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反全球化, 政治

反服貿五週年 人民仍受困拒馬之間

文/吳嘉浤(323佔領行政院行動參與者、現任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

反服貿佔領行政院行動五周年的一些感想

反服貿運動五週年,江宜樺再度發表言論,主張當時並沒有針對行政院的抗爭群眾暴力鎮壓。回想五年前的行政院抗爭,我扮演的是俗稱的衝組,在最一開始數波人力同時衝撞行政院拒馬與警力時,我和一群同樣的志願者,在北平東路的後門,向層層疊疊的拒馬進行推擠。群眾推動的力量很大,因此即使後門架了兩道拒馬,警察人力不足,還是讓大門產生了鬆動。

我原本是在衝撞隊伍的最前面,但隨著推擠的混亂,我竟然被擠進了兩層拒馬的中間。駐守的警察對我破口大罵,我也不甘示弱的罵回去。大概是喊了些:要求停止為不義的政權為虎作倀,要為你們的下一代著想之類的話吧。警察拿出長型警棍,往我身上不斷的戳,要求我立刻離開,我其實也想離開拒馬中間,但無奈被人群卡住無法動彈,像是被困在籠中的野獸,只有繼續對警察破口大罵。最後大門在群眾的衝撞下終於開啟了一個破口,群眾自此湧入行政院,我試圖脫離拒馬衝進去,卻立即被虎視耽耽的警察所逮捕。

然後那一晚接下來的事情,我都是在警力監視下,透過電視及手機知道的。

五年過去了,這些年裡我們看到了國民黨失去政權,看到民進黨完全執政,卻看不到反服貿運動推動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有立法通過的可能。反而被快速通過的是勞基法的修惡,以三年兩次的速度,如惡濤般衝擊著臺灣的勞工。

五年前,我真的衝破了那道象徵著黑箱的行政院大門了嗎?抑或是我其實只是被困在更多的拒馬中間而已呢?

可惜在反服貿運動之後,留下來的大多是對於政治的激情,卻缺乏對於基層服務業勞動者的分析與串聯。反服貿五年以後,我們真的對於「自由貿易」這件事有更多看法了嗎?如果只留下以「反中」為精神號召的堡壘,無怪乎被「貨出的去,錢進的來」的韓流沖得亂七八糟。許多服務業的勞工依然在低薪過勞的邊緣掙扎,政府不但拿不出辦法,依然進行勞基法的修惡。2017年的Homebox(普來利)量販店罷工,警察逮捕罷工的工會成員,我們還是看不到政府站在基層勞工這一邊,但是工會堅持罷工到底,終於有了小小勝利。

五年前,江宜樺與馬英九形成的權力集團,不過是販賣虛幻的兩岸利多,但對於服務業勞動者可能面對的衝擊,絲毫不在意。這就是破壞台灣民主的互信基礎。但為什麼如江宜樺之流,至今仍可以囂張地販賣那套犧牲弱勢的「自由民主的理路」,他們不過是瞄準了現今政府同樣傾斜財團,忽視基層的問題,利用選民不滿的心理,製造反民進黨的民粹浪潮。

為什麼他們能夠成功,難道不是民進黨執政以後,也同樣傲慢的傾斜財團、踐踏基層,導致原先蔡英文獲得的689萬民意,背後的互信基礎出現裂痕所導致的嗎?誠然比起麵包,自由也許價更高,但談到自由民主的精神,在拒砍七天假、反勞基法修惡、反迫遷運動等基層動能中,我們談論的絕不僅是物質,而是辯論著合理的工時、辯論著不平衡的勞資關係、辯論著不平等的土地開發。當民進黨拒斥對於基層人民的生活給予正義,無所適從的人民,在國民黨的見縫插針下,「貨出的去,人進得來,台灣發大財」的「經濟一百分」邏輯,成為止渴的劇毒鴆酒。

不管是藍綠,都依然談論著「涓滴效應」,都依然拒絕基層人民動能呼喊的民主。結構的翻轉不是可欲的選項,因為百分之一的政商集團依然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代言人。如果人民永遠是把權力交給藍綠,以為在一次次的選舉中自己彷彿教訓了誰,而無法在藍綠之外團結,那麼拒馬永遠不會消失。

五年前,在行政院鎮壓反服貿群眾之後,我寫下:

「所以漸漸明白,或許真正的非暴力抗爭不是把自己當作綿羊,去譴責國家的狼虎暴力,被豢養的家畜有什麼抗議的權力呢?而是抱著一定會受傷的覺悟,去換取最多的利益,用迂迴的肢體與思維,避免遭受無法復原的傷害,換得體制的損傷。這是一場持續一生的戰役。」

莫忘初衷,以為誌。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