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撰稿/何宇軒
2018勞動金像獎優選作品《森林護衛隊》團隊專訪
守護山林的無名英雄,在《森林護衛隊》為自己發聲
寶島台灣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也因此引來盜伐者,也就是俗稱「山老鼠」的覬覦,而負責保衛山林的這群人,就是「森林護管員」(以下簡稱護管員),或是老一輩的人可能比較熟悉他們以前的名稱:巡山員。
在本屆勞動金像獎得到優選的《森林護衛隊》,主要就紀錄了四位護管員的故事,包括他們工作內容的辛勞、擔任護管員的心路歷程、家人的態度、對工作的想法、對制度的檢討等等。這些受訪的護管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漢人也有原住民,呈現了護管員的不同樣貌。
勞動金像獎評審之一、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勞動教育文化科科長蔡惠雅在頒獎典禮時就提到,這部片完整呈現了森林護管員工作上的酸甜苦辣,觀眾也跟著這樣的視角,看到了台灣山林的美麗與哀愁。她也提到,這部片因為題材、拍攝手法以及敘事風格都非常特殊,這也是本片可以脫穎而出獲獎的理由。
然而一般人可能會以為,護管員的工作就是在山上到處晃、可以一邊領薪水、一邊遊山玩水;但看過本片就會知道,這種想法大錯特錯!護管員除了要防範山老鼠的人身威脅(對方可能有獵槍、電鋸、刀械等武器)之外,他們還要做森林觀測、造林保育,甚至處理森林火災;然而他們的待遇卻不高,本俸甚至不到2萬7千元。
《森林護衛隊》這部片,呈現了護管員工作的辛勞以及待遇不高的現況,但特別的是,這部片其實是林務局的標案,也就是由護管員的主管機關出資拍攝的;為什麼林務局要刻意拍這樣一部影片來「自我揭露」呢?
在以下訪談中,我們訪問到本片的導演練建宏,以及林務局林政管理組簡任技正王怡靖,從不同方面來介紹《森林護衛隊》誕生的經過。
常拍劇情片的團隊,意外挑戰紀錄片
如果看過練建宏以往的作品,讀者可能會發現,他的作品大多是以劇情片為主,為什麼這次會接這個標案來拍紀錄片呢?
練建宏說,其實一開始是他們工作室的老闆,看到林務局丟出這個標案,說要拍護管員的相關影片;他們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護管員是做甚麼的,但想說可以多接觸不同產業的人、多認識不一樣的世界,就打算來試試。
他們在準備投標前,做了一些功課,先自己打電話訪談了幾位護管員,過程中發現這職業有很多特別的故事,但一般人比較不認識,所以是很難得的題材。
事實上,當時標案並沒有指明一定要拍紀錄片,若用劇情片的方式呈現也是可以的。不過他們評估,如果要拍劇情片,那田野調查就得更早開始、必須先接觸護管員、深入他們的心路歷程,寫出來的故事才讓人更有共鳴。但當時只有三週的時間準備企劃書,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恐怕寫出來的劇本也不會太好,所以就不採用劇情片,而是紀錄片的方式。
練建宏說,當時約有10多個單位去投標,他們一開始覺得自己是來當「炮灰」的,沒想到最後會入選,覺得很開心;他們事後有詢問得標的原因,而林務局跟他們說,因為覺得他們標案的企劃方式,跟其他組不太一樣。練建宏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常做公標的案子,企劃書的編寫方式都靠自己摸索,所以跟其他組有所區別。第二是林務局們也覺得他們很年輕,因為大部分會去標公標網的,都是資深的製作公司,但看到他們團隊大多是20~30歲的年輕人,覺得可以合作看看。
林務局在面試他們團隊時,也有多個委員問他們是否有爬山經驗、有沒有信心背器材上山等等。練建宏說,他們團隊人不多,但有很多合作的外包攝影師,平常都喜歡爬山,所以寫團隊履歷時,都找了這些會爬山的攝影師,反而練建宏自己身為導演,平常卻沒在爬山,因此他從那時開始,就藉由上健身房、跟同事去運動等方式,來訓練自己的心肺。
初次拍攝的震撼教育
然而在拍攝初期,就遇到了一次震撼教育。第一次上山時,是在烏來,有位護管員說要帶他們製作團隊去「繞一繞」平常巡視的範圍;他們當時想說只是「繞一繞」,所以完全沒有準備,只穿平常休閒的衣服就去了,結果馬上就遇到要涉水的場合,以及攀爬沒有開通的山路、必須徒手把樹撥開。加上也沒有準備食物,還好同事有準備簡單的麵包;原本以為頂多一兩個小時就會結束的行程,那天卻出門十多個小時才回到公司。後來才知道,只要能夠當天來回的地方,對護管員來說,都不算是「深山」。有了這次經驗,他們每次出發前都會預先問清楚要做哪些準備。
練建宏說,隨著一次次的訪談,他也逐漸了解護管員的不同樣貌、聽到許多他們遭遇的故事。例如有護管員跟他提到,之前有次巡山,看到一顆大石頭,上面竟然寫著那位護管員的名字。乍看像是靈異事件,其實是山老鼠知道護管員在抓他們,就把該護管員的名字寫在石頭上,要給他警告。練建宏說,像這類的事情,是以前都想像不到的,聽到護管員跟他們分享,覺得身歷其境。
敢說話的人,才能當主角
在《森林護衛隊》這部片中有四位護管員,他們的訪談內容較為吃重,可說是這部片的「主角」,那導演當初是如何決定要由誰擔任主角呢?練建宏說,他們在拍攝過程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巡護員,有的是比較典型、英雄式的、也有的對工作比較沒熱忱,可說是各種人都有。
在說到主角的挑選方式之前,要先回過頭來談這部片最開始的目的,那就是林務局當初為什麼要拍這部片呢?
林務局林政管理組簡任技正王怡靖說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社會大眾重視護管員的工作。因為護管員平常是默默付出的,希望透過大眾的肯定,進而關注森林保育的議題;當大眾開始關注盜伐的議題時,山老鼠就比較不敢有其他動作。
再回來談選角,練建宏說明,拍攝團隊在挑選主角時,並不會找對這份工作毫無怨言的人,反而希望挑的是有主見、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可以勇敢地抱怨政府、抱怨主管機關的人,這樣才會有故事性。
因此,雖然拍攝作業一直在進行,但其實是在開始製作半年後,才決定要用誰當主角;他們後來選了四位不同性質的護管員,有漢人、有原住民、有年輕的、有年長的,有男性、也有女性。練建宏認為,這幾位主角的共通點,是說話有自己獨特的氣質、不害怕鏡頭、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拍出真實樣貌 爭取更好的待遇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這部片中點出了護管員薪資不高的現象,不擔心這樣反而更沒人要來報考嗎?練建宏說,在跟護管員聊天時,他們常會提到薪水很低,因此他認為這件事對護管員非常重要。而在跟林務局局長開會時,局長也同意應該要呈現這個面向,因為不講反而沒人知道。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有次做內部試映後,就有觀眾提到,看完之後覺得很生氣,「因為林務局竟然給他們這麼少的薪水」;練建宏才發現,觀眾似乎是誤會了,正因為薪水不是林務局決定的,所以才希望拍這部片,能讓政府重視並爭取加薪。為了讓觀眾不要誤把矛頭指向林務局,後來在正片中的呈現,就強調林務局一直有在向中央政府爭取危險加給補助。
而林務局的爭取,也總算有了成果。王怡靖說,在今年3月,正式核定了巡護員的待遇增加山地巡護作業費,每位的薪資可以增加3000到4000元,如果該月有從事特殊勤務,如搶救森林火災、夜間埋伏,這類具特殊性、危險性高的工作,薪資可以再提高;一般可以提升到7000元左右。
而在跟其他政府部門爭取替護管員加薪的過程中,這部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王怡靖說,林務局正是希望能藉由影片,把護管員工作辛苦的一面呈現出來,這樣才有利於後續的溝通與爭取。因為在跟其他單位溝通時,若對方也是對護管員沒概念,會以為「在山上騎摩托車到處繞,有什麼危險性?」而覺得這沒什麼辛苦,那就不利於溝通。
此外,林務局也到處舉辦放映活動來推廣這部影片,也安排護管員做映後分享。甚至也遇到有民眾說因為很喜歡爬山,以後要來報考等等。王怡靖說,他們發現喜歡森林、關心森林的民眾其實很多,他們也希望透過不斷的互動,讓民眾更了解林務局。
2018勞動金像獎|優選|《森林護衛隊》影片預告
【延伸閱讀】
【2018勞動金像獎作品】資本家愛勞動?台商中國夢的美麗與哀愁
【2018勞動金像獎作品】把RCA事件拍成科普片-當科普製作公司遇上STS專家
【2018勞動金像獎作品】追求個人生涯或「相忍為國」?看見謝淑薇職業選手的矛盾與掙扎
【2018勞動金像獎作品】水路上不甘靜默的漁工之聲,由他傳上岸
【2018勞動金像獎作品】現實生活中的「奇蹟的女兒」 道出真實的女性勞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