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聲明】面對新舊思維交織下的性別平權挑戰,開啟對話與前進的轉機

文/婦女新知基金會

針對地方選舉與公投結果之呼籲與主張

2018年地方選舉與公投11月24日的開票結果,對台灣性別平等的影響而言,出現一些相當震撼性的意涵,也進入未來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這次選舉雖然在女性參政上再創新頁,但政黨與候選人仍普遍忽略性別政策;而地方選舉雖仍有支持性別平權的議員候選人當選,公投卻反映出大眾對多元性別族群的負面態度,衝擊台灣在性平教育與婚姻平權運動所累積的成果。

公投結果受到假訊息影響,與過去民調差距頗大

相較於中研院2015年社會變遷調查:「同性戀的人應有彼此結婚的權利」,支持比例54.3%(非常同意8%+同意46.2%),遠高於不支持者37.1%(非常不同意12%+不同意25.2%),今年公投卻呈現頗大差距,多家國際媒體評論此已傷害台灣重視人權、多元包容的進步形象

各級地方公職人員的選舉結果,則呈現新舊思維交織下的性別挑戰。縣市首長及民意代表的女性比例與當選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表1)女性縣市長從四年前的2席、成長到7席,大幅躍進,首次超過三成(31.8%)。女性議員比例提升為33.66%,首度突破三分之一

女性參政比例提升,「婦女保障名額制度」應改為「性別比例原則」

這次選舉使用「婦女保障名額」的情況減少(表2),22縣市的議員中僅有4位女性因保障名額當選,鄉鎮市及原住民區代表則從四年前的28位減至19位。但這並不代表「婦女保障名額制度」就該功成身退,而應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制度」提升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朝向政治領域的性別平等

其實「婦女保障名額制度」僅適用於在人口較多、當選名額四名以上的選區(規定每四位當選名額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因此,當選人數在三人以下、人口較少的小選區及偏鄉,仍以男性民代為多,這些也正是傳統父權文化與家族政治盛行的區域,女性出頭不易

政黨與候選人輕忽性別政策,廣大女性持續面對照顧負擔、職涯困境、暴力威脅

在女性參政實力增長的同時,仍有很多女性持續面對不平等的性別結構所帶來的照顧負擔、職涯困境、暴力威脅,政府的微幅改善始終難以解決她們龐大沈重的需求;選舉中不斷出現性別歧視言論,政黨提名策略或行銷手法大打美女牌,媒體爭相報導正妹候選人或美女幕僚,用新時代的手法來行銷舊思維的性別角色

同樣看似矛盾的是,這次選舉是台灣首次出現公開出櫃的同志能夠當選民意代表,受到選民肯定,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但同時仍有龐大數量的選民質疑多元性別,對婚姻平權及同志教育的公投投下反對票(表3)。

國民黨提名七位女性縣市長全都當選,卻坐視黨主席性別歧視言論惡意攻擊

七位當選的女性縣市長,全都是國民黨提名,其中卻有六位得到反同組織的推薦,令人失望。既然主打「媽媽市長」,就更該堅定落實性平教育的立場,致力消除校園中對女性及性少數孩子的歧視霸凌。

反觀民進黨主席雖是女性,卻沒有積極培養與提名更多女性人才,導致今年縣市長僅提名一位女性候選人,相當反諷。國民黨雖有提升女性參政比例,但坐視黨主席用性別歧視言論來惡意攻擊對手,輕忽提名的候選人是否具有性平意識與人權觀點

兩大黨的性別政見都只剩下托育及長照聊備一格。明明性平教育、婚姻平權成為公投的焦點議題,候選人卻大多逃避向選民說清楚性別政策理念,任憑反同文宣抹黑詆毀性平教育專業及國際矚目的婚姻平權修法。

女性參政新希望:「歐巴桑聯盟」21位媽媽議員候選人,總得票率3.09%,排名第五

還好,今年選舉出現令人期待的新政治,「歐巴桑聯盟」推出21位媽媽議員候選人,包括女同志媽媽、身心障礙媽媽等。她們強調女性關注的市民生活議題,挑戰傳統性別文化,不畏反同壓力,勇敢表態支持性平教育、婚姻平權,提出勞工權益、環境正義等進步主張,在菜市場、大街小巷與民眾面對面討論政治理念。

「歐巴桑聯盟」雖然未能當選,但總得票率達到3.09%(共8萬6380票),在各黨總得票率排名第五,超越諸多經營已久的小黨,帶給台灣政治新的希望。然而,像「歐巴桑聯盟」這樣認真關心市政的政治素人,議員參選保證金20萬元一直是不易跨越的門檻。

「歐巴桑聯盟」今年初就已抗議參選保證金門檻過高、阻礙小民參政,後來她們依靠婆婆媽媽小額捐款才得以登記成為候選人。社民黨召集人范雲今年也曾抗議台北市長參選保證金200萬元門檻過高,並提起行政訴訟,準備聲請大法官釋憲。在此,我們呼籲兩大黨立刻修法降低參選保證金門檻,不要再讓民主參選成為有錢人的遊戲

別讓民主參選成為有錢人的遊戲,公投變成優勢群體壓迫少數權利的工具

這次公投也成了有錢、有人力、有組織網路的優勢群體,得以用多數暴力來壓迫少數權利的政治工具。這一整年反同文宣深入各家庭、職場、親友網絡的群組,形成傳統與進步的性別觀念之全民大對決。反同組織大量刊登電視及報紙廣告,文宣海報佔據大街小巷,公然污名歧視同志、跨性別等性少數族群,傳遞錯誤的性資訊,宣揚「男陽剛、女陰柔」的性別刻板印象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這場資源不對等的公投戰,不僅傷害同志人權,也傷害了性別平權多年努力的成果

這是台灣性別平權遭遇重大反挫的危機,也是我們面對多重挑戰的轉機。我們不忍看到社會繼續撕裂對立,更不忍看到性少數族群因反同歧視文宣而受傷。2004年起各校推行性平教育以來,台灣現今35歲以下的世代在就學過程中開始受到性平意識的薰陶,被稱為所謂「天然性平世代」。隨著時間推進,未來台灣人口當中的「天然性平世代」比例只會愈來愈高。

在這樣的時刻,臺灣社會需要更多的溝通與相互理解,我們懇切呼籲社會各界正視各階層多元性別族群的不利處境,各種交織的歧視與對權利尊嚴的損害與壓迫,這些都是臺灣社會必須持續面對以及共同學習的民主課題。

為使台灣未來能走向更性別平等、更自由包容的社會,我們針對政府、各政黨、媒體與社會大眾提出下列呼籲與主張:

一、      性別平等教育不能停,讓性少數學生免於歧視霸凌,加強社會教育宣導

選前國民黨多位候選人表態支持反同組織發動的「愛家」公投(包括第11案「國中小禁止同志教育」的公投),除議員外,國民黨當選的15位縣市長當中,就有10位列名於反同組織的推薦名單,這讓我們對這10個縣市未來的性平教育相當憂心:高雄市、台中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

各級學校是否能夠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地方政府、地方議會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過去保守組織發動多起對各校教師或教學活動的不理性抗議事件,導致校方暫停或從此擱置相關的教學。台中市議員更提案「台中市性別平等教育管理自治條例」草案,企圖阻止他們認為「不宜」的性平教育進入台中各校。未來上述十個縣市是否將通過類似的自治條例來架空中央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令我們非常憂慮

因此,我們要求教育部未來應積極進行下列作法:

  1. 頒訂明確的性別平等教育方針,使各縣市教育局處、各校的第一線教師們有所依循,持續努力消除對性少數學生的歧視霸凌,以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禁止對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之歧視的條文。
  2. 加強社會宣導與澄清錯誤資訊,消除部份家長在性平教育內容「適齡性」方面的疑慮。這次公投結果雖然呈現民眾在「適齡性」之意見分歧,但至少正反雙方都有共識:教育內涵應努力消除歧視霸凌、尊重性少數者權益保護,就連公投第11案提案領銜人曾獻瑩,也曾在中選會11月3日意見發表會中如此強調。
  3. 在成人教育、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領域推行性別平等教育,培養全民之性別意識與平權素養,期能逐步減少世代間的性別觀點衝突

二、      婚姻平權的未來修法,不可違反大法官釋憲之「婚姻自由平等保障」原則

發動反同公投的「下一代幸福聯盟」在選前就已提出,他們所謂的專法就是同性家屬性質的「同性共同生活法」,亦即同性無法享有配偶的財產分配繼承等各項權利,除非打官司才有可能取得財產「酌給」;還扭曲釋字748的意涵,宣稱大法官沒說一定要同性婚姻、而是「共同生活保障」也可以。反同組織試圖用大量假訊息、傷害民主所換來的公投之多數暴力,來壓迫與推翻大法官釋憲試圖保護的性少數族群。 

我們感謝並肯定司法院在開票當夜就表達「無論公投結果如何,仍然不能違背憲法及大法官會議解釋」來安撫民心。11月29日司法院秘書長在立法院備詢時重申,未來相關修法或立法不能牴觸憲法及大法官釋憲。同日司法院院長許宗力公開說明公投結果不能牴觸大法官解釋,大法官748號解釋已明白揭示「同性享有婚姻自由平等的保障」,又鼓勵同志朋友不要灰心,要記得釋字第748號是在保護社會上的少數

反同組織大量散播的不實訊息及刻意操弄的公投文字遊戲,嚴重影響選民判斷。先前我們的焦點座談發現,部份民眾誤以為第10案公投「一男一女」問的是「婚姻應為一夫一妻或多妻」;第12案公投有關同婚專法,但字面上卻易誤認為「是否支持法律保障同志權益」。因此,民眾可能被拐彎抹角的公投文字搞得昏頭轉向,或受到假訊息的誤導,是否果真如同反同組織所宣稱的,其票數代表台灣多數民意是極端的反對同性婚姻?這些都有待未來更細緻的公共討論過程,才能有助釐清。

因此,我們提出下列呼籲:

  1. 行政院及立法院應堅守立場,憲法及大法官解釋具有最高位階,不可被反同組織操弄公投而壓制,未來無論通過任何版本的法案內容,都不可違反大法官解釋的同性享有「婚姻」平等保障之原則
  2. 在行政院提出法案之前,以及立法院審議法案之前,皆應進行公聽會,公開各版草案內容,資訊公開,擴大公共討論。

三、      儘速修法將「四分之一婦女保障名額」改為「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

本會今年四月聲明即已呼籲政府盡快落實行政院2011年12月9日函頒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中「權力、決策與影響力」篇的第三項具體行動措施:「修正地方制度法,將婦女保障名額改為性別比例原則,以北京行動綱領所設定之30%為中程目標,並以達成40%性別比例原則為最終目標。」,我們建議將現行規定改為「選區當選人數在三人以上者,每三位當選人中,任一性別不低於三分之一,希望立法院能盡快通過相關修法,以擴大女性政治參與,促使政治決策觀點多元及權力均衡

四、      鼓勵「小民參政」,應降低參選保證金、政黨補助金之門檻

政府應儘速修法降低參選保證金、政黨補助金的門檻,讓像「歐巴桑聯盟」的市井小民能夠參與重要的政策決定,將他們的生活經驗帶入政治討論,才能制定出貼近人民生活所需的政策,也才能保障公平的政治參與機會。

五、      對於政府、媒體、兩大黨的建議,以及對新任縣市長、議員的期待

民進黨這次縣市長的得票率約40%,擺盪回到過去的基本盤。我們認為主要因為民進黨政策立場搖擺,不敢向民眾清楚說明改革理念,包括擱置婚姻平權的修法、綠能轉型說不清、年金只動軍公教、不敢全面建立基礎年金等,才會任由沒有愛的「愛家」公投、沒有綠的「以核養綠」公投誤導民眾,同時失去進步理念的中間選民支持。民進黨應認清台灣選民結構的成長轉變,並做出政策路線的取捨,面對保守、進步的兩類選民,若再模擬兩可、兩面討好,只會兩面不是人,兩邊選民都流失。建議民進黨,往後抓緊進步路線,才是重振之道。

但國民黨也不要誤以為結合反同組織、未來就可繼續勝選,反同組織早已組黨,兩年後的立委選舉必將捲土重來。

建議各位新任的縣市長與議員,家長早就擁有各項表達意見的管道與機制,但某些家長並不具備性平意識與教育專業,當然不應成為性平教育委員會的委員,也不應放任反同家長的不理性抗議而傷害教育專業自主與教師尊嚴。縣市政府應加強家長與教師的溝通管道,而非任憑部份反同家長用抹黑詆毀與衝突對立,來傷害學生的受教權與教師專業。

歷次民調顯示,年輕世代支持性別平權的比例極高,性平價值將隨教育的深耕,逐漸成為台灣公民的基本素養。為了減少世代間的性別觀點衝突,我們必須集合眾人之力共同消弭誤解偏見。對於受反同文宣影響而無法理解的民眾,我們呼籲政府應加強社會教育與政策宣導,開啟不同世代間的性別對話空間;媒體也應善盡公共責任,協助傳播正確資訊。因為台灣從來就不是一個以排除、歧視與隔離為價值的社會,我們需要把台灣人民的良善態度重新找回來,重新建立尊重與包容多元差異的社會。

表1:地方選舉當選人的性別統計

  直轄市縣市長 直轄市議員

縣市議員

鄉鎮市長/

原住民區長

鄉鎮市/

原住民區民代表

村里長 合計
   
107年 15 (68.18%) 7 (31.82%) 605 (66.34%) 307 (33.66%) 173 (84.80%) 31 (15.20%) 1614 (75.14%) 534 (24.86%) 6458 (83.39%) 1286 (16.61%) 11030
103年 20 (90.91%) 2 (9.09%) 629 (69.35%) 278 (30.65%) 170 (83.33%) 34 (16.67%) 1659 (77.49%) 482 (22.51%) 6753 (86.05%) 1095 (13.95%) 11122
98/99年 18 (81.82%) 4 (18.18%) 637 (70.31%) 269 (29.69%) 186 (88.15%) 25 (11.85%) 1795 (77.30%) 527 (22.70%) 6889 (87.97%) 942 (12.03%) 11292

表2:婦女保障名額人數

因婦女保障名額當選人數 直轄市議員 縣市議員 鄉鎮市民代表/

市直轄市原住民區代表

107 0 4 19
103 1 8 28
98/99 2 14 無資料

表3:2018年有關婚姻平權及性平教育的五項公投案之票數與比例

公民投票案 同意票數 不同意票數 投票數 同意票數佔投票數之百分比 不同意票數佔投票數之百分比
第10案:禁止同志使用民法結婚

(民法婚姻定義限於一男一女)

7,658,008 2,907,429 11,024,945 69.46 26.37
第11案:國中小不可教導認識與尊重同志

(國中小禁止同志教育)

7,083,379 3,419,624 11,010,104 64.33 31.06
第12案:另立同志專法,隔離歧視

(民法婚姻以外的同性共同生活)

6,401,748 4,072,471 11,014,976

 

58.11 36.97
第14案:同志結婚適用民法

(婚姻平權)

3,382,286 6,949,697 10,940,467 30.91 63.52
第15案:

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要入法

(法律明定性別平等教育的三大內容)

3,507,665 6,805,171 10,931,837 32.08 62.25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