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Matthew(依CC授權引用)
文 / 張茂桂
公元2000年臺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出現了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及政權和平轉移,當時的民主進程震撼了保守的華人文化懷疑論者,也成為世界「第三波」民主浪潮中的東亞範例。2000年至今政黨輪替已經三輪,政黨政治動員發達,新式公投百家爭鳴,臺灣電波日以繼夜充斥著愛恨交織的政治脫口評論,新興同溫層的網紅與自媒體,不斷挑戰制式政黨政治的主導力。
2019年《自由之家》的報告指出,臺灣在整體公民權利與自由度的測量中得到93分(滿分為100分的國家如:芬蘭、瑞典、挪威等),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96分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二十六。如果相對於中國的11分(不包含香港、西藏在內),這項評比似乎肯定臺灣的民主發展有足以自豪之處;但我們的民主體制與理念,真的強硬到足以面對各種攻擊與挑戰,並已經深入民間無可動搖了嗎?民主治理的品質提升了嗎?我們可以自信到認為未來世代也將無疑問地繼續認同並願意為民主法治、人權的可持續性付出代價嗎?
對此問題應該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意見紛歧、立場多元是民主體制的內在常態,而人權、法治從來都是脆弱的、可能會倒退的,而且人民的民主素養須要不斷地養護涵育,它不會自己代代傳遞、延續。以上述《自由之家》的報告為例,在過去的13年裡有23個國家的自由等級出現下滑一級(共三級)的現象;其中最顯著且讓人擔憂的是美國的退步,而俄羅斯和中國的法制倒退、威權強化程度則更不在話下。
此外,參考另一份最近的比較政治研究(Lührmann &Lindberg, 2019)*,作者們指出世界的民主程度正在滑落,且可能還會再加速。作者們將這種從民主政體退化為威權體制的過程,稱為「專制化」(autocratization)過程。他們認為二十世紀第一波的專制化發生於1920、30年代,由右派法西斯主義帶動的風潮;第二波則發生於1960年代的冷戰期,有軍事與強人統治取代合法政府的多個案例;而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三波的「專制化」階段。
他們的研究方法與假設,比《自由之家》更讓人警惕,因為估計從1004年至今,發生「專制化」的國家有76個,此波的特色在於其發生的過程比過去兩波更為「隱匿」且不易「逆轉」;帶動「專制化」的政治人物、政黨、官僚體系,經常打者民主旗幟,利用民主程序或名義,透過選舉、執政權力,「合法」、「漸進」地進行;但他們的作為卻是在對民主進行實質的破壞,而這個過程一旦開始,鮮見能夠「回頭」成功的案例。
臺灣的民主表面看來穩固,而其所面臨的挑戰,有來自資本、資訊與技術壟斷的過大影響力,也有來自政治場域內部的與外部的因素,以及內、外加乘的關聯性。內部的政治因素,包括人們因為對現況不滿而對威權體制與文化產生懷念,或者對於民主程序的無效率感覺特別厭倦與不信任而引發的疏離與反諷;外部因素,主要來自「中國因素」,包括中共對於臺灣人民的統戰,對於臺灣國際地位、主權地位、自我珍視、民主價值的否定、攻擊。
面對這樣的內外逆境,臺灣人民要如何堅定自我,進行民主信念體制的陣地防衛與推進呢?要如何加深人民的民主素養能力,增進積極思維對於政治的各種壓制與利害誘惑的免疫力呢?我們要如何做?又在哪裡找到可施力點?針對上述問題,本書即代表由陳俊宏教授與十五位專家∣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國小教師、NGO工作者所共同提出的實作解法。
本書的前身原本是一個自我培力的讀書會,老師們因為受到了「三一八學運」所帶動的公民討論與思辨影響,開始有系統地帶入了民主討論的「技法」、「心法」,並運用到學校的教學現場。本書可概括說是「『審議式教學』課堂積極實踐歷程」彙編,而在意義上可說是一次藉由NGO的力量以及志願者同時進行的跨校合作的「公民自主行動」方案。教師們共同以「人權、法治」教育為主旨,透過不同的審議形式在課堂落實;不但翻轉原本可能枯燥、沉重的講授學習,讓學生成為主動、深入的學習者,老師也因為參與討論而有「師生共學」的成長效果。
我們歡迎這本書,除了向很多為臺灣民主教育校園札根的公民老師們致敬之外,還有一個更深刻的理由,也因為它預告了這一波教育改革所強調的素養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實作理想的可落實性,並且宣示了「涵育未來公民」的一條實際可行的學習途徑。
註 釋
* A. Lührmann & S. I. Lindberg (2019), ‘A third wave of autocratization is here: what is new about it?’, Democratization, DOI: 10.1080/13510347.2019.158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