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台灣農村陣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11月1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各縣市國土計畫草案中諸多疑慮,尤其未來恐有10萬公頃以上農地「被消失」,導致台灣無法維持糧食自給率目標40%。
環團呼籲,行政院內政部等相關部會應該提出具體保留農地的整體政策,達到守護台灣糧食安全責任。同時呼籲各縣市政府不應提出不切實際的開發計畫,罔顧農地價值與發展,並要求農委會依據農發條例第9條,分配各縣市農地總量並監督各縣市政府落實。
74-81萬公頃農地護糧食安全 各縣市不聽不理不規劃?
去(2018)年3月時任內政部長葉俊榮曾向媒體表示,全國國土計畫將劃設為4大分區,其中將編訂74-81萬公頃的農業發展地區,並以「維護台灣糧食安全」為目標,葉俊榮也坦言,國土計畫編訂的74-81萬公頃農地,已少於現行由內政部編訂的93萬公頃農地。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表示,目前編訂的農地面積共93萬公頃,其中包括違章工廠等違規使用,以及縣市政府認定「非從事農業耕作」等農地,都被編列在內。而依據行政院內政部規畫的全國國土計畫內容,台灣農地面積至少要維持在74-81萬公頃,才能達到國內糧食自給率40%,但在各縣市政府實際規劃的農地總和來看,卻與上述目標相去甚遠。
吳其融痛批,監督全國國土計畫的過程中,曾經討論要如何對各縣市進行農地分配量等相關議題,各縣市政府表達強烈反彈,並表示會自行做好相關規畫。如今全國18個縣市中已公布的15個縣市國土計畫草案,環團計算總共僅編訂約60多萬公頃農地,與內政部規劃的81萬公頃農地面積差異甚大,恐將流失十萬多公頃農地。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目前除了新竹市、彰化縣、宜蘭縣未公布國土計畫草案,各縣市公布的草案內容中,農業土地明顯不足,尤其以高雄市最為明顯,農地不足面積約為1萬6千多公頃。蔡中岳呼籲中央政府應該進行橫向協調與溝通,讓各縣市針對農地面積進行調整,並維繫國內糧食自給率狀況。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蔡佳昇表示,糧食自給率代表「台灣有多少熱量來自我們的農業生產」,這套計算公式包括稻米產量、畜牧業、農業設施等。從戰爭思維來看,假使糧食自給率不足,也將產生國安疑慮。蔡佳昇舉例,當台灣糧食自給率不足40%,一旦進口國受戰爭影響不願提供糧食,台灣大概3個月內就會糧食耗盡,造成全民危機。
農地被消失原因1:都市計畫區農業土地沒人理 農友權益誰把關?
「全國國土計畫」將國土分為四大分區,分別是: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及海洋資源地區,透過不同分區進行不同類型與強度的土地管理。其中農業發展區分為五類,第五類又稱為「農五」,是都市計畫農業區農地,同時也需符合「條件優良農地」及「未有都市發展需求」兩項條件。
吳其融進一步指出,農地「被消失」原因還包括「農五」流失問題。他提到,目前的都市計畫農業區面積約為10萬公頃,其中有將近8萬7千多公頃將被劃定為「都市發展用地」,未來可做為住宅區、商業區及產業園區等。
「地方政府讓鄰近都市並具有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農地大規模流失!」吳其融指出,從各縣市面對「都市計畫農業區」的狀況來看,尤以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最為嚴重,占全國將近8萬7千多公頃農地流失中前五名。吳其融認為,一旦落實國土計畫,恐將影響都市計畫地區農友的工作權益,包括獎勵措施、配套政策落實等問題。
農地被消失原因2:農地劃設為城鄉發展區 誰期盼的開發誰的未來?
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黃子芸指出,環團在檢視的過程中發現,北部地區的國土開發計畫資訊較為公開透明,其中桃園市、新北市以及東部花蓮縣更是公開「規劃技術報告」等相關內容,讓環團得以一一檢視。黃子芸呼籲,各縣市政府應該要將國土計畫內容公開,讓地方團體有機會參與審查,並能進一步瞭解縣市政府進行國土計畫的原因。
「這些開發需求的推估究竟是否合理?」縱使新北市、桃園市資訊公開透明,黃子芸認為仍然有許多費解之處。環團比對資料發現,新北市2016年發布的區域計畫內容中,「農一」土地,也就是所謂的「優良農地」總面積達1千多公頃,但在今年的計畫內容卻只剩下不到80公頃。甚至多出了1647公頃的「城鄉發展地區2-3」,此分類代表這1647公頃土地未來將作為因應住宅、產業等需求相關開發,環團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地方政府沒有解釋消失的農地去哪裡,以及為什麼劃設了更多面積的發展地區。
國土計畫中的「城鄉發展地區」分成三類,其中第二類的第三項如上所述,又稱為「城2-3地區」,表示未來即將作為住宅及產業需求開發,至於「城2-2地區」則表示為目前縣市政府已申請通過開發許可的土地。
黃子芸進一步提到,桃園市的開發計畫資料中有諸多未提出申請,甚至是申請中的開發區域,已經被桃園市政府劃訂在「城2-2地區」,環團質疑桃園市政府把部分應該列為「城2-3地區」的土地,混藏在「城2-2地區」中,導致未合法通過申請開發的區域,在計畫書中被歸納為已申請通過,未來可能直接進行開發。
同時,黃子芸指出,目前新北市的國土計畫技術報告中,已經能容納未來、2036年的總人口數,且目前在板橋、三重、中永和、新莊、五股等地已有非常多重劃區等待開發,照理來說已可舒緩新北市住宅短缺等供給問題。
但新北市政府卻又劃訂1647公頃「城2-3地區」,預計未來作為住宅及產業開發,全國總計「城2-3地區」甚至高達1萬5千多公頃,黃子芸認為「城2-3地區」的劃設將排擠農地資源,不僅導致部分農友無法在農地上耕種,嚴重的話未來恐將衍生更多迫遷議題。他呼籲新北市府勿將開發作為城市發展導向,造成農地資源流失等問題。
農地被消失原因3:政府拼命增加產業發展 小農何以擁農業為家?
吳其融指出,以經濟部工業局整體推估數據來看,估計到2035年為止,新增產業用地面積為3311公頃,平均每年增加200多公頃。但以縣市國土計畫盤點結果來看,到2025年為止全國「城2-3地區」面積高達1萬5千多公頃,平均每年增加3000多公頃產業用地,一旦落實國土計畫,全台開發面積平均每年相較工業局推估的狀況增加15倍,不僅壓縮農業發展,也容易造成地方政府財政危機。
吳其融強調,以內政部國土計畫制定的81萬公頃農地來算,平均全台灣每個人只要固守100坪農地,就能符合生產、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如今各縣市政府大力畫設城鄉發展地區,導致每人固守農業土地從100坪降為66坪,將會讓台灣農業陷入巨大危機,更遑論糧食自給率等國安問題。
「我個人並不反對做適度的產業開發乃至於居住需求、都市計畫等合宜規劃,但必須謹慎評估到底什麼是合宜開發!」台灣農村陣線成員、友善農業小農許文烽特地從彰化鹿港北上參與記者會,他表示自己並不反對開發,但目前各縣市政府仍處於舊思維的開發模式,藉由土地炒作等方式獲取地方發展動能、餵養己身派系的支持者,反而讓土地開發增添風險。
「整體農業基礎發展產生結構性扭曲,政府現在還不正視這個問題!」許文烽舉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曾表示,一個家庭農場若以3、4個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進行10公頃的水稻面積種植將可達年收入180萬元,支撐一個家庭的生計。但以鹿港地區為例,1公頃農地約7千萬到1億元左右,倘若要成立家庭農場購買10公頃農地賴以維生,恐將先擁有7億到10億元左右的資本,以水稻年收入180萬元加以計算,約要600年才能回本。
許文烽痛批,彰化地區不僅有農地違章工廠問題,鹿港當地「打鐵厝產業園區」的開發也將影響周遭自來水取水口等各式問題。他認為土地的不當開發與利用不僅造成農友買不起地,甚至影響當地農友灌溉與種植等各層面。
蔡佳昇也舉例,農委會在今年10月大力推廣出口美國的「高雄芭樂」源自於燕巢地區,當地從10年前就被劃設為大學城特定區域計畫,儘管並沒有開發成功,目前高雄市政府也在國土計畫中,將此處劃訂為產業園區用地,未來恐將影響優良芭樂的生產環境。
「農業需求被當成圈地開發的提款機!」蔡嘉昇也提到,高雄岡山、阿蓮一帶的「台糖九鬮農場」,屬於優良農地,但也在國土計畫中被劃定為金屬扣件產業園區,恐將影響周遭蔬菜、養殖漁業廢水汙染,以及造成空氣汙染影響養蜂業者生產。他呼籲各縣市政府不要用台灣人的生命健康拚經濟,勿浮濫劃設土地。
內政部回應:環團提出的問題不存在 未來將謹慎審議各縣市政府城鄉發展地區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劃組新聞稿強調, 目前各縣市國土計畫草案由各縣市政府審議中,尚未函送內政部審議,因此城鄉發展地區面積尚未審議核定,並無環團提到「十萬農地被消失」、「估計全國農地恐將少於65萬公頃,無法達成保留74~81萬公頃」及糧食自給率問題,未來也將審慎檢視各縣市計畫案內所劃設的城鄉發展地區區位、範圍及規模,以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並兼顧城鄉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