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許詩愷
前天是國際跨性別紀念日(11/20),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此發起晚會,邀請與會者們彼此抒發心事,也有眾多性/別團體分享近年性/別議題的發展過程,以及它們可提供的各種協助。性別不明協會理事長吳伊婷強調「雖然這只是一個小活動,參與的朋友不多,但每一個人,都代表了更多沒辦法站出來的人。」
晚會分為四部份,先由各團體上台分享,接著全體默哀紀念曾遭受性暴力、性歧視的受害者們,再進行跨性別議題講座,最後參與者們彼此互動。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國際倡議組組長李韻如在默哀時負責領禱,她說明跨性別紀念日(或稱悼念日)的起源是1998年11月底,一名非裔美籍的跨性人Rita Hester遭謀殺,隔年在舊金山有組織為她發起燭光守夜,並延續至今,成為國際跨性別社群的重要日子。
「不論一個人的外在表現、性別氣質、自身認同為何,都不減損他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李韻如表示,跨性別者遭騷擾歧視,甚至被殺害的案例頻傳,例如2016年一名土耳其的跨性別運動者Hande Kader遭殺害,2017年台灣也有一名跨性別者亞藍在生前受霸凌、性暴力,家人也不接納他的身份,失蹤兩週後才被發現溺斃,社會上充滿各種對跨性別的恐懼,這些不友善的因子往往來自無知。
吳伊婷解釋,跨性別泛指「不以男/女二分法」定義任何人,跨性別者也不只生理構造和心理認同不符,可以是更多元的模樣。吳伊婷說,今天是協會第五次在跨性別紀念日舉辦晚會,他其實不希望大家太哀淒,而是要把在這裡聽到的知識、故事分享給更多人,延續前者們留下的努力。
「我曾經協助一名跨性別者,他說自己不斷在求職時被刁難,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活下來。」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跨性別小組負責人奧莉薇直言,這個世界太以「二分法」定義人,但他們希望跳脫這種框架,不管是社會大眾或同志社群,都應該試著談話,就像今年十月,各團體在同志遊行前舉辦了亞洲第一屆跨性別遊行,當時有很多跨性別者願意站出來,更令人感動的是,許多非跨性別的朋友也加入這行列中。
延伸閱讀:
台灣首次跨性別遊行 兩千人夜遊西門町(2019.10.25)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表示,2016年婦女新知與性別不明關懷協會進行了跨性別者的勞動情形問卷調查,有許多人被面試官質疑外表和身份證上的生理性別不同,遇到同事不理解,用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嘲笑他,以及更多難以說明的情況,而今年初柯達大飯店歧視一名雙性人員工,主管竟要求他跟所有人出櫃,如果有任何人不認同,他就必須辭職。周于萱強調「我們要的是,每一種性/別,都必須在自己的生活裡得到尊重。」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主任杜瑛秋說明,勵馨也在今年3月進行問卷調查,在2299份樣本中,共有960人遭遇過性暴力,其中約200名是跨性別者。杜瑛秋提及,勵馨雖然是基督教機構,但性/別議題一直是它們的工作重點,今年5月更成立了「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也因為勵馨在同質團體中規模較大,所以有責任,也有資源提供一對一的服務,不論是心理輔導、居住、求職問題等,跨性別者皆能來洽談。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透過影片分享,他在12歲時開始上網,網路世界不會特別在意人的性別,它看的是你的價值,並非刻板印象和標籤。唐鳳說「直到今天我都不覺得一定要做男,或作女,而是能透過自己將經驗,對各種性/別都能有同理感受。」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台灣已是一個相對性別多元的地方,他希望大家都能活成自己的樣子,不受標籤限制。
來自Mozilla社群的工程師Urban則說明,他們是在場唯一一個非性/別相關的組織,而Moziila基金會是一個自由軟體社群,內部非常重視多元,例如在基金會成立的Mozilla公司中,他們就頒布了「性別轉換政策指南」和「職場平權指南」等計畫,全力支持員工的性/別權益。
Urban更介紹了在資訊圈中逐漸被推廣的「代名詞貼紙(Pronoun Stickers)」Urban表示,這份貼紙上有「They、Ze、She、He、空白」五種顏色,各種聚會的參加者可以把它貼到自己身上,讓別人知道怎麼按照你認同的性/別來稱呼你,Urban笑說「與其一直被不了解的人貼標籤,不如我們自己來貼。」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的成員土撥鼠也強調,如果企業能夠為跨性別者建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大家在和體制、社會碰撞時有個依靠,其實能對公司和員工帶來雙贏關係,若企業能讓跨性別員工感到舒適,工作效率和黏著度都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