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近一年以來,台北市發生三起有關身心障礙者進入社區遭歧視的事件,包括:提供精神障礙者居住服務的「文林家園」、提供身心障礙者課程等服務的「東明扶愛家園」,以及訓練心智障礙青年技能訓練的「古亭工坊小作所」都遭到社區民眾反對。昨(30)日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赴市政府請願,期盼市政府持續為社福團體及社區居民協調,並呼籲市民化解歧視,支持身心障礙者合法進駐社區。
台北市東明扶愛家園的身心障礙者家屬林玉琴表示,她的孩子今年40歲,是重度身心障礙者。位於南港的「東明扶愛家園」原先預定在去(2018)年8月啟用,林玉琴和孩子很期待進入服務據點參與課程,但卻因為附近居民反對,延宕到12月份才啟用。至今已過半年,當地居民仍在沿路掛布條反對服務據點入駐,拒絕身心障礙者。
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宣廣組主任陳怡如提到,「東明扶愛家園」主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礙者「全日型住宿」與「日間照顧」服務。在2次的協調會中,當地居民大多持反對意見,並且勸身心障礙者「住山上」、「這樣空氣比較好」等,甚至製作傳單反對服務據點入駐。
林玉琴指出,雖然平時仍不乏有善心居民提供協助,她能理解這只是部分居民的意見,希望能透過聯誼會等交流活動,與居民溝通,並讓大家認識東明扶愛家園裡的服務、復健課程等內容,對身心障礙者有更多瞭解。
在她與居民接觸的經驗裡,赫然發現有些居民以為身心障礙者是一群有傳染病、攻擊性的病患,林玉琴強調,雖然自己的孩子是身心障礙者,有肢體不協調的狀況,但除此之外各方面就像一般人一樣,盼社會大眾能給予寬容與關愛。
精神障礙者小偉表示,自己今年40歲,生病20年以來,總是希望可以像一般人一樣健康地生活著。即便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依舊努力吃藥、住院、復健,目前穩定地控制病情,並且努力地生活、工作。
小偉認為,社會大眾經歷關於精障者無差別殺人事件之後,普遍對於精障者感到恐慌與害怕,但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精障者跟一般人一樣,渴望被社會接納,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照顧家人。小偉提到,精障者只要積極就醫、親友師長陪伴,其實病情大多能獲得控制,期待社會大眾能用更開放的心胸認識精障者。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指出,受到歧視導致身心障礙機構無法入駐的案例,還包括「文林家園」。文林家園原訂去年8月進駐北投區洲美公宅,預計提供身心障礙者「社區居住」的服務,讓他們暫時離開原生家庭,像住到宿舍,學習如何與室友分工合作、自主生活等。
陳冠斌說,這裡的生活方式就像一般人一樣,有能力外出工作的身心障礙者白天出外工作,沒辦法工作的人則到相關服務據點上課、復健。晚上下班下課後,再回到文林家園與其他室友一同生活。不同於在原生家庭有家人的協助與幫忙,在這裡必須學習如何自主規劃生活。其中,文林家園一共有3戶,每戶預計安排4名身心障礙者居住,因此總共有12名身心障礙者可以使用這項住宿型服務,但文林家園目前已延宕了11個月,遲遲未啟用。陳冠斌提到,由於當地居民對於身心障礙者並不理解,甚至認為精障者具有攻擊性,不僅反對文林家園入駐,甚至在4次的說明會中也拒絕出席。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黃嵩立則表示,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及聯合國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一條內容寫得很清楚,必須讓身心障礙者平等地參與社會,若有社區管委會侵犯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的話,可以透過開罰的方式處理。台灣障礙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周怡君也提到,在這些身心障礙者被歧視的事件當中,台北市政府不應只擔任居中溝通協調的角色,也應該是執法者,透過罰則的落實保障身心障礙者的權利。
記者會尾聲,社福團體頒贈「勇氣之花」給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黃清高,期盼社會局能夠居中協調,為社福團體發聲。黃清高表示,社會局未來將持續與社區進行溝通,讓社福團體得以依法進駐,提供身心障礙者相關服務。當天前來現場聲援民意代表包括市議員侯漢廷、吳沛憶、簡舒培、徐立信、邱威傑、王鴻薇以及立委吳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