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公民提問破局 「涂醒哲們」也該面對的五大議題

文 / 管中祥

11月1日,中正大學公共事務研習社舉辦「2018嘉義縣長候選人辯論暨青年論壇」,邀請縣長候選人接受青年提問。不過同屬「民主聖地」的嘉義市,原訂在11月上旬舉辦「諸羅仙拼仙──2018嘉義市長選舉公民提問」活動,卻因為市長涂醒哲拒絕而破局。

這場活動由「2018嘉義市長選舉公民提問聯盟」主辦,20個公民團體組成的聯盟,是嘉義市近年少見的公民組合,成員除了有長期關心嘉義在地公共事務與文資保護的團體,還包括工會、教師組織、獨立書店、照護機構、社造組織、在地劇團,以及近年頗受青年歡迎的「覺醒音樂祭Wake Up Festival」等。這些團體來自不同領域,平日有自己的工作,也關切公共議題,他們從9月開始每週聚會,希望能延續嘉義的民主傳統,並在年底選舉前邀請候選人同台發表政見,接受公民提問。

人民有知的權利,現任市長卻拒絕同台接受提問

10月上旬,聯盟陸續拜會幾位市長參選人,無黨籍的蕭淑麗一口答應,並願意配合其他候選人時間,國民黨提名的前市長黃敏惠亦表認同,但前提是涂醒哲要參加。不過在涂醒哲明確拒絕後,黃敏惠也興趣缺缺,無意參與。

這段期間,公民團體多次拜訪涂醒哲及競選總部,涂市長先以候選人回答時間太短、無法充分表達政策為由婉拒,但團體回應涂市長,活動安排是依總統大選公民提問模式為範本,不會有時間不足問題,而政治人物本應要能以淺顯易懂方式告訴人民施政理念;甚至還說,為能成局,團體願意再與其他候選人協調進行方式。主辦單位一再展現誠意,涂醒哲仍然拒絕,並改變說辭明確表示,他不願與其它候選人同台,但若是與黃敏惠一對一辯論,或另外舉辦由他個人接受公民團體深度提問的活動,他很樂意參加。

公民團體並不是要為特定候選人抬轎,自然不會安排「專場」,也不會舉辦只有黃敏惠與涂醒哲「仙拼仙」的辯論。但,涂醒哲真的不喜歡跟別人同場論辯或對話?我們把時間拉回2009年11月25日。

那年,涂醒哲第一次參加嘉義市市長選舉,擁有執政優勢的黃敏惠也尋求連任。11月25日是選舉正式開跑第一天,身為挑戰者的市長候選人涂醒哲上午10點多便坐著戰車,帶著多位參選議員及數十名支持者前往黃敏惠競選總部舉牌拉布條,怒嗆黃拒絕公開辯論是逃避、侮辱人民知的權利。涂醒哲團隊也狂酸黃敏惠說,選市長不是只會握手而已,也要有辯論的能力。

涂醒哲對黃敏惠的批評十分中肯,也拳拳到位。然而,當年怒嗆當權者、要求對手重視人民知的權利的「涂候選人」當上「涂市長」後,換了屁股也就換了腦袋。當人民邀請他和其他候選一起參加提問,市長卻拒絕。顯然地,對涂醒哲而言,這些民主程序其實只是工具。

公民對市政的共同想像

不論是過去的黃敏惠或現在涂醒哲,都是仗著「執政優勢」,寧願背棄公共討論與直接面對公民挑戰的民主價值,也不願意給對手任何近身造勢的機會。這雖然是可預料的政治常態,但也反映了所謂的民主辯論或公共討論,往往只是政治人物利用的籌碼,當要衡量選舉利益及人民意見輕重之時,勝選便成了最終的考量。這是候選人的政治選擇,自然也得受到社會公評,承擔該有的代價。

只是,候選人若抱持這樣的態度,不但失去面對人民檢驗,重新調整腳步以符合民意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城市發展失去多樣的可能。事實上,類似嘉義市這樣的中小型城市,「經濟發展」往往是政治宣傳的主要訴求,這樣的價值也充份反映在此次幾位市長參選人的政見當中。城市發展當然重要,但要同步思考的是:如何讓城市發展能有多樣的面貌與可能?追拚經濟的同時,如何保持城市原有特色與驕傲?

嘉義20個不同的團體有著相同的期待。他們並不反對城市發展,但擔心經濟過度發展與開發主義的失速列車,撞毀了應有的勞動保障、文化保存與安居保護,忽略了該有的均衡發展與分配正義。因而,原訂的「諸羅仙拼仙-2018嘉義市長選舉公民提問」活動便是以「勞動人生──從搖籃到安老」為主軸,邀請候選人針對「公共托育」、「高齡共生」、「勞動環境」、「文化保存」、「青年安居」等城市發展議題發表政策,以此叩問與評析參選者的政見:

1.公共托育:如何減少一次性虛擲公帑的政策補助,規劃完善的支持系統,讓孩童快樂成長、父母樂業、喘息?

2.高齡共生:如何建置完善環境與制度,讓長者能健康、樂活?如何借助銀髮族的智識能力,與其他族群合作共生、相互協力?

3.勞動環境:如何讓為城市努力的勞動者都能有合理的報酬與尊嚴?如何強化勞動檢查,保障勞工應有權益?如何介入勞資爭議,讓勞工免受剝削?

4.文化保存:如何讓文化生活與空間不受商業至上的政策壓抑?如何讓文化與歷史建築得以永續存活?如何建造嘉義成為文化多元與相互尊重的城市?

5.青年安居:如何吸引青年返鄉或來嘉共創在地、貢獻所長?如何落實居住正義,讓青年長久安居?如何建制各樣資源,讓青年無後顧之憂,往前奮進?

選民不是政客用來動員投票的棋子

這些溫和的提問不但是城市發展必要思考的問題,也能調節政見過度朝向經濟傾斜的疑慮。就如同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曾經感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如何在進步的同時讓人民擁有幸福感?如何不因拚經濟而搞壞身體健康與安全、破壞家庭生活與關係、毀滅城市歷史與記憶?如何讓「幼有所養」、「老有所敬」、「勞動能合理」、「文化受尊重」、「生活能安居」?這都是有志擔任市長的人不該忽視的重要議題。

各個世代階層,不論男女老幼婦孺殘弱,都該在嘉義市的未來看見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才能使安居的市民不再出走,讓外地的人民看見樂業的契機。選民不是政客用來動員投票的棋子,而是政治人物聆聽、請益的對象。接受「公民提問」,已是民主政治發展趨勢。雖然涂市長不願參與「諸羅仙拼仙—2018嘉義市長選舉公民提問」而導致破局,但想得到市民支持的候選人都必須好好的思考,謙卑地回應上述的議題,曾經聲稱重視人民知的權利的涂醒哲,更不該逃避!

【延伸閱讀】除了「拚經濟」 地方選舉需要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