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監所環境待改善 民團列舉飲用水、人力、矯正教育等問題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監所關注小組在3月11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去〈2019〉年參訪各大監所後,歸納相關問題並提出「監所改革報告書」。關注小組列舉監所各項問題,包括:飲用水、空間與環境設計、醫療資源、監所人力短缺、收容人公民權等。同時,關注小組呼籲矯正署、衛服部、教育部等各部門應進行相關整合,確實改善監所環境與現況。

監所關注小組自2014年至各大監所參訪,包括:台北監獄、台中監獄、台中女監、桃園監獄、雲林第二監獄、八德外役監、誠正中學桃園分校〈前桃園少年輔育院〉,關注小組將過往參訪資料與2019年參訪結果進行統整,認為以人權立場而言,目前監所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

監所趕不及高齡化趨勢    一旦出事誰負責?

關注小組秘書長江雅筑指出,目前台灣監所面臨高齡化問題,尤其毒品成癮者多數無法在監所內得到戒癮照顧,導致約有70%成癮者出監後再犯,並再度返回監所。以制度面來看,江雅筑認為,毒品成癮者所面臨的「戒癮」問題,並不是透過「監禁」效果即可達成,尤其毒品成癮成因相當複雜,包括社會支持、心理影響、毒品種類、毒品使用時間等。

江雅筑提到,法務部矯正署目前雖然有「毒品處遇計畫」等相關戒癮措施,實際上能參與該項計畫的收容人仍為少數。他呼籲,矯正署應擴大計畫內容,實際協助每一位成癮者戒癮的需求。

關注小組秘書長江雅筑指出,目前台灣監所面臨高齡化問題。

高齡化問題不僅反映監所戒癮制度缺陷,設備層面也有相關問題。江雅筑表示,台灣監所的無障礙設施較為少見,像是廁所隔間、門檻等仍設計不良,恐將難以讓高齡者、身心障礙者、慢性病患者等收容人自立生活。

再加上目前監所並沒有充分的人力與資源因應高齡化問題,導致現階段針對行動不便、高齡收容人,監所僅能分派另一位收容人就近照顧。江雅筑認為,監所應強化照顧資源與人力,而非將責任加諸於其他收容人身上,使得負責照顧的收容人不僅沒有得到薪資補償,形同被迫義務照護,甚至還要承擔被照顧者發生意外的風險等。

江雅筑舉例,過往曾發生視障收容人無法帶手杖入監等相關事件,監所回應表示手杖有可能變成武器,恐將造成安全疑慮因此不宜帶入。江雅筑質疑,收容人入監先決條件是必須能「自理生活」,如今監所卻以安全為由,甚至在制度、空間等各層面無法因應收容人的高齡化等各式狀況,如此一來該如何讓收容人確實自理生活?

飲用水問題、監所人力短缺等現況待解決 

除了高齡化議題,關注小組也發現監所目前仍有飲用水問題、人力短缺等現象。江雅筑表示,目前全台51間監所中,只有8間監所具有自來水設備,其餘43間仍為地下水混用等狀況。江雅筑指出,地下水容易造成收容人感染皮膚病等,再加上監所空間不足、超收等現象,實際上監所的生活狀況並不適合收容人。

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進一步提到,法務部曾針對飲用水問題提出回應,內容表示部分監所過於老舊,因此無法改善為自來水。關注小組也發現,部分監所僅能將地下水煮沸,盡可能符合飲用水標準。陳惠敏認為,法務部及各監所應在官方網站公開水質檢測報告,確實降低收容人因使用地下水而感染皮膚病等風險。

同時,陳惠敏也提到監所人力短缺問題,尤其受到政府「派遣歸零」影響,矯正署不僅沒有增加社工師、心理師員額,反而將上述專業工作內容以「承攬」代替「約聘」,陳惠敏認為此舉形同惡化勞動環境與條件。

江雅筑進一步指出,監所除了社工師、心理師人力不足,還面臨醫事人員不足的狀況,導致現階段仍由監所管理員負責發藥給收容人,然而管理員是否具備醫事人員身分?一旦發藥有誤時該如何處理?若同時有多名收容人健康出現異樣時,在監所醫護人員短缺的情況下該如何因應?江雅筑認為,讓收容人獲得充分健康照護是基本保障。

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認為,法務部及各監所應在官方網站公開水質檢測報告,確實降低收容人因使用地下水而感染皮膚病等風險。

矯正教育資源缺乏、監所內技職課程有限   收容人該如何面對社會?

關注小組理事施逸翔指出,過往民間極力倡議將「少年輔育院」改制為「矯正學校」,即是希望能以「矯正教育」取代少輔院「戒護」功能,讓未成年收容人有更完整的教育權與生存權。即便去年桃園少年輔育院已正式改制為誠正中學桃園分校,施逸翔強調,整體改制工程仍未完成,無論是矯正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人力等仍有待改進。

施逸翔舉例,矯正學校內多以性別刻板印象劃分技職教育課程,例如男性學汽修、女性學烘焙及美容美甲等課程,他認為矯正學校應開發多元培訓管道,並增加多元師資,採取適性發展方針,同時也呼籲教育部、衛服部、勞動部等各部門應建立專業平台,不僅有效保護未成年收容人,也讓他們有機會重生、銜接社會。

江雅筑進一步補充,除了矯正學校的相關資源需要被整合,一般監所也需要相關規劃,增加成年收容人與社會接軌的機會。江雅筑指出,目前監所內的作業模式可分為「勞務承攬」及「自營作業」,收容人可透過參與上述兩種作業,獲取勞作金。

關注小組理事施逸翔強調,整體改制工程仍未完成,無論是矯正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人力等仍有待改進。

「勞務承攬」作業內容包括:車縫、摺紙袋、摺紙蓮花等,坊間業者若無法聘請目前市價昂貴人力時,便會將工廠內的部分業務外包給監所,作為勞務承攬作業內容。即便可降低業者自身成本,相對地收容人能獲取的勞作金較少,且透過勞務承攬能學到的技能也較少,江雅筑反問:「這樣的作業內容真的能幫助收容人出監、銜接社會嗎?」

至於「自營作業」則與監所自行推廣的產品有關,像是醬油、糕餅等特色產品,由於售價較低、品質較佳,通常能在市場上大受好評。進入「自營作業」的收容人往往需經過挑選,能獲取的勞作金較多。

江雅筑認為,作業模式究竟如何篩選收容人?對收容人產生哪些教化功能?監所應該要有更明確的評估方式。同時,不同作業模式產生的勞作金差距往往造成監所內貧富差距甚大,也是另一項潛在問題。

江雅筑舉例,過往關注小組曾進行實際調查,發現監所內開設的職訓班課程中,實際拿到證照的人數僅是上課人數的十分之一,表示監所內規劃的職訓課程已經不符當代社會需求,甚至無法讓收容人有效與社會接軌。他呼籲監所應開設多元課程,讓收容人適性發展。

監所現況仍有待改善   關注小組籲公部門有效整合推動改革

陳惠敏補充,監所內長期缺乏關於收容人執行投票、罷免等公民權相關保障。他強調,監所是讓收容人重新銜接社會的管道,維護收容人各項基本人權,才是讓他們邁入社會的基礎要件。

同時,關注小組也呼籲,未來將會持續推動相關改革,呼籲公部門之間資源相互整合,期許能讓收容人重返社會,並且共同建構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