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民人權協會
台灣健保方便,藥物也跟著容易取得。精神科藥物因為作用在腦部和神經系統,具成癮性,常常成為管制藥品,但事實上,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資料,2015年,全台有二百六十萬人去過精神科門診,從公民人權協會連續兩年來的問卷調查則指出,在談到心理或精神問題方面的治療時,四成民眾感受到的最大問題是無止盡的服藥及忍受旁人難以理解的藥物副作用。
九月16和17日,也就是本週六、日,由台中德馨獅子會主辦,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企劃及承辦,台中火車站藝術特區20號倉庫協辦的「除了吃藥,我還能做什麼?」迷你影展加公益講座,希望從不同的視角,介紹台中市民關於精神障礙的解決方案。
今天下午由台中市衛生局主任秘書洪秀勳、國際獅子會300-C1區事務長陳月芬,奧亞集團20號倉庫藝術特區創辦人呂錫昆先生,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中醫師,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秘書長蘇熙文醫師共同剪綵開幕「除了吃藥,我還能做什麼?」迷你影展加公益講座,吸引了上百位民眾參與。
所以週末和週日,地點在台中火車站藝術特區20號倉庫的21號倉庫,從早上十一點開始,到下午六點前,每整點將會播放十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總共有十則精選短片,其中有七則,從國際公益團體公民人權委員會所發行的記錄片所節錄出來,這些記錄片在美國曾榮獲泰利獎,每一則都來自醫學專家和患者及患者家屬最深刻的剖析,真實的生命故事,震撼心弦。另外三則影片則是公民人權委員會的人權獎得主現身說法的故事,包括心理學家博士為民眾深度剖析精神病學的問題,美國州議員為保衛兒童免於吃精神科藥物進行立法,以及美國第一位揭發精神科藥物嚴重副作用的名電視記者的心路歷程。
週六下午兩點半到五點,由自然療法醫師,也是公民人權協會秘書長的蘇熙文帶給民眾一場衛教講座「憂鬱藥不藥?先了解再選擇」。蘇熙文醫師從「全人整體療癒」談到,需要經過醫生詳細的問診,從處理身體過敏,荷爾蒙不平衡,缺乏陽光照射,缺乏營養和睡眠等等方式,都可能有效的處理好憂鬱和情緒問題。許多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慢性病患者,大多被其醫生告知必須終生服藥,為了抑制情緒,卻苦於藥物副作用造成身體多處不適。民眾需要增加對好油和蔬果的攝取量,均衡飲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憂鬱。演講結束前,另外有吃藥民眾現身說法,如何發現吃藥之後,自己從溫和的媽媽變成了脾氣火爆的母老虎,讓孩子受苦,呼籲大家在吃藥之前,真的要落實自己的知情同意權。
本活動希望提供民眾一個知性又健康的假日午後,透過短片、演講、佈告展板和大量相關叢書,用更多元且深入的方式,讓民眾了解自己知的權利。明天還有一整天的迷你影展,歡迎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