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庫合作夥伴惟工新聞提供
醫療專職集會今晚在愛丁堡廣場舉行,參與人數逾千,超過上次在伊利沙伯醫院集會的規模。集會主調以反修例運動中警察暴力和元朗黑幫打人為主。不少嘉賓都講述示威者不敢到急症室求醫的問題,指這種情況不僅令市民暴露於危險當中,更令醫護人員救急扶危的職責難以實踐。
示威者求醫面臨巨大心理壓力 發言者籲齊作抗爭者後盾
陳沛然醫生表示,自己由6月初便到現場,因為他害怕示威者因避免被警察截查而不去公立醫院和急症室,變相延誤診治。元朗事件後,陳明言自己到現場也感到害怕,要穿上易於辨認的波衫和戴上職員證,以免同樣被打。他亦憶述看到跟抗議毫無關係的路人甲被警察打至爆破血流,呼籲前線同事緊守崗位。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同樣指出,遊行示威的傷亡數字較預期少,部分原因是因為傷者怕求醫被拉。急救員因此教他們用安全方法自行求醫,始令公開的人數減少。她指醫護行業應該守護尊嚴。作為人民公僕,警察在黑幫打人時走開,但救護員則上前急救。她對博愛和屯門醫院同事不理傷者是罪犯與否同樣施行急救感到相當震憾。
任職公立醫院急症室的黃醫生則從求醫過程講述傷者在急症室面對的壓力。「不少示威者都是年青人,可能從未到過急症室,不知道它如何運作。因此,在當下的環境要到急症室求醫需要鼓起很大勇氣。」然而,黃醫生強調真正的壓力來自急症室環境。當年青抗爭者被分為次緊急和非緊急,便需要在眾目睽睽下等待接受治療,不斷被叫名,心理壓力極大。另一方面,醫護人員跟傷者講述病情時時有時也在無遮掩的環境,有機會被人旁聽。他指所有醫生都希望為病人爭取最大利益,無奈在龐大的架構下可能力不從心。
對於8月5日將會發起的三罷,絕大部分發言者希望前線人員緊守崗位,成為抗爭者的後盾。而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的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則指,他已去信醫管局及衞生署,要求署方對參與罷工的員工不作秋後算帳。
專業精神廣受認同 護理系生:不少同學滿腔熱情卻被打壓
是次集會強調的醫護專業精神也被台下醫護人員所認同。於公立醫院從事化檢工作的梁先生表示,他認為公職人員應該要對得住身上的「制服」,因為它代表背後的「專業精神」。梁先生以醫護行業為例,認為其專業來自對任何身份的傷者均不偏不倚地施救。相反,他指出警察在反修例運動的所作所為違反他對「專業」的理解。他認為警察應該只是維持遊行秩序,但他們無論是在6月12日和元朗事件等都極度偏頗。
就讀港大護理系三年級的林同學則指身邊不少同學都有強烈使命感和熱情,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因此到街上作急救幫助傷者。「其實不一定要是抗爭,就算是一般在街上有人受傷,我們也會做急救。」她不滿同學的義舉反而受到打壓。6月12日當天警方將催淚彈丟向急救站、陳永琪註冊護士疑只是救傷卻被告暴動,均令她相當憤怒。「就算是打仗,士兵也不會直接攻擊醫療部隊吧。」
職場少討論 參與者冀集會鼓勵更多同業公開表達意見
受訪的醫護從業員均表示,自己是在互聯網上接收資訊,再自發參與集會。問到反修例一連串事件在同事間的討論,他們認為相對較少。一位從事公立醫院急症室的護士表示,身邊同事對當下情況的意見正反各佔一半。她認為較年長的護士由於多數只接觸到電視上強調示威者武力的報道,傾向認為政府的行為合理。年青同事的意見則較傾向示威者。
同樣就讀港大護理系三年級的易同學提到之前到醫院實習時,觀察到不少註冊護士不願評論事件。他指同事或會私下抱怨警察暴力、希望移民等,證明他們並非不關心示威者的情況。他希望藉參加這次醫護界集會,向同行展示支持示威者的意見並非少數,鼓勵更多同事公開討論和表達對社會問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