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教育, 社運發電機

【聲明】強人時代的句點、校園民主轉型正義的起點 高教工會對文化大學的期許與呼籲

文/高教工會

文化大學高齡92歲的張鏡湖董事長11月25日與世長辭,全球26萬校友同表哀悼。文大從張其昀創辦人辦學起家,到張鏡湖董事長接棒,至今邁入第58年,讓文大成為全台財力穩定雄厚的私立大學。蓽路藍縷的時代,父子二代對私人興學的貢獻無庸置疑,深深令人感佩。眼看即將建校一甲子,文大如今正站在轉捩點上。能否破除傳統,將私校定位為社會公共財;決策管理能否從寡頭派系角力,轉型為所有大學成員共同參與的民主運作模式,攸關董事會對現代治理的接受度。

老華岡人都經歷過「老董與董娘」的對決時代,兩邊人馬派系分明,開啟了文大管理高層一脈相傳的選邊站與小心翼翼,數千名教職員工更深怕一個不小心,可能隨時危及到自身工作權。隨後的校長遴選、董事會派系角力、董事長父女泣訴校產被侵占掏空…一再掀起大波濤,卻也都是校友們絕不意外也不忍見的母校新聞。

雖然面山壯闊,「民主」在文大卻從來不是熱門關鍵字,學運在文大很少對話成功,教職員的工會組織亦然。過往的校風,教職員甚至學生,多數時候只能選擇單方面接收並遵從高層指令,民主討論與共同決定機制在校內十分罕見。今年六月底的文大校方與高教工會的勞資爭議,再次凸顯校方寧可放縱管理階層非法解僱工會領導人、瓦解工會除之後快,即便勞動部已做出違法裁決,工會至今仍等不到董事會與校方,願意接受與員工以民主協商機制來處理爭端。

而張董事長辭世,校內主管們忙著宣導「董事會運作一切正常,請大家安心工作」。權力已蓋起高牆,牆裡的人習慣了順服點頭,彷彿只要時間滴答,一切都會過去,不會改變,也無需改變。老董事長的辭世,讓老校友們既不捨又感慨萬千,文大什麼時候能從不可逆的保守家臣,破冰迎接民主治理的新機?

高教工會做為文大校內首次組成的工會分部組織,我們對文大董事會未來的運作與效能,仍願保持最樂觀的期待。私校治理最不可迴避的家族接不接班、派系如何整合,文大董事會勢必要面對,要慎思。

我們也希望能藉此機會,呼籲即將告別強人治理,邁入新階段的文大董事會:

1. 此刻起董事會所有運作必須公開透明,遵守《大學法》、《私校法》、文大組織規程等既有法規。董事權限功能僅止於管理、監察,不可介入校務。

2. 董事會應展現胸襟,擴大修正董事會的民主機制。私立大學是「公共財」,文大能有如今規模是靠教職員共同打拼、社會各界認同捐助,和寶貴的學生學費而來。董事會必須率先翻轉人治,導入民主治理,幫助文大強身健體,養成現代化體質,方能迎戰少子化衝擊,開啟新機。

3. 文化大學的規模與歷史都是私校領頭羊,董事會應致力於帶領學校走向民主創新,在董事會增設教職員生董事、教職員生監察人席次,更應允許甚至鼓勵教職員工踴躍加入工會,透過工會與受僱教職員工建立「民主討論、平等協商、共同決定」的新校風。

高教工會認為,每一所學校的決策,本就應由大學所有成員共同參與管理,文化大學若能把握此一變革的時機點,讓時代產物下的保守作風就此畫下句點,文大將有機會成為台灣落實私校轉型正義、建立民主制度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