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振興經濟」與「解決氣候危機」雙贏,才是真前瞻

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今日立法院院會預計將表決是否通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後續四年之預算籌編,加上前1期900億元,前瞻計畫後續預算將高達四年5100億。對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危機,國家基礎建設的規劃方向應緊扣低碳、永續、韌性與危機調適能力。綠盟進而重申昨日與眾多環保團體聯合聲明中「前瞻計畫納入綠色振興」之呼籲,訴求前瞻預算應妥善投資在低碳基礎建設上,以協助台灣達到長期能源轉型目標,及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各種挑戰。

欲達成減碳目標,基礎建設需有綠色思維

綠盟強調,台灣要達到長期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減量的目標,不僅需要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更需要全面投資與發展低碳基礎建設。政府公共支出具有引導產業低碳轉型、健全氣候調適能力的正面價值,台灣應該趁著此次機會,將綠色、永續、循環經濟等元素納入前瞻二期的建設項目之中。

根據綠盟內部針對台灣長期能源情境進行模擬的結果,如果台灣要達到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的「國家自主減碳貢獻」目標,甚至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接下來的十年將是關鍵時期。為了避免台灣未來因減碳不足而承擔龐大的氣候災難代價,未來四年的前瞻計畫如何制定能源轉型基礎建設,將決定台灣能否順利完成轉型。

能源轉型有2050年長期視野,前瞻計畫才夠前瞻

綠盟指出,要落實台灣長期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必須盤點與規劃再生能源的長期潛力。目前台灣雖積極建置再生能源,但能源轉型政策最遠只到2025年,未能滿足2050年長期減碳目標的需求,因此應藉由第二階段前瞻計畫的預算與項目制定,規劃更為長期的再生能源發展計畫。

此外,台灣的工業、住商與交通部門必須朝向更節能、高質化的方向發展,包含節能與能源效率提升等相關設備、儲能設備佈建、各類減碳與製程改善技術的研發與評估,都應趁此次納入前瞻預算編列。

不只是蓋軌道,更該投資低碳大眾運輸與綠色交通

根據綠盟內部情境模擬,交通部門是台灣長期減碳目標最大挑戰之一,推廣動電汽機車以及減少私人交通工具需求將是長期減碳的關鍵,也應該是未來基礎建設的重點投資項目。綠盟指出,第一階段前瞻計畫過於著重軌道建設,甚至預算執行率不到三成,後續前瞻預算應更多地投資於低碳大眾運輸的發展,並加強行人道與自行車道的建設,以降低來自交通部門的碳排放污染。英國日前便挹注了20億英鎊在改善與擴張人行道、自行車道的計畫之上,英國運輸大臣Grant Shapps表示希望可以藉此把英國打造為一個更好的國家,擁有「更環保的交通習慣、更潔淨的空氣與更健康的社區」。

能源轉型要達成:前瞻應納入縣市能源治理經費

提升地方能源治理能力,是世界各國近年來努力的方向,也對國家整體能源轉型助益甚大。但是2018年由中央輔導的三年期「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今年是最後一年,未來地方能源治理經費要從哪裡來,仍未有明確方案。各縣市的節電設備汰換、治理能力建構,都屬於能源轉型的基礎功,與前瞻計畫中的綠能、城鄉建設等項目息息相關,綠盟呼籲政府應將地方能源治理經費納入前瞻計畫,縣市政府具備足夠的能源治理與規劃能力,也才有助於中央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加強社會溝通,廣納各界意見

最後,四年前編列第一階段前瞻預算時,綠盟便曾批評前瞻計畫制定過程缺乏社會溝通,甚至包含了有生態與環境爭議的開發項目,進而產生許多爭議與批評。對此綠盟呼籲,未來前瞻二期預算與項目的編列過程應有更多公眾參與的機制,並應廣泛參考國內外既有之綠色振興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