼抗拒讓自己與任何「紅色」、「傳統左翼」、「社會主義」等「標籤」有任何關聯後,結果,2015年的大選,工黨還是輸到脫褲,席次甚至比2010年工黨政府垮台時還要更慘。
然後,當工黨黨內中、右派開始物色下一個布萊爾路線接班人時,Jeremy Corbyn這個黨內老左,在一片意外驚呼聲中出線當選,接下黨魁職務。然後妙的是,這一次,面對Corbyn的勝出,右翼媒體大張旗鼓「抹紅」的動作卻變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不需要等到右翼媒體來「抹紅」,Corbyn和他的團隊從競選期間起,各場合中常常就是大小紅旗飛揚了,然後,因為他過去在黨內長期相對左翼的色彩,自然也沒什麼必要否認自己意識型態與主張了。
後面的故事,大家或許就比較熟悉了,Corbyn挺過了工黨內部中、右派幾次「準政變」,然後,在今年的提前改選中,跌破眾人眼鏡重挫了保守黨,成為英國青年與工人的新希望。而許多Corbyn出現的場合中(即便非政治性集會),紅旗飛揚的情況則是越來越常見了。
當世界發展的局勢實際上已經讓「紅色」與「社會主義」逐漸不再是貶抑的字詞時,如何真正重拾「紅色」在歷史上的革命與進步意涵,如何讓這個年代的勞動群眾團結在代表自由、平等與解放的紅旗之下,或許,反而是Miliband與Corbyn面對媒體「抹紅」迥然不同的態度與結果最大的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