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社運發電機

【聲明】環評委員性別失衡 環保署性平委員集體請辭抗議

文/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超過30個婦團、環團連署聲援

環保署於上週公佈8月1日起上任的第十三屆環評委員名單,迅即遭到民間各界批評。除了多數批評針對委員組成的「專業失衡」,過於偏重環工技術外,婦女團體更看見了環評會「性別失衡」的問題,外聘的14位學者專家中,連續兩屆都僅有1位女性委員,遠低於行政院推動性別主流化的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為此,環保署「性別平等專案小組」三位外聘委員李安妮、陳秀惠、賴曉芬決定集體請辭以表達不滿,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等30多個婦女團體與民間團體也聲援委員行動,同步譴責環保署的性別麻木。

本屆委員名單一公佈就引起輿論批評許多「不聽話」的委員未能連任,且14位民間委員中有多達6位是環工技術領域,專業領域明顯失衡,「社會環境」的專家代表尤其不足。然除了環保團體批評的問題之外,「台灣女科技人學會」也於8月1日率先指出外聘委員只有1位女性、連同另一位官方女性委員也只有2位,佔總數僅10%。事實上,兩年前第十二屆的環評委員,也就僅有1位女性外聘委員,只是還有1-3位不等的女性官方委員勉強撐住女性代表性。但從本屆名單看來,環保署顯然完全不重視性別平衡目標,不僅未縮減反而擴大環評場域由男性專家主宰的性別隔離常態,為行政院推動十多年的「性別主流化」做了最壞示範。

環保署性別平等專案小組三位外聘委員在名單公佈一周內決定集體請辭。委員李安妮(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表示,她要連說三次「環保署不配有我!」來表達不滿。委員陳秀惠(台灣婦全會理事)指出女性學者專家在理工環境科技領域的人數持續增加,但環評會的女性專家卻愈找愈少,顯見根本沒把性別平等放在眼裡。委員賴曉芬(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則表示,環評委員對開發案具關鍵否決權,委員組成性別比例如此懸殊,像是對女性參與公共決策給了最重的一記巴掌,必須請辭以嚴正抗議。

行政院自2005年起推動性別主流化,立法院更於2011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顯見追求性別平等已是我國各部會需要共同努力的願景,而「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不僅是國際性平重要指標,也是行政院2018年核定的五大性別平等重要議題之一。雖然行政院人事總處曾於2012年特別發函,將環評會與工程、核能、漁業等委員會併列為「該專業領域女性人才較為稀少不易覓得適當人選」的例子,但事實上環評會屬跨領域性質,要找到女性專家學者比前述其他單位容易許多,即使做不到1/3,也不應低到1/14如此離譜。

連續兩屆的性別失衡,反映了環保署若不是有嚴重的性別盲—完全看不見女性專家的能力,就是明顯的性別歧視—刻意維繫環評場域的男性宰制。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婦女團體要求環保署應公開道歉並檢討補救措施,包括立即著手建立環評各領域的女性專家學者資料庫。

連署團體(持續進行中)

  1. 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2. 婦女新知基金會
  3.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
  4. 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
  5.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6.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7.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
  8. 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9. 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10.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11.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12. 台灣人權促進會
  13. 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
  14. 屏東縣幼兒托育職業工會
  15. 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
  16. 高雄市新興公共托嬰中心
  17. 高雄市林柔蘭社會福利基金會
  18. 苗栗縣台灣心會
  19.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20. 臺南市性別平等促進會
  21. 婦女救援基金會
  22.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23. 烏坵文史工作室
  24.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25. 環境法律人協會
  26.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27.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28. 雲林縣生態保育協會
  29. 綠色21台灣聯盟
  30. 台灣家事調解專業教育學會
  31. 桃園市集十力文化公益協會
  32. 台灣婦女展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