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台邦. 撒沙勒(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我的鄰居,盧啟村長老…
盧啟村長老,10月13日在好茶永久屋反拆遷行動中自焚,他用最激烈的手段表達憤怒,抗議政府的無情和漠視。
盧啟村出生於舊好茶,現年75歲,從小是個熱情、幽默、風趣的人物。在舊好茶時,我們都是第三鄰,從他家走到我家,只要1分鐘,因此算是鄰居。我小時常常感受到這位長輩的魯凱族典型氣質,樂於分享、幽默風趣、創意無限。1977年好茶部落從1000公尺的舊好茶遷村,當年正值壯年的盧長老為了盡快籌措遷村的配合款,在父親反對下毅然投入遠洋漁業,以便減輕家裡的負擔。就這樣他從一個沒看過海的「山地人」,變成終日與海為伍的「討海人」。十多年的海上人生,讓他有機會橫越亞洲、非洲和美洲,汪洋世界與海的那一邊,成了他與族人分享人生故事的題材。
那一時期的海上人生,除了他之外,他的大弟、表哥、同學、朋友…等,大約數十人,都相繼投入辛勞苦悶的遠洋捕魚工作。他當年的同伴告訴我,每當漁船在汪洋大海中遇到狂浪和惡劣天候時,盧長老總是發揮虔城的基督徒本色,帶領大家向上帝禱告,給大家勇氣和信心。
海上人生十餘載,熬不過父親的要求,盧長老結束了海上人生回到陸地,因緣際會下被台北馬偕醫院聘為工友,開始了他的都會人生。台北的花花世界沒有迷惑盧長老的心智,他時時刻刻關心族人的生活與信仰,不僅參與魯凱族都市教會的籌設,也跟著教友去訪視拜會需要被照顧的族人,讓那些在都市角落中打拼的族人感受滿滿的溫暖與關懷。當然,當年在台北街頭的原運場合中,也經常可以看到盧長老的身影,在人潮中掛著「神愛世人」的標語,就是他當年的正字標記。
退休後盧長老回到故鄉,回到當年出發的地方。1990年,重建舊好茶在部落開始醞釀,他跟著父親回到舊好茶整修倒榻的家屋,是當年第一個響應舊好茶重建的家族之一。本來退休後應該享受回家之樂、含飴弄孫。只是熱情的個性,使他更為忙碌。尤其回鄉之後遇上部落一連串的危機,包括水庫興建,颱風土石流侵襲,讓天生富有正義感且樂於助人的他,難以享受清福。2007年聖帕颱風將好茶淹沒近半,全村族人被安置在廢棄的麟洛隘寮營區,他也是其中之一,全家六口擠在4坪大小的空間,度過漫長的兩年歲月。
2009年莫拉克風災,盧長老辛苦跑船十餘年打造的家園全部淹沒於土石流下,而他平日繪畫創作,多年來累積超過200多張的畫作,也在一夕之間從地球上消失。有好一陣子盧長老變的跟許多老人家一樣,沈默寡言、眼神無助,對命運充滿了無力感。2011年好茶族人進住禮納里之後,盧長老收拾悲傷的心情加入「脫鞋子好茶部落」的團隊,成為接待家庭之一。他努力的跟遊客介紹魯凱族的傳統,讓外人體驗魯凱族深厚的文化內涵,但也不忘記提醒遊客這個多災多難的部落,曾經擁有的輝煌歷史。當永久屋的外觀逐漸斑駁褪色時,盧長老發揮他擅長的藝術天分,努力地彩繪部落,透過筆下的故事溫暖冰冷的永久屋。而盧長老的虔誠信仰,也備受教會的肯定重視,幾年前教會神職人員不足時,魯凱中會曾經任命他為屬託傳道,到高雄市六龜區恩濃教會協助牧養,幫助恩濃教會建造新的教堂,提供信徒敬拜聚會的空間。此外,盧長老更長期擔任長榮百合國小的文化藝術課程老師,積極地的投入民族教育的扎根工作。
10月13日屏東縣政府陳請行動中所有的布條都是盧長老親自寫的,在布條上他寫下「拒毀家園」、「 斷我生計」、「災難重現」、「救救我們」等字句,代表他心中沉痛的吶喊。是什麼因素讓一個原本樂觀、開朗、幽默、風趣、在信仰上如此虔誠的人選擇以自焚的方式表達抗議,難道只因一棟「違建」物嗎?
盧長老不是違建戶,也不是容易被煽動的人,更不是暴民,他用激烈地自焚行動,用微弱的身軀,要揭穿永久屋「不永久」的事實。
我們無力對抗強大的公權力,只能將事件紀錄在《魯凱族大事記》中, 讓子子孫孫知道,在禮納里的斜坡上,曾經發生的故事:
2020.10.13魯凱族好茶部落盧啟村長老以自焚方式表達對屏東縣政府強制拆除禮納里「違建」永久屋的抗議。
2020.10.15屏東縣政府派遣拆除大隊及250名支援警力強制拆除禮納里「違建」永久屋,現場發生推擠,導致多位族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