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境外生權益小組
天價檢疫費用,境外生難以負擔! 政治凌駕學權,教育自主堪憂!
8月5日下午,教育部宣佈不分國籍開放所有境外在學生入境。而許多大學的陸生們才剛買好機票,又收到教育部的髮夾彎政策調整:開放政策排除陸生。我們批評教育部排除陸生的開放政策是政治凌駕學生權利,教育部的做法沒有符合基於教育專業的自主判斷。教育部失職無能,作為大專院校和境外生的主管部門,未能保障境外生受教權。
近兩週,境外生權益小組對於境外生進行了關於檢疫費用和入境申請程序的問卷調查,有440位境外生填寫了問卷。分析結果,我們發現目前台灣各大學普遍將境外生的檢疫交由防疫旅館來進行。而調查結果表明,境外生入境檢疫費用過於昂貴,不少學校1天檢疫近3000元,幾乎相當於境外生半個月的房租;15天檢疫花費學生3-4.5萬元,這相當於境外生一學期的學雜費。我們就此呼籲教育部給出解決方案。
檢疫旅館費用昂貴,教育部應提解決方案
境外生權益小組7月30號發起「在台境外生入境檢疫支出和申請程序調查」,47所學校學生回報了學校安排的防疫旅館費用。七成學校(33所,包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等)安排的防疫旅館每日防疫費用大於或等於2000元,少數甚至超過3000元,只有三成的學校(14所,包括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嘉義大學、文藻外語大學)能提供低於2000元的較為廉價的防疫旅館,如圖表一。如果按照每日2000元計算,15天共計花費三萬元,已經超過國立大學境外生一個學期的學雜費。如果按照每日3000元計算,單是一天的費用便超過相當一部分學生半個月的房租。
440多位填寫問卷的境外生中有293位表達了自己對檢疫費用的意見,九成(89.8%)都認為學校所給出的防疫旅館費用是昂貴的。近一半(47.1%)學生認為依照自己的經濟狀況來考慮,防疫旅館費用非常昂貴,難以負擔(圖表二)。昂貴的防疫費用影響境外生回台入學/繼續學業的意願。八成(79.9%)回答問卷的境外生表示高額防疫費用已經降低了自己來台求學的意願,36.2%的境外生甚至表示目前的防疫費用非常影響自己求學意願。
面對高額的防疫旅館費用,廉價的防疫宿舍卻不被多數學校提及。根據境外生權益小組的調查,只有極少數學校提供檢疫宿舍(例如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中原大學)。早在2月中國大陸疫情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集中檢疫返台陸生,就有不少學校開始準備集中檢疫宿舍。5月份,世新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與銘傳大學等幾間私立大學明確表示願意且能夠提供達到教育部標準的檢疫宿舍。6月,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也呼籲善用校內宿舍做檢疫隔離場所,減輕學生經濟壓力。根據境外生權益小組的調查,入住校內建議宿舍每日僅需支付500元左右,甚至是免費,能夠大大緩解境外生檢疫經濟壓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選擇校外防疫旅館而非校內防疫宿舍作為境外生檢疫空間。
縱使教育部與衛福部允許境外生在學校提供的防疫宿舍進行檢疫,但學校提供防疫宿舍要付出一定人力和財力,學生自己出錢入住檢疫旅館更能節省校方成本。即便學校為了敦促境外生儘速入境,具有提供檢疫宿舍的動力,也因為資源不足而難以實踐。同時,據不少校方反映,衛生局對學校防疫宿舍的審查流程過於複雜、要求過於嚴苛,也使得絕大多數學校難以負荷,與其苦等衛福部審查,不如儘早尋找防疫旅館。我們希望教育部承擔起解決學校及境外生困難的責任,協助各校優先使用校內檢疫宿舍作為境外生檢疫場所,為學校籌措防疫宿舍提供適當補助,並與衛福部協調優化及簡化防疫宿舍審查作業。
因此,檢疫費用已經成為了境外入台就學的經濟門檻。一方面,目前僅有極少數學校為境外生提供防疫旅館費用補貼;另一方面,對一般台灣民眾而言,每日2000元以上的防疫旅館費用都會被認為是很高昂的價格。更不用說,很多境外生來自收入和消費水準低於台灣的國家,對於這部分境外生和其他需要打工來賺取生活費的境外生而言,這筆費用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很多境外生因此不得不延遲返台就學的時間,繼續耽擱學業和生活。我們看到一般外籍人士有政府提供的防疫補貼,防疫旅館有觀光局提供的補貼,學校亦有教育部提供的應對境外生彈性學費減少和校園防疫的補貼,境外生在疫情下面對經濟困難時卻沒有辦法從學校或教育部獲得支持。教育部作為境外生的主管機關,應正視境外生難以負擔防疫旅館費用的問題,為有困難的境外生提供補助,保障境外生受教權。
繼續開放不分國籍境外生,抗議因政治考量阻滯學生
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在7月22日宣布開放不分國籍境外生中的應屆畢業生返台時,也表示境外生入境秩序及檢疫情形良好平順,預計兩、三週後逐步依序開放所有境外生返台。教育部也於8月5日,發出公文開放不分國籍境外生中的在學學位生(除陸生)返台。我們非常樂見教育部在距離7月22日兩週後,如期地進一步開放更多境外生。108學年度有境外學位生逾26,000人,109學年度境外新生逾16,000人,除去7月22日爲止已開放的19國學生及其他國籍應屆畢業生約21,000人,及8月5日開放的陸生之外其他國籍舊生近5,000人,目前尚有逾16,000境外生未入境,推估其中包含陸生約5,000人、19國之外新生約11,000人。
首先,境外生權益小組抗議政治凌駕於教育,呼籲教育部持續開放不分國籍境外生返台,爭取在新學期開學前,不要讓任何境外生因政策原因無法入境。
然而,令所有關注境外生返台的人極其驚訝的是,教育部在8月5日已發公文至各校宣布開放不分國籍在學境外生返台,劉孟奇卻在傍晚受訪中途離開現場三分鐘,返回後突然改口稱「因為跟兩岸相關的一些考量」今次開放不包括陸生,在場記者亦不明所以。我們對這一政策轉彎非常憤怒,相信在過去半年持續關注境外生返台的學界、校方和境外生,都對此不能理解。
教育部向來聲明,依據檢疫量能考量境外生返台;衛福部及指揮中心近期亦稱,應依據疫情狀況和檢疫量能,不分國籍地開放境外生。今次,劉孟奇卻表示因「兩岸」考量暫不開放陸生,與過往教育部和衛福部的堅稱全然相悖。教育部的政策考量應是在台灣檢疫量能範圍內,儘快讓境外生返台繼續學業、並讓高校渡過因境外生不能入境或流失而來的困難時期。然而今天,在此之外的「兩岸」問題卻成為教育部接受的決策考量。因政治原因,阻滯學生就學,無異於政治審查。教育部作為學生和學校的主管機關,卻迫於其他部會的政治考量讓渡了學生和學校權益,台灣教育談何自主?
台灣的學界、校方與境外生,迫切需要教育部說明:若教育部「尊重」其他兩岸事務主管機關的「兩岸」問題考量,那麼教育部如何實踐作為境外生及高教事務主管機關的權責?若教育部無法依據自己的職能提供解釋,也請教育部訴求其他部會出面說明,為何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可以冠冕堂皇地給出因政治考量而限制某一國籍學生的說辭?這是否意味著,未來也會有更多政治考量壓迫台灣教育的事件持續發生?有境外生就表示:「陸生畢竟已來台就學,那也應負起責任讓他們回台完成學業」。
此外,我們希望教育部以積極方式應對境外生返台困難,不要退縮至並不「安心」的「安心就學」方案。教育部長潘文忠在7月29日部務會報前受訪時表示,境外生返台「不會以開學作為臨界點,若是境外生不能在開學前入台,會採『安心就學』方案,保障境外生的就學權益」。教育部若未雨綢繆地為境外生受教權考量,自是好事。但令我們擔憂的是,境外生返台「不會以開學作為臨界點」的說法,也意味著教育部為不能在新學期前讓所有境外生返台留了後路?意即,按照目前進度,已經可預期仍有一部分境外生會因政策原因無法返台,教育部若無力協調加速開放他們返台,唯有提供相對而言消極的應對措施,也是教育部為對不能返台的境外生的卸責做了準備。
縱使教育部籌備新學期「安心就學」不失為對不能返台的境外生的彌補性的方案,但「安心教學」顯然不能實現境外生受教權和更多學習的、生活的訴求。經歷了一個學期的「安心就學」實踐,已經浮現諸種問題。首先,「安心就學」線上授課效果不彰,且無法實現學生做實驗、實習等學業要求,對面臨畢業或考試的學生而言有更大損傷。其次,「安心就學」方案也為本就承擔著種種壓力的授課教師和指導教授,增加額外勞動。最後,境外生在台灣不只就學還有生活,比如房租、伴侶、寵物、朋友等等,這些都是「安心就學」不可能照顧到的。
境外生權益小組提出如下四點訴求:
1. 教育部應積極協助各大學增加檢疫宿舍,並優先以檢疫宿舍作為境外生防疫安排。
2. 教育部應專案補助境外生防疫費用,尤其是經濟狀況不佳之境外生。
3. 政治考量不應剝奪學生就學權益,教育部應以教育專業考量進行決策。
4. 教育部繼續不分國籍開放境外生,勿消極退守。
境外生長期以來深度參與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術研究、教學過程,倘若僅因檢疫費用和莫名政治因素而造成境外生來台的障礙,將是台灣高等教育的重大損失,對於不少聘任境外生作為研究/教學助理的老師們來說也有不利影響。對於台灣社會來說,境外生中不少人都在學習、生活、打工的過程中與台灣社會產生了深度連結,阻礙境外生來台不僅傷害境外生自己,也同樣影響他們的同學、老師、朋友、戀人等等。此外,尚未來台的境外生新生懷著對於來台求學的美好期盼報考了台灣的大學,倘若高額的檢疫費用讓他們不得不放棄在台灣的學習機會,對於台灣社會來說也是錯失了一群對台灣友善、想要瞭解台灣的人。
發言名單:
主持: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 安安
1. 境外生權益小組 阿寶
2.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 賴沛蓮
3.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王智明
4.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吳靜如
5. 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代表 勞動人權協會 王娟萍
「教育平權,全數回台」 8月7日發言稿
王智明(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8/7/2020
謝謝境外生小組邀請我來發言。
首先我想向境外生群體致敬。在這段疫情期間,你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同學,在大家被三倍卷的狂歡衝昏了頭的時候,你們沒有忘記你們的同學,當世界與國內情勢艱難的時候,你們沒有放棄你們的同學。你們勇敢組織起來,為了同學回台就學而努力,令人敬佩而感動。我向你們致敬。同時,我也要感謝在場的記者朋友,謝謝你們的關心和報導,給予這些同學即時而有力的支持。感謝大家!
我在中研院任職,也在交大任教,所以今天我想以「老師」的身份發言。因為對老師來說,學生沒有國籍之別,只有好學生,壞學生的差別,只有教得來的和教不來的區別。我們不會把學生依政治偏好和國籍不同,分成三六九等,區別對待。那是政治的操作,不是教育的精神。站在教育部的大門前,我想提醒大家,教育的根本是「有教無類」,所以我想提供一句口號,作為我發言的重心:「教育平權,全數回台」。
所謂「教育平權」是一個簡單明白的概念,學生既然繳了學費,成為我們的學生,學校就得要提供相應的教育,讓他學習與成長。這既是他作為學生的基本權利,也是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契約關係。今天,學校收了學費,就有責任在能力範圍內,提供最好的教育。任何使得教學無法遂行的狀況,學校以及主管機關教育部,都有責任和義務予以排除。不久前,美國政府發佈公告,要求秋天所有留美的國際學生,若是學校無法恢復正常上課,就得要離開美國。這個決定,讓所有人氣憤,學校也在防疫與教學正常化的兩難中跳腳不已。哈佛大學與相關院校於是決定控告主管單位ICE,迫使美國政府收回成命。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大學及教育部可以提出行政救濟的手段,向更高的主管機關力爭,要求陸委會放寬規定。大學校長們也該以履行教學契約為原則,要求行政單位改弦易張,不惜提告。
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之所以站在這裡,不是為了別的,就是因為政治力的介入影響了境外生,尤其是陸生的受教權。如果在電視機和網路面前的朋友們曾經支持過「婚姻平權」和「多元家庭」,那麼「教育平權,全數返台」的訴求,也值得你們支持。「教育平權」與人權相關,亦是民主的表現。自稱民主自由的台灣民眾,若是不能為這些因政治因素而受傷和受害的朋友們站出來,不是枉費了我們對民主的期許,放棄了人權立國的價值。
昨天看了拉拉臉書的文章,看到一堆前來挑釁的留言,覺得很遺憾,但不意外。因為他們能說的不外是,「批評台灣前,請先批評中國;不喜歡台灣,就請離開」。這兩點,在我看來,都是極不入流的自我辯護,既無法面對現實的問題,也沒有誠意反躬自省,尋求改進。這些言論顯現的正是台灣的墮落與沉淪。如果批評中國就能夠解決問題,還淪得到他們狗吠火車嗎?難道陸生離開台灣,台灣的高教就能突飛猛進,民主就能萬壽無疆嗎?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些批評不過是無意義的口水,不值一晒,因為那都無法解決陸生無法返台的困境,以及台灣民主價值的倒退。
其實,我們都知道,疫情發生至今,一直懸而未決的就是「陸生」與「小明」問題。這兩者都與兩岸關係的退縮相關,但更根本的是與台灣社會的墮落。在兩岸對抗的前提下,不只將中國妖魔化,更將中國人民與陸生「異己化」,完全無視兩岸民間交流三十年以來的成果與情感現實。台灣社會不是只有討厭大陸的覺青,也有許多主張兩岸平等交往,和諧互助的老百姓。作為台灣公民,我們不該讓那些滿懷惡意的極端分子代言,讓別人認為台灣人都是這個樣子的。更不應該忘記,所謂「民主」,不只是一種政治制度,而是以人民為優先的意識。「人」的基本需要,生命,價值與倫理,也就是以前說的「做人的道理」,才是民主所要守護的根本價值。我必須說,我們不能為了當台灣人,而忘記了當人,背棄了做人的道理。是故,民主與人權是共通相連的價值。沒有背棄人權的民主,也沒有失卻民主的人權。這必須是我們的基本態度,也是我們進入陸生問題的根本前提。
以下,我想針對四個不同對象,提出相應的主張與訴求:
一,對教育部:「有教無類」,請教育部協助大學遵守教學契約,為包含陸生在內的境外生爭取受教權。我們追求的是境內境外學生,一律平等受教的權利。我們不只要求陸生返台,更主張將陸生與其他境外生一樣平等對待。教育部應該即刻改變排除陸生回台的決定,並且協助所有境外生解決入台檢疫的困艱。與其拿錢補貼大學,還不如把門打開,歡迎境外生來台就學。這應該是防疫能量所及,也將會是對台灣防疫成就的肯定。同時,它也才能體現「教無別類」的精神。
二,對台灣社會:陸生問題涉及政治干預與制度性歧視,是對台灣民主與平等價值的嘲諷和棄守;我們在陸生議題上的懦弱與無感,恰恰說明了我們不過是民主與人權的侏儒,缺乏求是的心胸,也不具正義的品格。我們現在不願意為制度性歧視的受害者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反抗霸道,更正錯誤,又如何期待為國家興亡負起責任,展現勇氣?同時,我特別希望學界的同事們,放下心中的黨派之見,為境外生,為教育和社會站在一起。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是非不該由政治顏色來決定。我也要鼓勵境外生群體,更勇敢地走進社會,與台灣的民意對話。讓台灣社會能夠更好地認識陸生,也尊重他們的存在。
三,對兩岸政府:陸生是兩岸「分斷體制」的受害者,也因此陸生是兩岸和解的重要契機。陸生的出現是兩岸和解的重要發展,也是兩岸和平的重要投資。我們不該把和平的白鴿變成了噬血的戰狼,而要藉著平等交往,認識我們的不同與相同。奉勸兩岸政府不要把陸生當成權力鬥爭的棋子,任意且惡意地阻撓兩岸交流的自然發展。相反的,應該將包含陸生在內的種種兩岸交流當成兩岸和平的重要實驗,包括身份的認定,居留權,工作權,醫療權的賦予。唯有兩岸人民能夠在兩岸交流中得益,兩岸和平才有希望,分斷體制才有望崩解。兩岸的民間社會尤其應當把陸生/台生的交流和來往視為一項社會運動來推動,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讓未來的世代學習尊重差異,共同生活,畢竟兩岸就是一個共同生活圈。
四,最後,對境外生與台籍生:我要說,作為「同學」,就是共同學習,切莫割席。珍惜他們,就是珍惜自己。這是民主的一課,大家同進同退,一起畢業,一起加油。「和平,奮鬥,救自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