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婦援會提倡「旁觀者介入」 全民教育預防性別暴力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台灣近來發生多起殘忍的性別暴力致死案件,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在美國長期從事性別暴力預防工作的專家瑪莉莎˙艾默(Melissa Emmal)表示,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分析加害人與被害人行為的同時,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回溯這些重大案件的發生過程,往往會發現某些環節,只要身旁周遭的人多些警覺性並付出行動,就可能及時阻止悲劇的發生。

位於美國華盛頓DC的暴力預防教育中心綠點(Green Dot)教育訓練主任瑪莉莎˙艾默是應婦女救援基金會之邀,來台主持為期兩天的「友善路人甲社區預防工作坊」,對於台灣近期內接連發生多起性別暴力致死案件,她以自己所居住的美國阿拉斯加州為例,當地發生這類重大案件後,會由學界、法界、NGO、家屬代表等組成小組,共同追溯案件發生過程中,是否有外在系統可以去介入防止的時間點,檢討缺失並提出對策。瑪莉莎指出,在暴力預防工作上,「旁觀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人人都願意多關心身旁的人事物,對於危險因子的辨識力與警覺性夠高,透過「旁觀者介入」的方式,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都可能在暴力事件發生前發揮關鍵性的制止作用。

婦援會從事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服務至今已超過20年,我們認為,除了暴力事件發生後的救援,如何做好前端的預防工作更為重要,近年來持續與社區鄰里合作,培訓種子講師,讓暴力預防工作不再只是單次性的宣導,而是深度更深,廣度更廣,且具備方法與策略的全民教育。今年適逢《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施行20周年,婦援會也舉辦一系列「友善路人甲」暴力預防工作坊,吸引包括社工、心理師、還有許多對家暴防治工作具有熱忱的民眾報名參加。

根據美國綠點暴力預防教育中心的研究,要訓練民眾有效發揮「旁觀者介入」的功能,其實是有步驟的,首先必須具備察覺及辨識「危險警示跡象」的能力,例如在酒吧裡看見一群男子圍著一個女子勸酒,女子明顯神色有異時,就是性騷擾、性侵等事件的早期警示跡象,此時也是採取「旁觀者介入」的最好時機。但有時候同樣一種行為,例如男子不停出現等候站崗,到底是正常追求或跟蹤狂,就需要更敏銳的細心觀察。而當察覺到有危險警示跡象時,有人會選擇保持沉默,這些人不願意介入的原因是什麼呢?綠點暴力預防教育中心分析,可能是個性害羞、恐懼等個人因素;可能是擔心朋友不諒解、工作上報復等人際關係因素;也可能是社會上普遍存在不要多管閒事、自己不做別人也會去做等等外在的文化障礙。無論如何,找出個別的障礙所在,突破盲點,才能說服每個人去實踐「旁觀者介入」策略,減少暴力事件發生。

當民眾具備察覺及辨識危險警示跡象的能力,也願意挺身而出時,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教導大家如何採取實際可行的介入方式,綠點暴力預防教育中心提出了Direct (直接)、Delegate (委託)、Distract (分散)的「3D」方案。當你發現加害者或受害者的異常行為是你可以直接介入時,立即採取行動;如果不是你有辦法處理時,委託更合適的人出面介入,例如對方人多勢眾或有安全顧慮時,請求警察幫忙;另外,也可以利用間接方式分散加害者的注意力,例如聽到鄰居夫妻吵架聲,按電鈴假裝借醬油等等,適時化解危機,避免情況更加惡化。

台灣近來發生的多起性別暴力致死案件,的確令人感到痛心且遺憾,但婦援會認為,與其在事發後一味指責或過度恐懼,教育社會大眾從自身做起,適時運用「旁觀者介入」方式阻止暴力事件,共同打造更加友善安全的生活環境,才是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