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今(3)天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提出教育現場的特殊教育老師「入班協同與支援服務」多被限制時數或不被採計授課堂數,讓身心障礙學生經常得面臨「隔離式教育」,影響障礙學生適應融入普通班學習過程。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國民教育資源班設立目的就是幫助身心障礙學生能在普通班上課、不被普通班隔離,又能受到特殊教育服務。然而特教老師「授課節數採計規定」在各縣市不一,影響障礙學生融入普通班問題,全教總特地選在國際身障日這天檢討。
對於22縣市入班協同教學採計規範有7種以上的規定,全教總期待教育部能夠做行政指導,讓各縣市政府有參考的範本。並呼籲各縣市政府,檢討資源班教師授課節數採計的規定,訴求不要有採計節數的限制,讓特教老師依照學生的需求做好的課程安排規劃,才能促進特殊教育的融合,符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教育規範。
嘉義、屏東及澎湖的特教老師 入班教學不算授課時數
目前資源班授課模式約分成三種,因學生國語、數學等認知能力限制而抽離到資源班上課的「抽離式」,利用班會、早自習等時間的「外加式」非原班上課,第三種就是「入班協同」,由特教老師入班跟普通班教師協同教學,提供障礙學生生活學習、互動技巧協助等。
全教總調查各縣市政府入班採計授課規定,22縣市中雖有17縣市接受特教老師「入班協同」,但都有限制時數。有6個縣市不得超過每週授課節數1/2、2個縣市不能超過總節數1/3,也有4個縣市(新竹市、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要求入班教學「每週不得超過2節課」。
全教總更發現,還有5個縣市完全不採計入班教學方式,分別是新竹市、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及澎湖縣。全教總特教委員會副主委、基隆長樂國小潛能班特教老師鍾正信批評,政府認可資源班3種排課方式,卻只有入班協同教學被限制「很不合理」,導致特教老師入班協同意願,根本是將障礙學生的需求困在堂數認定採計上。
鍾正信說,特教老師被迫安排「抽離外加」的方式教學,沒辦法以學生的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不同障別的學生,不論學習或是適應困難,所發生場域都在原本的普通班裡,例如障礙學生在班上人際適應關係問題,應該在原班學習改善人際互動技巧,而不是讓他隔離環境教導,才是促進真正融合的協同教學。
資源班規定授課時數 只能隔離出來上課嗎?
鍾正信舉例,特教老師可帶著3個亞斯孩子(「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簡稱亞斯)」)在資源班上課,算一堂課;若老師有5個亞斯學生想要分別入班協助就要輪流,除了限制或不採計授課時數,對個別學生也會造成幫助不夠。
鍾正信說,特教老師當然也不是每堂課都陪同,另外可設計「行為介入方案」,透過溝通與指導該普通班導師及學生了解到該怎麼與障礙學生互動。然而特教老師需要入班觀察障礙學生在每個班上的狀況,不能坐在資源班裡想像,但是入班觀察時間都不算授課時間。「等於特教老師要上完資源班的課,必須把障礙學生叫出來上課,綁死在規定、必須上完規定每週18節課,幾乎很難執行入班協同教學。」
鍾正信說,108年課綱跟教育法規都有入班協同的相關規定,課綱也不是只注重學業,強調「核心素養」,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社會技巧互動等內涵。但是回到各縣市政府,卻因綁著不採計授課時數而影響老師入班教學意願。
就學時就學習彼此融合 障礙生與普通生都因了解而相處
「普通學生及身障學生在就學階段沒有學到彼此的適應技能,往後就業及社會融合也會比較辛苦。」全教總視障專案負責人、也是武昌國小視障資源班老師謝曼莉說明,障礙學生獨立個別教學與進入普通班共同學習所產生問題是不一樣的,需要特教老師進入普通班現場、了解普通班上課流程,進而瞭解障礙學生需要哪些「技能」才能跟著普通班一起學習。如果特教老師入班不算授課節數,障礙學生無法具有適應普通班學習的技能。
謝曼莉強調,不是只有障礙學生要學習適應普通班的技能,普通班導師及學生也要學習與障礙學生互動,特教老師就是最好的溝通者,不僅跟普通班導師討論,也指導其他學生如何彼此互動相處。她提到,自己任教的武昌國小資源班歷經多年,特教老師要花很多時間跟導師及學校行政人員溝通,漸漸大家能夠接受融合教育;民國98年《特殊教育法》修法,重要精神都放在融合教育,但是現在若不重視特教老師入班輔導身障學生的話,融合教育將遙不可及。
張旭政則說,特殊教育已經不只是認知的學習,而苗栗縣政府規定資優資源班可以接受協同教學,接受難度較高的學科教育,但是身心障礙學生卻完全不採計入班協同教學,表示苗縣府認為「只要抽離出來教學就夠了」,這是舊觀念思維。張旭政強調,不是只要認知學科有所進步就是維護身障學生權益,更需要與普通班一起學習的技能,才是真正融合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