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世代正義在哪裡?別讓下一代被奉養重擔壓垮 現在就要建立基礎年金制度

文/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團體

別讓國保成為愚弄窮人的最大謊言
給年輕人的禮物?還是愚人節的玩笑?

主持人:洪惠芬(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民間團體發言代表:

褚映汝(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理事長,前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陳曉雯(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

陳柏謙(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

林凱衡(工人先鋒協會理事)

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

莊蕙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老年同志小組成員,老年女同志口述歷史出版小組成員)

國民年金保險的保費十年緩繳期限即將在三月底屆期,3月29日青年節原本為最後一個繳費的工作日,但衛福部又於前日宣佈延長到4月1日愚人節。國保其實就是政府愚弄窮人的最大謊言。尚未繳國保首期保費者高達百萬人,其老年之年金保障即將受損。政府曾針對國保未繳費者進行調查,其中四成為經濟困難無力繳納。這一群經濟弱勢者推估約40萬人,被政府催繳十年保費、最高欠費將近十萬元,就算他們趕在最後一天湊錢、借錢勉強繳了保費,但國保的老年給付平均僅有3791元,能給他們什麼老年尊嚴、基本保障?既然他們現在連保費都繳不起,老年之後更無保障,成了被政府放棄的一群邊緣人,掉到社會安全網之外。

年金制度主要依靠世代互助與社會團結才能永續發展,然而,台灣面對人口結構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嚴峻考驗,去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其中女性佔54.09%。未來窮苦老人愈來愈多,青壯工作人口愈來愈少,年輕人面對低薪、高物價的壓力,政府卻把養老重責大多丟給青年、家庭、個人去承擔。政府精算報告指出,勞保、國保基金預估將於2026、2048年陸續破產,但政府卻遲未啟動勞保、國保的年金改革工程,下一代面對無望的未來,成了青年節最大的諷刺。

但其實政府端出的年金改革方案也只有三招「繳多、領少、延後退」,頂多將原先預估的年金破產爆炸點再往後延一些時間,無法一勞永逸滿足所有人民的老年基本保障。兩年前,民間團體就已提出可長可久的解決方案,婦女新知基金會2017年1月23日發起聲明,邀請各團體連署支持,共同要求政府儘速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以稅收為財源,讓所有老人都可月領至少八千元以上的基礎年金。目前連署團體累計共45個,包括婦女、青年、勞工、農民、同志、人權、身障、扶貧、社工工會等團體。

國民年金保險應砍掉重練,改為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所有老人月領至少八千元

我們共同主張,政府的年金改革工程應優先建立完善的基礎年金制度,為高齡社會打下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地基,使全民都能享有老年的經濟安全基本保障,無論他們過去是否繳得起保費。至於國保就砍掉重練,不要再浪費國庫鉅額資源在勉強維持國保制度上,政府與其每年耗費2.2億元聘僱各地的國民年金服務員來向窮人催繳保費,還不如廢掉國保,結清之後返還民眾過去已繳的保費。

政府可善用原本投注在國保的經費每年約716億,加上老農津貼每年預算約540億,再加上稅制改革、提高資本利得稅,讓有錢人、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如此一來不僅將有足夠的稅收財源來建立全民的基礎年金制度,又可減輕青年世代、勞工家庭的養老負擔,實現社會互助、世代正義、階級公平與性別平等。

民間版「基礎年金法」草案,已在立法院冷凍將近兩年。我們期望各黨立委都能夠支持45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期盼已久的基礎年金制度,儘速審議通過法案,帶給青年世代與勞工家庭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老年女性高度依賴子女奉養,保障老年尊嚴,減輕青年負擔,就從基礎年金做起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洪惠芬教授分析,依據衛生福利部106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老年女性的主要經濟來源,將近四成36.9%依靠配偶或子女;其中依賴子女奉養的比例較多,老年女性的喪偶比例43.5%,較男性12.7%高出許多。女性平均壽命83.7歲,也較男性(77.3歲)更長。因此,若能儘速建立基礎年金制度,就能盡快提供更充足的保障給現在已邁入老年的婆婆媽媽,立即減輕青年世代與勞工家庭的養老負擔。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07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因為照顧家人、料理家務而未投入勞動市場的203.5萬人當中,高達198.4萬人是女性。這些家庭主婦或主夫,就是國保涵蓋的主要族群,他們從事無償的家務勞動,貢獻於社會整體勞動力的再生產,但政府卻把他們的老年保障責任丟給配偶與家庭解決。

國保涵蓋共337萬人,包含各類未加入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無工作收入者,除了家庭主婦或主夫之外,還有失業者、沒有加入勞保的打工族、受刑人、研究生等,弱弱互保,政府卻要求他們每月繳交932元的高額保費,難怪國民年金上路十年以來,繳費率節節敗退,已跌至約38%。但政府卻死撐著不想改革國保制度的爛攤子,反倒一直耗費人力資源向窮人催繳保費,失去了年金制度作為社會安全政策、保障經濟弱勢者的初衷。

年金危機主因人口高齡化、少子女化,基礎年金才能減輕青年負擔

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理事長褚映汝,2016年曾擔任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的青年代表委員,她指出年金制度奠基於世代互助的社會契約,由這一代青壯工作人口繳費,讓上一代的退休人口有老年給付可領。隨著人口結構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的現象愈發嚴重,建立基礎年金制度才能有效減輕青壯人口奉養長輩的負擔,縮小貧富差距,降低世代剝奪,並使不分職業別的老年人都能受到完善的基本保障,實現不分階級與世代的分配正義。

自總統府召開年金改革委員會之後已經兩年半了,這兩年半當中政府只處理了軍公教年金的問題,但攸關青年世代正義的基礎年金制度,政府與各黨派卻尚未推動建立,北學聯期待並呼籲政府調整年金制度,「基礎年金法」的設置與實施,不僅是年金改革的必要之石,更可展現世代互助的精神,改善現行年金分配不正義的現象,保障全體國民的老年生活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理事陳曉雯則抨擊,年輕人面對低薪、非典型勞動、高物價、高房價的壓力,青壯工作人口的養老負擔愈來愈沈重,愈來愈不敢生養孩子,於是未來世代的勞動人口愈來愈少,更無法維持年金制度的永續發展,形成惡性循環。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2065年台灣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估約862萬人,將只有2018年的一半,僅佔當時人口的49.7%,屆時老人及兒少等受扶養的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半數。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嚴重失衡,政府不能再把老年經濟安全的大部分責任丟給青年世代、勞工家庭來承擔,國家及企業、富人也必須分擔責任,提高資本利得稅來挹注基礎年金制度,這不僅是世代互助,也是社會互助。

同步進行稅制改革,才能實現年金改革的世代正義與階級公平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陳柏謙強調,以勞保、國保的困境來看,台灣亟需建立基礎年金制度,這已經是非常急迫的事情了。第一層的基礎年金乃是老年經濟安全基本保障的公民權利,人人皆應享有。退休勞工及軍公教原有的工作所得年金給付,則墊高為第二層,例如:勞保老年給付平均16179元+基礎年金8000元=24179元。面對勞保即將破產、岌岌可危的現實下,可預料未來政府必將大砍勞保給付,因此,若能有全民稅收制的基礎年金,將可提供退休勞工更多的老年生活保障,促進所得重分配的階級平等及社會正義。

然而,勞動部長2017年5月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坦承,現在不能考量基礎年金,理由是因為國家的財務狀況不允許。陳柏謙痛批,政府要找到財源來建立基礎年金並非不可能,只是政府不敢大刀闊斧進行稅制改革、不想得罪大財團及企業主。台灣稅制不公,受雇者、薪資所得者的稅負比重偏高,佔國家稅收約七成;企業及資本所得稅負比重偏低,還有許多未稅所得,使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3.4%,相較於鄰近國家如日本18.2%、南韓20%、美國為20.9%、德國也有23.3%的水準,而英國、加拿大、法國甚至超過25%以上,我國賦稅負擔率太低,導致國庫空虛、縮減福利支出,造成勞工家庭在托育、長照支出等沈重負擔。如果營利事業所得稅能從現行20%,恢復到2010年修法以前的25%,每年就可多出數百億元的稅收。

工人先鋒協會理事林凱衡指出,被計入國保當中的人,其實也有不少窮忙打工族、非典型勞動的勞工。國保原本是要處理沒加入勞保的人,他問過身邊青年朋友,他們都無意繳國保的保費,覺得沒有誘因,畢竟國保的給付太低、保障不足。林凱衡直指,政府應該承認國保就是一個最失敗的年金制度,趕快砍掉重練,改為建立基礎年金制度。

至於打工族沒有加入勞保的原因,可能是雇主違法不幫員工加保,也可能是薪資太低、生活支出捉襟見肘,保費成為負擔。政府長期忽視青年勞動非典型化、低薪化的困境,年金危機暴露了政府長期漠視階級公平、世代正義、性別平等的分配正義之惡果。青年人現在連養自己、養小孩都有困難了,未來如何承擔得起愈來愈龐大的老人安養責任?如果政府繼續把養老責任、幼兒照顧丟給年輕人、勞工家庭去煩惱,仍不敢讓企業及富人分擔社會責任,沒有政治魄力進行稅制改革、建立基礎年金制度的話,未來青壯工作人口的希望在哪裡?

年金危機與老年貧窮的問題,暴露出階級、世代、性別的分配不公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從他們長期服務無家者、貧困者的經驗說明,這群大家刻板印象中不事生產的街友,事實上約有超過七成的人在流浪期間有工作,大部份為粗工或臨時工等非典型就業,僅有三成不到的無家者有機會透過輔導進入月薪工作;九成以上從事臨時工的街友月收入不到一萬元,平均月收入為5,326元。可想而知,這樣的經濟弱勢者租不起房子,因此居無定所。他們也因卡債或其他債務因素而未納入勞健保。其餘無法工作的街友,則包括中高齡失業者、身心障礙者,以及無法通過福利補助的嚴苛門檻的老人、無工作能力者等。這群人本來應該是國民年金要保障的對象,但因沒有收入、或收入不足無力繳納保費,只能先求眼前的溫飽,而被迫放棄年金基本保障。低收入戶的資格審查門檻又過於嚴苛,使他們難以得到社會救助的保障,只能住在老舊房子或違建內,或只能睡在街頭、騎樓,四處為家。

政府宣稱台灣的年金制度人人有保障,但實際上卻是放棄了這些繳不起保費的人,他們拿不到社會救助,也缺乏老年的年金保障,難道一個文明國家要坐視不管窮苦老人流離失所,無法享有老年尊嚴、基本保障?因此,呼籲年金改革應該要實現所得重分配,使稅收制的基礎年金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保障老人的同時,也減輕了青年勞工承擔整體社福支出的負擔。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莊蕙綺,同時也是熱線的老年同志小組成員,她說明參與老年女同志口述歷史出版小組的經驗,發現不少老年同志,因傳統文化的歧視壓力而沒向家人親戚出櫃,長期與原生家庭關係疏離,缺乏家庭支持,通常沒有家人照顧晚年,還可能因為社會救助資產調查的家戶主義與嚴格門檻,因不符合條件而落入老年貧窮。不少女同志因為沒結婚就被其他兄弟姊妹要求照顧家中長輩,成為經濟弱勢的家庭照顧者,如果遇到家戶財產的分配繼承問題時,身為女性的老年女同志更加難以爭取,老年貧窮的處境更為艱困,因此更加需要基礎年金制度的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呼籲政府要正視同志與多元家庭的不同處境,儘速建立基礎年金制度來照顧所有的人民,實現社會互助的精神與公平分配的正義。

兌現總統政見,完善社會安全網,保障老年生活不虞匱乏

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要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並提出年金改革兩大目標之一:「給付水準必須讓國民的老年生活不虞匱乏」。然而,選後政府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卻只有處理軍公教年金的問題,遲遲不敢面對勞保、國保的爛攤子,但勞保、國保這兩大類族群才是最需要保障「老年生活不虞匱乏」的人,政府應儘速建立完善的基礎年金制度,不能讓這些老年女性、家庭主婦或主夫、非典型勞工、中高齡失業者、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老年同志等各類弱勢族群,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

因此,我們共同呼籲,政府應拿出政治魄力,迎向高齡社會的嚴峻挑戰,年金改革不應停留在「多繳、少領、延後退」的財務邏輯打轉,而應扛起國家的責任去建置能提供所有公民「老年基本保障」的基礎年金制度,讓國民老年生活不虞匱乏,這才是兌現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的真正解方,也才能帶給青年世代一個最好的青年節禮物,儘速審議通過「基礎年金法」草案,落實世代正義、階級公平與性別平等!

參考資料:民間團體聯合聲明(2017年1月23日),目前共45個團體

預防老年貧窮,實現社會團結,我們要求建立以稅收為財源的基礎年金制度

(聲明的線上連署頁面,後附「婦女新知基金會 回應外界對基礎年金之提問Q&A」)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