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雄好過日
大林蒲鳳鼻頭沿海六里遷村爭議持續延燒。7/26上午居民集結在鳳林宮前召開記者會,對高雄市政府在「沒有遷村計畫書」的情況下,就進行廟宇地上物調查表示嚴正的抗議。事隔一日,關心遷村爭議的高雄好過日協會和臺灣熱吵民主協會,於 (7/27)辦理主題工作坊,公開邀集居民和學者專家與公民團體共20人與會,針對「安置補償條件和公民參與機制」做討論,攜手民眾一起突破「沒有遷村計畫書」之僵局。
主辦單位凝聚討論成果為三大政策訴求,分別是:「居民組成委員會」、「社會網絡要延續」、「安置補償配套要齊全」。主辦單位期待討論能量延續到8/3、10的後續主題工作坊。系列活動結束後,會提出「民間版願景計畫書」供居民及各界檢視,希望政府可以參考採納作為政策規畫依據。
與會民眾非常關心遷村委員會的組成與職能。訴求遷村委員會組成架構,需要具有決定權的居民代表,代表可由選舉方式產生且為有給職,會議要全程直播讓居民監督。官方代表僅是協助的角色,給予意見、不做決策,如此才能符合民眾期待,免得委員會受到官方代表杯葛、淪為虛設空殼。此外在遷村完成後,遷村辦公室仍需持續運作至少十年,協助民眾處理遷村後續事宜、提供法律諮詢並出版期刊。針對土地及建物補償,民眾說政府雖從寬認定,但對合法持有建照之民眾,亦須釋出「補償配套」,彌平民眾不平衡的心理感受。還有居民討論到,遷村不僅是硬體建設、補償而已,需要納入「社會網絡」面向,再做成都市計畫專案檢討。
參與活動的都市計畫學者,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林育諄助理教授表示,如果遷村委員會是由居民組成委員,可把組成單純化,直接對口市政府的遷村辦公室,但也提醒需考慮社會弱勢民眾的參與權利。他特別強調,委員會需要取得代表性,如此溝通協商才會有說服力;假如沒有居民組成委員會,就可能演變成為政府和民眾各自談條件、各自同意,容易造成各別相同條件的差異,導致社區內部失和。
李宗霖建築師建議,大家討論時需要先釐清法規,如土地、房屋跟使用區分等,這些在法規上都屬不同層面的事情。並建議可由專業人士幫民眾上課,消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洪仰政建築師則說,搬遷至安置地後,舊聚落的生活紋理將不存在。土地、建築及聚落等有形部份的遷移與轉換,在法令及技術上能透過協調等方式達到,但無形的歷史與文化卻無法透過這樣的方式達成。望政府先做大林蒲「生活空間紋理」調查,把成果回饋到預定地的設計,這樣遷村才不會變成只是從一個舊屋轉換到另一個新屋而已,而文化卻蕩然無存。
台灣城鄉公民培力協會理事陳淑茹認為,當前政府很多政策都忽略了居民參與,假如將來遷村委員是由居民組成,相當值得一試。理事蘇筠芷也感性地說道,遷村不僅是地上物而已,也包括人的狀態,需要一起完成。
高雄好過日協會理事長陳信諭總結,針對遷村爭議辦理審議民主討論,為全台首例。本次活動最難能可貴的是,會後民眾留下來向專家請教法規細節且期待專家前來授課,顯示民眾渴望充分知情,非外界片面認定的不願意溝通。
#共同願景計畫書的連結
https://goo.gl/eQtXMt
我們8月3日 不見不散喔!
* 報名資格:
在地居民、公部門及專家學者、一般民眾
●主題二
社福醫療與安全,以及經濟工作與文化教育
【地點】: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時間】:8/3(五)18:30-21:30
【人數】:20人
(民眾約12-15人、公部門及專家學者約5-8人,視邀請狀況調整)
報名連結:https://goo.gl/pSTZcw
●主題三
環境污染防治及交通改善
【地點】:高雄講師工會
【時間】:8/10(五)18:30-21:30
【人數】:20人
(民眾約12-15人、公部門及專家學者約5-8人,視邀請狀況調整)
報名連結:https://goo.gl/nJzXq2
攝影:張已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