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環評大會決議永侒礦業進入二階環評 環團批浪費社會資源

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環保署6月10日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377次會議,針對永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瓷土礦等開發案進行相關審查。會議開始前,反對開礦的當地居民也到現場召開記者會,並守候審查結果。環委最終決議讓該案進入二階環評程序。

對此,場外等待環評消息的居民深感不滿,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痛批,礦務局無所作為,反而讓環保署「揹黑鍋」處理該議題,尤其環委決議進入二階環評,無疑將造成社會資源與成本的浪費。


永侒實業早在1980年7月進駐宜蘭縣員山鄉,進行瓷土礦區開發,開發範圍約134公頃,礦權即將在2020年6月到期。如今永侒欲申請新礦權,選址在員山鄉大安埤山,該山座落於中華村與內城村一帶,新礦權總面積約21.8公頃,預計開採約27年。

該案依法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去(2019)年8月29日環評委員曾到現場進行勘查,9月26日在環保署召開專案小組第一次審查會議,會議結論為「補件再審」。而後環團向社會大眾發起連署活動,總計破5萬人次參與,但在今年5月14日專案小組第二次審查會議時,環委決議進入二階環評。如今環評大會針對該案再次進行審查與討論,最終確定進行二階環評。


居民:政府不要讓我們一直來抗議!   多位民意代表支持反開礦
會議開始前,居民以行動劇描述過往永侒在地方及環評會議上的狀況,包括永侒欲透過營養午餐、補助等方式取得居民認同,甚至進一步達到開發等目的。歌手石乃丰、黃瑋傑也來到現場,帶動居民唱出守護地方環境的心聲。

今年71歲的居民陳基煌表示,自己從小到大生活於中華村,與水源等自然環境共生共榮。一旦永侒進行開發,需要新闢道路到山上的新礦區一帶,光是「開路」工程就有可能造成山崩、截斷水源、汙染水源等問題。

會議開始前,居民以行動劇描述過往永侒在地方及環評會議上的狀況。

陳基煌進一步指出,山林具有涵養以及調節水資源等功能,即便永侒以及支持開發的民眾聲稱,開礦工程未來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陳基煌感嘆:「等到未來真的發生問題,恐怕太遲了!」他認為有效阻擋永侒開礦,才能捍衛大宜蘭地區飲用水安全。

當地居民余崧輔呼籲,永侒一旦開礦,未來對中華村造成的影響無遠弗屆,盼環保署等各單位阻止該項開發。尤其永侒舊礦區已經20多年未有採礦工程,依據現行《礦業法》第38條,礦權若登記2年內未開工,或是中途停工1年以上等情形,主管機關經濟部礦務局應廢止業者礦業權,但截至目前為止礦務局仍未收回永侒礦權。余崧輔呼籲相關單位應該有所作為,「請政府不要讓我們一直來抗議!」

71歲的居民陳基煌表示,即便永侒以及支持開發的民眾聲稱,開礦工程未來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陳基煌感嘆:「等到未來真的發生問題,恐怕太遲了!」

現場也有教育人員在會議上發表意見,宜蘭縣內城國中小教師許家昇認為,身為當地學校的一份子,永侒開礦爭議讓他們開始認識身處的環境,同時也藉由「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孩子思考議題、展現行動。許家昇舉例,化育分校的老師帶領學童認識環境、走入山林,校本部的教師也帶領學生到大安埤山前的溪流體驗划船活動,認識水源脈絡等。

「環境教育不是有觀念就好,必須起而行,我們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寫自己的環境教育課程。」許家昇指出,身為教育工作者除了負責教學,也必須以身作則參與議題,實踐環境教育的真諦,並且讓孩子們瞭解自己身處的環境確實與自己的行動息息相關,並且逐步建構出屬於當地的課程內容。

尤其為了讓孩子們具有思辨能力,許家昇強調,課程規劃內容中,也會逐步帶孩子思考開發的優點有哪些?開發後對當地產業的影響是什麼?為什麼業者要進行開發?諸如此類的「換位思考」課程內容。他認為永侒開發案無論通過與否,勢必與內城國中小校本部以及化育分校的教育內容密不可分。

談及永侒歷年對當地學校的贊助,許家昇指出,校內有許多窮困的孩子,身為教育單位必須幫孩子找出路,起初校方也不知情原來永侒的捐贈帶有目的,透過該起開發案,校方及孩子們也覺察到永侒贊助以及開礦之間的關聯性。

許家昇也強調,會盡可能地帶領孩子透過正向思考的方式,瞭解該起開發案所帶來的影響,而非一味地看到人性的險惡與陰暗。現場前來聲援的民意代表包括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民進黨立委陳歐珀等,以及宜蘭縣副縣長林建榮、宜蘭市長秘書黃福生、員山鄉公所主任秘書王鳳珠皆出席該場會議及抗議行動,表達堅決反對開發的立場。

員山鄉公所主任秘書王鳳珠出席該場會議及抗議行動,表達堅決反對開發的立場。

環委決議進入二階環評 盼透過更多資訊檢視開發行為
會議過程中,委員張學文提到,開發單位調查到當地有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以及當地兩棲類物種共有16種。他舉例,普遍而言若兩棲類動物僅有4種,代表該區環境太差,物種數量若達8種則代表環境不錯,若達12種以上則代表環境相當良好,因此可見當地自然環境非常適合兩棲類動物棲息。再加上當地鳥類物種包括藍腹鷴等,相較其他環評地區,較少見到如此豐富的自然生態。

委員孫振義也表示,據開發單位的調查發現,開發基地內也有保育類動物,將來一旦開發,對於當地生態的影響為何?該如何進行生態補償?孫振義認為開發單位已非每日進行調查,就找出這麼多豐富物種,開發後產生的相關衝擊不言而喻。

張學文也強調,開礦後進行林木復育等工程其實相當困難,尤其永侒先前舊礦區的生態復育狀況仍以草生地為主,他認為永侒的林木復育方法仍可改進,否則一旦進行開礦,永侒能不能恢復原先的生態效果與林木狀況?仍有待檢驗與質疑。再加上礦區距離附近村落、學校約1.5公里,距離水源也不遠,開礦後的粉塵影響仍不容忽視。

關於降雨量等水資源疑慮,委員朱信、白子易、吳義林皆提出相關質疑。吳義林認為開發單位目前沒提到地下水與伏流水相關資料,且暴雨時開礦行為是否會影響灌溉溝圳等?仍未見相關資料內容。尤其一旦開發行為影響自來水取水口等水質問題,吳義林直呼:「當然不用花心力進入二階。」

至於開發行為的必要性等相關問題,委員江康鈺也指出,礦務局等事業主管機關應該針對該案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包括台灣的產業到底需要多少瓷土礦?有沒有必要開採?開採的目的性為何?他認為開發單位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都沒有明確說明相關資訊,假設開發的相關理由不充足,何不暫緩開發留下資源?

黃靖庭出席會議時也提醒在場委員,礦務局及開發單位無法具體說明開發的必要性,甚至依據《礦業法》規範,永侒舊礦區已逾20年未開採,卻沒被收回礦權,甚至還可申請新礦區的開發等。黃靖庭痛批礦務局的無所作為是在讓環保署「揹黑鍋」,根本是把問題丟給環保署,讓相關單位面臨開發與否的抉擇。

協助永侒進行開發等規劃內容的新陽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蔡穗。

面對相關質疑,礦務局代表回應,永侒從2009年開始提出礦業權申請,申請過程困難重重,當開發單位仍有相關申請行動時,依法可「合法」不被取消礦權。其他委員也指出,根據民眾意見所述,開發單位當時所帶領的現勘路線,以及林木復育狀況等疑似有欺瞞的嫌疑,要求開發單位進行說明,開發單位則回應絕無欺瞞等情況。

閉門會議中委員們對於該案該如何處理各有不同意見,有些委員認為應該「不予開發」,有些委員認為應該「退回專案小組再行審理」,也有些委員認為應進入二階環評,進行更詳細的資料盤點等,才有辦法進行相關評估。尤其該案並沒有「致命錯誤」,部分委員認為直接決議不予開發,恐將造成更多疑慮。歷經討論後,大會決議進入二階環評。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山林組主任黃靖庭痛批此項決議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生活,更使得居民為了反抗開發案,反而必須耗費更大的力氣走上街頭抗爭,完全是「浪費社會成本」。

大會決議進入二階 環團痛批浪費社會成本
大會認為,開發單位應再提出更多相關資料,包括地下水源影響、降雨量詳細資料、動物保育對策、汙染影響評估、邊坡穩定等相關資訊,上述要求也是進入二階環評時會再審查的部分。面對大會決議,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華強忍淚水向在外等候的居民說明決議內容,許多居民難掩沒落。

黃靖庭認為該案對當地影響甚大,本來就不應該進行開發,無奈環委仍執意進入二階環評,他痛批此項決議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生活,更使得居民為了反抗開發案,反而必須耗費更大的力氣走上街頭抗爭,完全是「浪費社會成本」。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處長薛博聞表示,即便對此結果感到失望,未來仍會持續努力抗爭。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處長薛博聞也表示,當地參與抗爭的居民平均年齡70到80歲,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走上街頭。大夥兒從一開始以為永侒會照顧當地發展,到後來瞭解原來永侒的用意另有開發目的,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尤其得知環評大會的結果後,更是感到失望。

薛博聞強調,尤其會議最後由開發單位論述立場,以及釐清絕無欺瞞等,一切內容都讓許多居民覺得與事實不符,但礙於會議程序也沒有機會反駁,「很像被壓著打一樣。」薛博聞感嘆,即便對此結果感到失望,未來仍會持續努力抗爭。

【延伸閱讀】

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居民從宜蘭來抗議……
山頭挖不停?   宜蘭員山鄉居民:守護水源拒絕礦場開發(2019.09.26)

環團與當地居民第一次在宜蘭召開記者會、共同發起連署……
月底衝五萬連署護宜蘭水源   社區籲永侒實業勿開礦、勿分化居民(2019.11.08)

居民第一次到礦務局抗議、遞交連署書……
宜蘭千歲團護水源反開礦   環團向礦務局遞交四萬人連署書(2019.12.17)

專案小組第二次會議,建議進入二階環評……
專案小組建議宜蘭永侒礦業進二階環評   居民:實在很無奈(2020.05.14)

當地居民余崧輔呼籲,永侒一旦開礦,未來對中華村造成的影響無遠弗屆,盼相關單位應該有所作為,「請政府不要讓我們一直來抗議!」

歌手石乃丰到現場聲援,帶動居民唱出守護地方環境的心聲。

歌手黃瑋傑來到現場聲援。

宜蘭市長秘書黃福生出席該場會議及抗議行動,表達堅決反對開發的立場。

護水源反開礦行動聯盟成員吳若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