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性別

台灣慰安婦阿嬤剩兩人 民團:一人一信要日本政府道歉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814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昨(13)天婦女救援基金會在收藏慰安婦史料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舉辦紀念活動,提醒日本政府,迫害女性人權的歷史將被保存與傳承。

日本政府在二戰期間製造的慰安婦「軍事性奴隸」制度,至今從未向侵害女性人權提出正式道歉,在全球慰安婦倖存者逐漸凋零的時候,今年4月,台灣受害阿嬤之一的陳蓮花女士病逝,全台目前僅存兩位。參與紀念活動者為所有逝去的慰安婦阿嬤默哀,表達追思。

婦援會接著將舉辦台韓學生交流團,展現年輕世代接棒人權議題,並號召民眾「一人一信」,寫信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在8月底寄送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受害阿嬤逐漸凋零 等不到日本政府道歉

台灣的婦援會從1992年開始,陪伴59位阿嬤一路至今,目前僅剩兩位。將透過阿嬤的博物館,保存受害阿嬤生命故事,讓這段記憶被永續,不讓年輕世代遺忘歷史,繼續參與人權行動。(更多阿嬤們的故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陳蓮花阿嬤生前最愛唱歌,婦援會在慰安婦紀念活動撥放蓮花阿嬤唱的「愛拼才會贏」。93歲的陳蓮花今年4月20日病逝,去年(2016)底蓮花阿嬤順利看到「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開館,出席開幕儀式;她曾面對國內外媒體詢問有關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的態度,難過的說:「年紀這麼大了,等到日本要來賠償時,我們可能都走了」。阿嬤家館長康淑華提到,蓮花阿嬤以前常說「痛苦的事她不願意去想,她想的是怎麼繼續往前走」,因此婦援會與許多民間團體會帶著阿嬤的精神,完成人權運動。

康淑華表示,1991年8月14日韓國慰安婦受害者金學順是第一位挺身而出倖存者,當時向世界揭發二戰時的慰安婦制度,50年歷史才得以被公諸於事。而全世界為了紀念第一位挺身而出的阿嬤,謹訂8月14日為「全球『慰安婦』紀念日」,以紀念所有阿嬤的勇氣,並陸續帶動各國對日求償、要求道歉行動。(去年的慰安婦紀念日行動)

「阿嬤家」人權館裡頭紀錄每位戰爭性暴力受害女性的名字。

台日友好更要追究歷史責任 民間呼籲蔡政府對日表態

婦援會執行長范情提到,阿嬤家最近放映加拿大華裔導演熊邦玲所拍攝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道歉》(The Apology),影片拍攝一位韓國阿嬤不斷爭取日本政府要對她們道歉,韓國阿嬤說:「即便是爭取到日本政府道歉,我的傷疤還是存在,可是我的心可以復癒。」

「唯有面對過去,才有辦法繼續走向未來。」婦援會認為,過去台灣26年在爭取慰安婦阿嬤的人權時,日政府不但沒有正式道歉,也沒有真誠回應。婦援會及許多民團訴求,日政府應正式道歉,必須在其國內教科書放入慰安婦相關歷史,讓年輕學子認識這段歷史,並公開所有慰安婦歷史相關檔案,例如公開當年日軍如何動員各地軍隊成立慰安所,被害者資料及數據等等。

2015年底時,南韓前總統朴槿惠在沒有讓慰安婦受害者參與的情況下,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簽訂了慰安婦議題的「1228協議」,宣稱解決慰安婦問題,但是該協議中沒有包含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所要求的「正式道歉」和「法律賠償」等內容,難以讓韓國人民認可。今年韓新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將考慮與日本政府重新談判1228協議。康淑華認為,台灣政府也應該向日本政府表態與提出具體要求,在韓國欲重新與日本談判之際,要求加入被害者與支援團體的聲音,並期待亞洲其他國家共同加入行動。

婦援會呼籲台灣政府,僅管希望與日本在國際上保持友好,並不代表可以停止追溯歷史責任。而民間要求日政府道歉,不是要繼續仇恨,而是讓逝者、生者平復,繼續向前進。

針對台灣與日本交涉慰安婦議題的進度,外交部今天(14)下午回應指出,將持續向日本政府交涉協商,協助台籍慰安婦爭取權益,盼早日獲得解決。

「阿嬤家」人權館影片歷史紀錄

「阿嬤家」人權館影片歷史紀錄

一人一信寫信鞭策日本政府 年輕世代傳承人權議題

康淑華說,26年來的人權運動,持續對日求償等官司訴訟,都難以看到回應,令人挫折。但令人感動驕傲的是,民間沒有放棄這件事,即使阿嬤逐漸凋零,在世的人仍持續努力,值得被大家敬佩,年輕人也會繼續接棒。因此發起「一人一信」行動,邀請民眾對日本政府寫下訴求,由台灣民眾鞭策,要求日政府正式回應。

東山高中學生林奕霆拿著他寫好「一人一信」的明信片,主要要向日本政府訴求重視人權。「慰安婦制度錯了就是錯了,日本政府應該勇敢道歉,因為造成阿嬤一輩子的傷害。」林奕霆相信青少年們都是一個種子,自己將人權議題帶到其他同儕生活中,不讓慰安婦議題在歷史洪流中被遺忘。

東山高中學生林奕霆

建功高中學生莊予岑將參與台韓學生交流團。她希望藉由這次機會了解韓高中生如何傳承了解議題,回台後把資訊帶給同年的朋友們。「阿嬤們已經努力的為自己的生命畫下完美的句點,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我們年輕人去做。」

建功高中學生莊予岑

就讀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一年級的徐煜婷來到「阿嬤家」實習。她說自己原本沒有關注女性人權議題,對於「慰安婦」的認知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個名詞。「參觀完阿嬤家後,阿嬤們其實就像我們鄰居一樣,真實存在。慰安婦不只是歷史事件,而是活生生的在你我週遭。」 徐煜婷說,戰爭性暴力仍在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為了讓大家記取這段歷史的教訓,「阿嬤家」這個小小博物館與觀眾親近接觸,像是屹立不搖的守護者,保存阿嬤們的生命故事與記憶。

【延伸閱讀】
慰安婦,國家的制度性暴力∣ 公庫電子週報第十五期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