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洪與成
華航機師工會2月8日發起罷工至今已近1週,來自台灣各大學的多位學者發起連署支持,並於今(1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支持理由。連署發起人之一、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陳政亮強調,此次罷工不但替公眾爭取較佳的飛安規範,也有助社會認識罷工的進步意義,希望社會理性看待。
陳政亮說,這次機師工會罷工的核心訴求是「改善疲勞航班、增派人力」,而交通事業的勞動者一旦因為人力不足導致過勞,不僅將影響勞工自身的健康,更關乎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尤其航空運輸業疲勞駕駛所導致的傷害更是難以想像。因此,他們完全認同此點訴求。
陳政亮強調,若非透過罷工行動揭露機師長期過勞的執勤狀態,外界幾乎難以看見原來華航的飛安尚有改善的空間。且早在去年8月,機師工會就依此訴求透過投票取得罷工權,但過去半年的時間裡,華航資方並無明顯改善誠意,直到罷工後才不得不有所讓步,這顯示採取罷工手段,才有可能真正促成勞動條件的改變。
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張鑫隆說,每次看到罷工,總讓他覺得對台灣有「更進一步」的感覺,因為資本主義強調勞資和諧表象,罷工、衝突正是衝破這種假象。他也批評,華航資方在罷工期間的各種小手段、把法定最低標準當成高標,都可看做是違反誠信協商的不當勞動行為;而政府機關也未協助落實團體協約的基本要求。
不少人質疑罷工是否需要「預告期」?張鑫隆認為,這不該成為罷工限制,因為在協商過程中,資方應該對於何時可能進入罷工有所掌握,協商破裂那一剎那就可能進入罷工。他指出,日本雖有預告期,但重點是針對民眾、讓大家預先準備,以及向勞動主管機關報告,而非讓資方能先因應。張鑫隆說,政府無調解機制,讓社會不知道罷工即將發生,但先前機師工會就曾預告會在農曆年間罷工,已達成相似精神。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胡博硯則說,勞資爭議原則上是存在於雇主與受雇者之間,如果今天要求勞動者行使權益時,必須兼顧第三方(社會大眾)利益時,這些第三方要反過來給予什麼支持?如此一來,從行政法觀點,國家要付出更多心力成本平衡勞資地位,對於社會大眾而言,無論是否搭乘飛機都要付出更高成本。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瑤華說,這次罷工顯示政府持續規避勞動與人權、商業與人權的責任,甚至放任企業對員工秋後算帳,國家應該積極訂定更多政策、準則,讓企業遵守,尤其是國營企業,或是經常承包大型公共工程的公司。她指出,目前世界各國許多跨國企業,都已經開始揭露他們遵守聯合國企業與勞動準則規範的情況,甚至規範連下游合作廠商都必須遵守。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說,過去總統蔡英文處理一例一休爭議時,曾要記者「去跟老闆講」,引起社會各界非議,但某種程度上,這次罷工就是大家集體「去跟老闆講」,而這也是台灣社會羨慕的西方國家的日常。林佳和說,罷工確實造成不便,但如果社會能學會理解不方便背後的社會意涵,對於目前台灣惡劣的勞動環境,會有很大的啟發。
陳政亮指出,台灣勞資關係不對等,過去鮮少發生罷工,此次華航機師透過罷工,與資方平等談判,正努力改善自身勞動條件與不平等勞資關係,甚至也已經提高了部分的飛安水準,甚至是帶動整體社會進步的力量,這點在許多國家是公認歷史事實。他呼籲社會各界不需敵視罷工,媒體亦無需污名化參與者,反而應該正面看待。
政治大學社工所教授王增勇說,過去在婚姻平權的議題上,許多人出櫃宣示自己性向,固然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條件,但他們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為了讓社會大眾看到,而今天機師出來罷工,也是為其他勞工開路,因此社會大眾支持他們,有可能讓勞工運動走出新的一頁。
王增勇認為,一個聰明的雇主應該善用工會,讓企業運作更進步,好的社會也該讓工會有充分的權益,公共議題才能藉此得到更多討論空間,讓社會更加進步。
【本次事件看這邊】
2019.02.13 華航勞資第三次座談 工會搶救疲勞航班大讓步
2019.02.11 今華航勞資協商前 全台60餘工會赴松機挺機師罷工
2019.02.08 反過勞要飛安 華航機師正式罷工並怒斥資方抹黑基層
2018.08.07 機師工會通過罷工投票 促華航、長榮資方進行實質協議
【旅外機師這樣說】真的飛安至上嗎?
【投書】如何看待2018年機師工會罷工協商在台灣工會運動的意義?
【華航過往勞資爭議相關報導】
2018.10.04 華航員工質疑藥檢流程有瑕疵反被停職 工會控臺安醫院「丟尿瓶、未封緘」
2018.08.07 機師工會通過罷工投票 促華航、長榮資方進行實質協議
2018.01.09 華航大賺、勞工「做功德」? 工會號召千人辦餐會、爭年終18萬
2017.12.12 工會幹部控華航監視員工言論、不當懲處 勞動部:依法開罰
2017.10.30 華航企業工會拒當閹雞 慘遭資方解雇、懲處、監控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