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特約記者洪育增
「台灣公民陣線」於昨(7)日下午在高雄前鎮勞工公園舉辦「拒絕一國兩制,打造台灣新國家」遊行。抗議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未向中央政府報備的前提之下,前往中國與港澳進行「經濟之旅」的同時,也拜訪了中聯辦及國台辦,並在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清楚表達支持九二共識。
「台灣公民陣線」表示,此次遊行活動站出來是為了讓全台灣及全世界瞭解,台灣人不可能讓中國傷害台灣主權,同時也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因此特別選在《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的殉道日,同時也是如今的言論自由日這天,進行遊行活動,捍衛30年前鄭南榕所堅持的言論自由與民主價值。
此次遊行的主辦單位「台灣公民陣線」由76位來自不同背景的發起人組成,包括學者、市民小民、律師、家庭主婦等。現場參與民眾約近千人,從勞工公園所在的中山二路出發。遊行開始前進行短講活動,其中包括由中山放狗社的學生團體參與其中,一同前往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剖析韓國瑜的各式政策,他舉例,2014年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是整個城市最深沉的痛,但是韓國瑜卻說要在高雄發展石化專區,李根政痛批:「我們高雄人被石化業傷害的不夠慘嗎?」並進一步說明,市政的倒退可以透過持續監督的方式改善、算帳,但是主權方面倘若由中國的政治代理人,或者相關「理應外合」人士帶著台灣一步步向一國兩制靠攏,那麼台灣就沒有挽救的機會。
島國前進發起人林飛帆也在現場呼籲,如果在2019年的現在,社會大眾不想要把所有的資源、資產、產業、台灣大大小小的未來跟希望、年輕人的期待等都投注在中國的話,那麼就很清楚無法認同韓國瑜的行為及作法。
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沈伯洋也針對近年來流行的「資訊戰」進行說明。沈伯洋表示,資訊戰是目前世界各國流行的戰爭型態,像是近10年來俄國已經對4個國家發動此類戰爭,透過20%的軍事力量及80%的非軍事手段,傳遞錯誤資訊造成社會動盪。其中非軍事手段包括阻斷外交、破壞金融體系、滲透社會、耳語流傳等,而這些手法正是中國目前對台灣所做的行為。
「一個人沒有接受正確的資訊時,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同時,沈伯洋提出瑞士、荷蘭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結果,內容提到中國用資訊戰的手法慢慢滲透許多國家,但被滲透最嚴重、最沒有反制措施、甚至最不在意這些事情的,其實是台灣。沈伯洋呼籲社會大眾重視資訊戰的威力,並且予以抵制。
來自香港的新移民鍾慧沁也在現場說明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如何在房價、政策等各層面受到中國的影響與剝奪。鍾慧沁直言:「香港人沒有賺到錢,只有更窮!」並質疑如果台灣人真的相信「貨出去、錢進來」,那麼以香港的案例來看,事實上錢不會進來,是中國人進來,甚至有可能讓台灣的年輕人連工作的機會都沒有。鍾慧沁以下跪的方式向社會大眾請託,明年1月份選舉時「請幫無助的香港人爭一口氣!」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歐巴桑聯盟成員江敏榕提到,每一次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站上舞台或街頭,總會有人揶揄說:「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拚經濟小孩才有未來、才有飯吃。」並且批評這群媽媽不要吃飽太閒搞政治。江敏榕表示,民主的確不能當飯吃,因為民主本身就是進步且有主體性國家的基本權利。同時,有「戰鬥媽媽」稱號的王南琦也在現場疾聲呼籲:「生活就是政治!」
而在本次遊行活動中,參與者謝小姐表示,參加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與自己的個人立場認同相符,再者則是希望分別為17、15歲的妹妹們能夠體驗教室以外的事情。除此之外,遊行隊伍中也不乏關心台灣教育環境的教師,像是任職於台南某中學公民科的教師黃奕涵提到,在平常的校園生活中,感覺現在的高中生不太會談這些事,大多是自然而然的覺得台灣是個國家。但是,身為高雄人的她觀察到近日來韓國瑜到中國經濟之旅的行為之後,確實很擔心台灣的主權有可能會在這幾年消失,因此挺身而出參與此次活動。
黃奕涵認為,遊行辦在高雄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可以讓高雄人意識到自己所投票選出的市長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同時在言論自由日的這天,也可以再次提醒社會大眾,當年鄭南榕支持的台灣獨立以及主權展現的重要性。
同樣也是台南某中學公民科教師的林孟如也說明,在平常的校園生活中,中午時間的電視台新聞是用輪播的方式進行,所以也會觀察到有些孩子的反應是:「噢!又是韓國瑜!」對孩子們來說,從家庭到學校,生活中不斷充斥著同質性很高的新聞也是一大困擾。而在課堂上也會顧及每個孩子的不同背景,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去討論主權、國家等各式議題。
林孟如指出,平常課堂上也會帶著孩子們關心人權問題,但倘若國家失去主權,其實課堂上所談論的人權也將會消失。林孟如認為,假如台灣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主權危機,那麼接下來也會很擔心成為下一個香港、西藏或新疆。
活動尾聲藉由撕毀巨幅「對台灣同胞四十週年習近平講話稿」,以及揮掃竹掃把呼喊「掃國賊、韓國瑜」口號的方式,表達捍衛主權的決心。「台灣公民陣線」也表示,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將一路從高雄往北出發,持續監督各政黨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