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華文答問

香港警察聽誰指揮?從反送中看香港警隊歷史

圖 / 香港獨立媒體

文 / 越界華文答問

近期由於一系列的衝突,關於香港的警察爭議再度甚囂塵上,香港的警民關係再次跌入低谷,本地民眾批評警察使用過分武力且無法在黑社會陰影下保護市民,香港警察因無法有效維持社會治安而無比憤懣,而內地民眾則普遍認為警方「太過軟弱」,甚至要求解放軍出手。

然而香港警察隊伍其獨特性,要從歷史成因與沿革、體制定位、社會期待、自我形象構建等多方面去理解,方能一窺當下衝突的矛盾淵源和解決可能性。

1. 回歸前的香港皇家警察和目前的香港警察有什麼傳承和變化?

香港警隊成立於1844年,也就是南京條約簽署的第二年,可以說是全球最古老的警隊之一。1842年至今的一百八十多年間,香港的命運隨著世界大勢載浮載沉,香港的主權也多次易手。而香港警隊則以相對穩定的架構發展,延續著對香港治安的維持工作。

世界上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警察,源自1829年倫敦的「大都會警察」。也就是政府通過法律,賦予警察權力,在合法的範圍內以武力執法,維持社會的秩序和穩定。而香港警隊在此原則之上,更是一支為殖民地宗主國服務的半軍事化部隊。其建立不單只為了解決華人社會的治安問題,同時也是為了維護英國人的統治。故而其管理層主要是歐籍人士,前線警員則以從英軍退役或專業的印度籍為主。香港學者何家騏將1844年至19世紀末視為香港警隊的創立階段。

其後香港警隊不斷向專業化發展,成立警務訓練學校並由專業警務人員來擔任首長。經過短暫的日本佔領時期,1949年後警隊接納了大批有學識的流亡青年,而夾在大陸中共政權與台灣蔣介石政權之間,港府將大量精力投放在防範兩方意識形態滲透上。警方意識到在兩岸分治的格局下保持政治中立的重要性,這種中立態度一直延續到今日。

真正的挑戰是在1956年的「雙十暴動」和「六七暴動」兩次衝擊。由於防爆訓練不足,香港警察經常採取過度的武力鎮壓,並導致了雙方大量的人員傷亡。但也從平暴中汲取了大量經驗。另一邊廂,香港警察嚴重的貪污陋習,成為港府心頭之患。1977年更出現警察與廉政公署的尖銳衝突。經過大刀闊斧的權力改革和增加薪酬福利,80年代起香港警察逐漸得到市民認同,成為一支高素質、專業的城市執法隊伍。而這一體制也並未因1997年香港回歸而改變。

傘運當中有位女警司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帶上了前朝香港皇家警察的皇冠帽出鏡,成為一時熱話。

2. 香港警察有怎樣的歷史變遷?他們的黑暗與光榮史是怎樣的?警民關係如何?

香港警察的歷史上,49年後的「雙十動亂」和「六七暴動」不得不提。「雙十動亂」中警方使用了催淚彈和槍械對付進行有組織燒殺搶掠的黑社會分子,共59人死亡。而由香港左派發動的「六七暴動」則是香港警察所面臨的最大考驗。事件從當年5月一直持續到12月,總共造成51人死亡,一千多人受傷,更有多名警察殉職。由於當時正值內地文革爆發,政治氣氛微妙,再加上社會貧富不均、政府嚴重偏袒資本家等內部問題,令示威日趨極端,有警員在大陸香港邊境地區被冷槍射殺,更出現炸彈襲擊浪潮。而面對同是中國人的示威者,香港警察被罵「黃皮狗」,而軟性的退守策略令警員壓力巨大。由於左派暴動難以引發港人廣泛共鳴,在駐港英軍的協助下動亂得以平息。為了表彰警方在「六七暴動」中的貢獻,英女皇才正式將「皇家」二字冠與香港警察。而香港警方也逐漸引入非武力防爆手法。

六七暴動

六十年代香港警察貪污盛行,警隊上下沒有反貪措施制約,上樑不正下樑歪,「好仔不當差」的惡劣形象深入民心。而當時英國的左翼政黨及知識界,也批評香港警察濫權,成為殖民政府威權統治的工具。為了避免遭遇誠信危機、平息民憤,時任香港總督麥理浩促成了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成立,取代警務處內部自己查自己的反貪污部。但是此舉仍舊觸及了警隊內極大的利益,大量的警察被審判、革職、移民甚至自殺。之後引發部分警員衝進廉政公署內造成騷亂。事件在麥理浩頒布局部特赦令後獲得平息。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深遠,香港政府部門的公然貪腐及瀆職不再,公務員的貪污行為減少,社會風氣走向廉潔,為香港日後成為全世界最廉潔的城市之一奠定基礎。於此同時,大量的電影電視作品中,警察的形象日漸親民,以成龍的《警察故事》為例,從前欺善怕惡的警察終於成為了為市民伸張正義的公僕,這也應和了香港警察在現實中的形象轉變。

2005年韓國農民在香港發起的反對世貿遊行,由示威演變成了衝突,令不少港人記憶猶新。防暴警察於入夜後需要發射34枚催淚彈及6顆布袋彈驅散示威者。此次香港承辦國際及大型會議,警察展示了堪比國家級的裝備和防暴實力。然而由於事不關己,除了反世貿的社運團體外,大部份香港人未對警方是否過份暴力有太多關注。

直至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香港警方9月28日在金鐘向示威者施放大量催淚彈驅散,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震驚全城,以至國際媒體。「六七暴動」以來,香港警察已經數十年沒有將槍口指向示威中的香港市民,這令年輕一代錯愕不已。一時間香港警察長時間建構的「服務市民」的專業形象動搖,警民關係迅速惡化。其後更導致香港多地長時間的佔領行動,期間有黑社會背景人士追打示威者,警察被指就手旁觀,因此更加深了部份民眾對「黑警」的仇恨。2016年春節的旺角騷亂,警民矛盾最尖銳之時,面對向警方投擲雜物、設置火焰路障的示威者,警方用胡椒噴霧同警棍驅趕示威者,更罕見向天開槍。政治問題,警察解決,成為香港延續至今的濫觴。

3. 香港警察的基本規模有多大,他們是聽誰指揮的?他們為何自稱政治中立?

香港警隊是一支擁有(截至2019年06月30日)30,886名紀律人員及 4,600名文職人員的隊伍。也就意味著每十萬人口有大約450名警察,這一比例在亞洲區內屬於最高。現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是香港警隊的最高負責人。

香港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原則沿自英國政治中立的文官制度。而在1997年回歸之際,「政治中立」原則便成為公務員在中英兩個政治體制間轉換的潤滑劑。2002年,香港政府時任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負責制訂一份有關公務員與問責官員工作關係的通告,列明公務員須堅守法治、政治中立。尤其在香港警察這個敏感位置上,自49年後已經意識到了政治中立的重要性。在香港,公務員並非從政,而是對納稅人負責的「服務」。不過在高官問責制下,很多公務員仍然不能避免捲入政治旋渦,此時節的警民對立,實際上就是民眾與政府難以調和的政治矛盾轉向成為了警民對立。

4. 香港警察與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關係是什麼?

無直接關係,香港警察負責香港內部治安,解放軍負責香港防務職責。而香港政府可以在維持社會治安和災害救援上請求駐港部隊協助。

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有很多有趣的細節。其中一個,便是香港警察和中國解放軍踢正步的姿勢之不同——香港警察的英式步操和解放軍的普魯士式的中式正步,令很多人歷歷在目。當時,香港警察儀仗隊,一方面要配合英軍將英國國旗和英治香港旗降下,另一邊廂要協同解放軍升起五星紅旗和洋紫荊旗,這也應該是香港警察罕見與解放軍的「同框」。

駐港部隊是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國家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和空軍部隊組成,1997年7月1日0時進駐香港,取代駐港英軍接管香港防務。駐港部隊軍費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殖民地時期香港則要支付一半的英軍軍費)。駐港部隊由中央軍委領導;香港警察則由香港警務處處長統轄。港人並不能在駐港部隊參軍,香港警察則要求申請人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規定,駐港解放軍除四項防務職責(防備和抵抗侵略,保衞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安全;擔負防衞勤務;管理軍事設施;承辦有關的涉外軍事事宜)外,不干涉香港地方事務。但最為人關注的一條則是:「香港特區政府在必要時,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災害救援。」——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這是懸在頭上揮之不去的巨大陰影。不過,直到如今,無論是2014年的佔領還是如今的衝擊行為,香港政府並未有公開提出過請求。不過2017年澳門政府在颱風「山竹」的侵襲之下,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請求參與救災。在香港解放軍駐港部隊僅僅以「義工」形式,在新界清理了垃圾。

5. 香港警察的入職學歷如何?薪資如何?

有兩個入職渠道,第一是「督察」,要具備大學學位或同等學歷,要通過遴選考試,包括筆試、面試及體力測試。第二是「警員」,只需中學文憑考試五科考獲第2級或以上(或同等學歷),同樣要參加遴選考試。

督察入職薪金達港幣四萬元以上,警員則有兩萬多,比起同等學歷的全港薪金中位數要高出不少,所以,吸引不少年青人報考。

6. 香港警察為何配槍?英國警察為何不配槍?香港美國兩地警察配槍的問題有可比性嗎?

英國的警察制度是十九世紀初建立起來的,當時英國的首相皮爾(Robert Peel)定下九項原則,強調警察不是當政者的統治手段,而是在公眾同意下執法。因此,英國的警隊並非半軍事化組織,可以說是民警,在街道巡邏時並不會配槍,事實上大部分英國警察是沒有接受過槍械訓練的。同時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力也不多,無法介入軍事和政治,只能執行與治安和秩序相關的法例,并強調在市民的協議下執行警務,所以英國警察相當注重社區關係,以友善見稱。

實際上香港警隊的建立模式,比較接近愛爾蘭。眾所周知,自12世紀開始,英國便長期覬覦愛爾蘭的領土,並展開了持續的征伐。1800年簽訂愛英同盟條約,把愛爾蘭併入英國後,當地民眾持續不斷的反抗,因此,英國在1822年建立了皇家愛爾蘭警隊。香港警隊的建立以這類殖民地警隊為藍本,組成了一半軍事化隊伍,「強調中央集權,警員荷槍實彈上街巡邏,負起內部保安的職責,如果市民不合作,便會以強硬方法執行警務」。而香港的「殖民地警隊模式」,也同樣融合了香港獨特的歷史脈絡和地緣政治因素在內。

7. 香港警察為何天天配槍,在群眾遊行甚至「暴亂」的時候卻不開槍?他們的執法原則是什麼?

由於殖民地時期,香港警察已是政權的武力手段,是半軍事化隊伍,所以,1880年以後,包括華人警員在內便已配槍。不過一般來說,香港警察並不傾向於隨意拔槍,任何開槍的案件都會被社會輿論所討論。很多普通香港警察都期望退休時自己沒有開槍記錄。

根據現有《警察通例》規定,警察必須是在「不能以較溫和的武力來達到其目的時」,才可使用槍械,同時列明,在下述情況可使用槍械:

(a) 保護任何人,包括自己,以免生命受到威脅或身體受到嚴重傷害;或
(b) 拘捕任何企圖逃避警方拘捕的人,而該人屬警務人員有理由相信剛犯了嚴重暴力罪行的人;或
(c) 平息騷動或暴亂。

8. 香港警察真正的裝備和實力如何,為何在近期的遊行中表現如此「軟弱」?何時才會開槍,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香港警察除了有各式半自動手槍、步槍至各級自動機關槍外,也有相當齊備的防暴裝備。單是胡椒噴霧,便有四五種,由近身噴射至射程達四五米的大範圍噴射,同時,也有各式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防暴警察也有由頭至腳的保護裝備,以及各種用途的護盾。最近亦購置了水砲車,但暫時未有使用。在上月出動的「速龍小隊」屬於隸屬於警方機動部隊總部,為準軍事化的特遣防暴警察,負責在大型事件中防暴行動。在其之後還有更加強悍的反恐特勤隊和「飛虎隊」,但二者的主要目標是「反恐」。甚至可以說,香港警察的裝備之強,完全有能力在香港實施「戒嚴」,但是這是他們的首選項嗎?

在某些人眼中所謂「軟弱」,警察方面會強調自己「克制」,只使用「低殺傷力武器」,但示威者及媒體亦指責,部份警察圍毆手無寸鐵或已沒有反抗能力的示威者(也包括一些記者),以及過份噴射胡椒噴霧、布袋彈及橡膠子彈。有些警察現場戰術(例如衝進有大量平民的商場中驅散及拘捕示威者),也遭質疑。警察的武力或暴力是否合理,是一個爭議不絕的話題。

警察面對數以萬計的示威抗爭時,即時及最主要目標是驅散群眾,把每一位警察眼中的違法者都制服拘捕,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相對參與集會的群眾數目相比,被捕人士的數目相當少。

也有人說,如果西方民主自由國家遇上這樣的群眾抗爭,政府也會強力鎮壓。我們無法回答這假設性問題,但是,這種「如果」的想像沒有注意到一個事實:雖然根據《警察通例》,警察可以為了平息騷亂或暴亂開槍,但是,香港跟不少文明社會一樣,有法律及規條限制著警察的武力,也有公民團體監視這些武力是否過度,侵犯人權,這是所有自由社會的基本;不是只要有民眾違法抗爭,警察便理所當然地鎮壓。

不管視警察為軟弱或強硬,都有點把問題簡化。警察的所謂「軟弱」或「強硬」,背後是決策及指揮者複雜的考量及策略。考量的除了如何在現場有效驅散群眾聚集,也有許多政治考量。而指揮及參與決策者,也不只是現場指揮官或警務處長。外間雖然無法知曉詳情,但是我們可以想像,由特區政府首腦以至中聯辦,甚至北京政府也可能不同程度參與其中。

警察不同策略可能帶來不同的可能後果,是制約他們用甚麼手段控制群眾活動或衝擊。例如,如果用實彈打傷或打死沒有手持大殺傷力武器的示威者,任何政府也會遭譴責,給香港政府帶來巨大的國際政治壓力。而由於香港的國際經貿中心特性,對於營商環境極其敏感,這種波動是商界和港府所不願見到的。北京政府可能也考慮到「一國兩制」在港澳及台灣的形象,避免損害國家中期及長遠利益,在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之際,出動駐港部隊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面對採取暴力手段的示威者,警察的暴力亦未必是最有效的,有時當局亦可能想營造「示威者橫蠻,當局克制忍讓」的形象,以瓦解公眾對抗者的支持——「六七暴動」警方便是如此處理的。部份警員在前線做出過火行為,又或者防暴警察過度或沒必要地衝擊示威者,反過來亦會損害政府的正當性,由於香港市民對警方的普遍認知和期待是「服務」而非壓制,對很多市民來說從情感上難以接受,變相會激發市民的反對聲音;同時也會激化部份極端示威者的升級行動,造成暴力循環。事實上,現在香港的局面已經有這種趨勢了,抗爭者衝擊警察防線,防暴警察打傷示威者甚至無辜市民,抗爭者行動及裝備再升級。最近,警察已發現有人製造炸藥、燃燒彈等。

因此,警察時而強硬進擊,時而謹慎防守,甚至在某些事件退讓(例如立法會的衝擊),都是這些很可能都是政治考量的結果,而非「依法」。這令大量前線警員感到沮喪失望,也令無論是何種政見的民眾感到憂慮,并將怨氣以非理性的方式釋放,造成惡性循環。

參考文獻:
《香港警察 歷史見證與執法生涯》 何家騏、朱耀光著
香港警察變形記──從「皇家公僕」到「中國公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