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關心手術煙霧與高風險勞工職場環境——奈米級超細懸浮微粒

文/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

比PM2.5更小的隱形殺手-奈米級超細懸浮微粒
關心手術煙霧外 更應關切高風險勞工職場環境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醫師、立法委員邱泰源醫師與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聯合呼籲醫療院所重視手術煙霧問題,應儘速在開刀房加裝除煙器,維護醫護人員與病患的健康。葉光芃更針對比PM2.5更微小的隱形殺手-超細懸浮微粒,首次公開提出危害警告,要求衛福部、勞動部、環保署正視高風險行業職場環境,並儘速提出污染防制對策,以維護勞工安全與健康。

電燒病患術前術後尿中苯會增加四倍

剖腹電燒手術煙霧紫爆 術前術後尿苯增四倍

二年前,台健空盟率先揭露電燒等手術會產生煙霧,造成開刀房紫爆,呼籲應加裝防煙器,以保護醫護病健康。婦產科醫師葉光芃強調,剖腹產手術如用電燒就會造成開刀房PM2.5紫爆,電燒產生的苯會透過腹膜吸收,有研究顯示病患術前術後尿中苯會增加四倍!孕婦如進行手術,煙霧也會經過胎盤影響胎兒。更有研究指出,將手術煙霧中的致癌物提煉注射到實驗鼠身上會致癌引發病症。

雷射除毛手術產生超細懸浮微粒 數目勝過質量

葉光芃表示,常見的雷射除毛也有手術煙霧,過程中還會產生高濃度奈米級超細懸浮微粒與病毒!由於太過微小,無法以質量濃度(µg/m³ )表示,係以1cc裡有多少顆(N/cm³)的數目濃度為單位!一般超細懸浮微粒的背景值為3000-10000顆,彰基約3000-4000顆,雷射除毛時,每1cc空氣中可能高達數十萬顆超細微粒!等待區約1萬顆,手術房開防制設備可降到1cc幾百顆,比多倫多最乾淨的公園1cc幾千顆還少,但防制設備停開30秒後,則立刻飆高到44萬顆!甚至有研究發現手術煙霧中還含有活的B肝病毒!若沒有防制設備,手術煙霧的PM2.5、超細懸浮微粒和病毒就會隨著呼吸進入現場醫護病體內造成感染!但現場人員可能只戴護目鏡,並未戴口罩!哈佛今年和去年有連續二篇研究指出雷射除毛的煙霧問題,加州曾打算立法規範,可惜未通過。

路邊空氣髒 開刀房更髒?!手術煙霧>交通空污?

葉光芃強調,手術室的瞬間空污可能比馬路上的交通空污更可怕!台健空盟曾在台中台灣大道路邊測到1cc最高13萬顆超細懸浮微粒,在北愛爾蘭首都,上午7-10點空氣最髒時,1cc有7-8萬顆;多倫多最髒的馬路幹道是1cc12萬顆!而手術煙霧濃度測到最高瞬間49萬顆!呼吸一口氣至少吸進500cc空氣,在開刀房每一口氣則吸入二億顆超細懸浮微粒!所以,手術煙霧可能比交通空污更恐怖!然而,美國大部分住院醫師不知手術煙霧問題,台灣則是近年才注意到這方面。

手術全期護理學會理事長傅玲表示,過去以為開刀房近乎無菌是安全的,後來才知道每一台刀都會產生手術煙霧,按照國外統計,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過敏是高於一般人二倍,而眼睛過敏、職業性氣喘、鼻竇炎等,也是高於一般人,而護理人員停經後的。護理師95%是女性,目前護理人力不足,希望產後能留任,但職場環境卻是不利的, 呼籲要改善職場環境,才能留住人力。

全台第一家全面裝設手術煙霧防制設備-彰基

彰化基督教醫院今年中全面完成開刀房手術煙霧防制設備的安裝,成為全台第一家,從開刀現場影片顯示,有防制設備可有效降低手術煙霧,而僅使用20小時的濾網也收受治療的病患,我們努力維護行醫和就醫環境的安全,期望能創造台灣社會的多贏,並肯定勞動部已訂出相關指引,呼籲各大醫院重視手術煙霧引起的健康危害,盡速跟進增設防制設備。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感謝彰基帶頭示範,會將彰基經驗推廣至縣內其他醫院,期望盡快加裝除煙器,彰化縣不用等中央下令就會著手進行,維護縣內醫病安全。邱泰源委員要求醫療院所儘速跟進,改善手術室勞動環境,增進醫病權益,同時要求衛福部將此列入輔導計畫,期許所有醫院在五年內100%做到,衛福部也應編列經費進行相關研究。葉光芃則期望列入手術準則,門診也應規範,請勞動部關心台灣醫界以外勞動環境的空污問題。

政府應關切其他空污高風險行業勞動環境

葉光芃強調,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不只關心PM2.5和燃煤污染,也關切交通和職業空污。還有許多可能暴露在比開刀房手術煙霧更高危害的其他職場行業類別,如瀝青工人、金屬、焊接、油漆、裝潢、交通、餐飲等,其工作環境的超細懸浮微粒濃度為背景值的數百倍,是空污高危險行業,還會影響到鄰近住家與居民。國外警察可戴口罩值勤,但台灣卻沒辦法,葉光芃強調,這次不只為醫病發聲,也關切手術房以外的勞動環境。邱泰源委員更強調,醫療從業人員工作環境相較於很多行業已經較佳,希望相關單位持續努力,維護所有台灣勞工的工作權益。呼籲官員應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積極關切及照顧手術煙霧外的其他高風險的廣大勞工,應將公衛納入職場安全項目,全面清查哪些職場易有微粒污染,調查列出高風險場所,採取風險管理。強調提供作業人員免於危害的工作場所是政府與雇主的責任,一定要首重污染源的消除,戴口罩是最後一道防線。此外,要求環保署研究交通與職場超細懸浮微粒問題,並擬定污染防制規範。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