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徵, 投稿

【投書】旗山太平商場難抵迫遷 「都市革新」對誰有益?

圖/黃亭皓拍攝。僅剩店鋪的名字仍留在過道內的水泥牆上,當時僅剩兩家人還掛著訴求布條。

文/黃亭皓(在餐旅業打雜的人)

旗山大溝頂太平商場終究被拆光了,沒法抵抗公權力迫遷。太平商場於民國44年興建,由政府出地居民承租,經過當時陳新安縣長核准。原有許多店鋪皆藏著老師傅的傳統技藝,包括鐘錶行、布行、女裝店、皮箱行等。自民國66年前,為了土地所有權、承租問題,開始與地方政府進行無數次周旋。104年被以治水為由迫遷,經過多起抗爭,透過訴訟爭取居住權,然而最終仍無法阻擋迫遷。上個月終於南下現場,自救會會長的哥哥(簡稱鄭大哥)不經意說著應該擋不住了,那時我還不以為意,想不到回來台北才一個月就發生了。

這次終於能來到旗山大溝頂太平商場,親見新聞及反迫遷居民談及的實況。讓我有所感受的反而不是迫遷現場的破敗,是在旗山繞繞產生對當地的情感。走逛連接著太平商場的旗山老街,日治時期的巴洛克樣式街屋仍能在街上看見。

鄭大哥在巷子內賣手沖咖啡,風味很乾淨,酸度剛好,而且一杯只賣20元。很是驚訝而問了鄭大哥,他說是用了比較好的豆子;喝過的人都會再回來買。我說,這一杯在台北能賣到要一百塊了……。他說這條巷子跟老街比起來沒什麼人,賣得便宜也是為吸引人進來。

水利局為了拆遷太平商場提出各種理由,可是被反駁後再度改換理由。先說是違章建築,後再說旗山淹水為由要整治排水(然而經政府文件證實為下游淹水,卻要治上游),再改口說是要造親水步道,最後變成要鑿井讓公園使用。理由前後矛盾,讓我無法信服。說是經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鑑定為建物結構不安全,有倒塌之虞。卻遭公會打臉,非公會鑑定結果;乃區公所私自聯絡公會鑑定技師,非鑑定報告書認證技師;且區公所非土地權所有人或使用人,建物安全評估應由關係人申請。

當時巷內僅剩源昌布行及天時鐘錶眼鏡行仍繼續營業,還有家電器行是搬遷到對街營業。

圖:源昌布行的招牌字體和樣式很有韻味。

「都市更新是為了人的好處嗎?」前兩天看了珍·雅各(Jane Jacobs)的紀錄片《紐約大國民:珍雅各》,對這想法印象深刻。內容提到1960年代紐約的都市開發,開發委員莫西斯(Robert Moses)不斷蓋大量的現代化高樓。大廈與平房的街道相比沒什麼人走動,缺少城市的活力;也少了人來人往互相守望的安全功能。加上這種大樓既便宜又蓋得快,經手者也從中圖利。這樣追求一致性、整齊、清除認為混亂及骯髒之地的發展思維,讓人得到什麼益處呢?

連結到拆遷太平商場也讓我狐疑一樣的事。究竟拆掉這富有歷史且結構良好的房子,以不實治水名目進行的都市革新,對住在這裡的人有什麼益處呢?

參考資料
1.旗山大溝頂 拆遷懶人包
2.旗山區公所私自聯絡公會技師鑑定&證實為下游淹水的政府文件
3.大溝頂拆遷 自救會批陳菊失信「公民參與」

(原標題:〈旗山太平商場被拆光,居民只得遷離——拆除富有歷史且結構良好的太平商場,以不實治水名目進行的都市革新,究竟為人有什麼益處?〉)

圖:當時僅剩兩家人還掛著訴求布條。

圖:安置屋正中間廣場仍看見理應要能放在室內的東西(洗衣機、鍋盆、拖把、椅子) 。

圖:有許多家用物品堆置在門外。居民提及安置屋空間較過去狹促,且屋內都有一座通往二樓的樓梯,讓空間顯得更狹窄,兩人以上在房內走動即會摩肩擦踵。作者觀察安置屋室內空間,比較原太平商場的空間,確實覺得如此,因為冰箱電視、桌子等物品讓走道變得很窄(房屋室內是窄而長的空間)。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