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活動已經結束。
【採訪通知】「園長的影展—無法迫遷的影像記憶」暨影片交付文化資產保存記者會
2017-07-23 @ 1:30 下午 - 9:00 下午
文/中台灣公民行動陣線、黎明幼兒園保留行動等團體
日期:2017年7月23日(週日)
地點:台中市黎明幼兒園三樓放映廳(台中市南屯區干城街198巷33-1號)
【園長的影展—無法迫遷的影像記憶】時間:下午13:30-21:00
【影片交付文化資產保存記者會】時間:下午15:30-16:00
黎明幼兒園園長林金連為了豐富幼兒多媒體教育,1990年代開始用影像紀錄即將消失的台灣傳統文化技藝和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狂熱的專業紀錄者,因此留下了無數的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的紀錄,包括台中地區被毫無反省的開發主義所剷除的無數建築和地景。
除了反對強拆黎明幼兒園這個實體空間外,我們認為園長所累積的無形影像文化資產,也應該一樣被保存。因此委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井迎瑞,也是「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發起人,協助規劃了「【土地·記藝】黎明藝文祭」的重頭戲——園長的個人影展,同時也是黎明幼兒園作為先進的多媒體教育典範的成果展。
影展的開幕影片將放映園長1998年的得獎作品《造棺人—李榮霖》,該片是文建會舉辦的「地方文化紀錄影帶徵選」三名傑出作品(首獎)之一。同屆獲得首獎是非常資深的紀錄片導演曹文傑(現任公共電視總經理)和原住民紀錄片導演馬耀・比吼(曾任原民台台長),我們正在邀請他們擔任映後與談人。
開幕片之後,將舉行【影片交付文化資產保存記者會】,由曾任六年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的井迎瑞教授,說明為何園長的影片已經有無形文化資產的價值,必須得到博物館等級的維護保存,並應該將製作和庫存這些影像的黎明幼兒園三樓工作室,認定為「紀念建築」等級之文化資產,並加以保存。
「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將與南藝大媒體中心合作,維護整理園長的全部影片,完成後最好能存放回黎明三樓工作室,並提供經費讓林金連園長進行轉檔、剪接、後製工作,完成他未竟的剪接計畫,使黎明幼兒園成為活化的幼兒教學和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示範空間。
活動流程:
13:30-14:30【園長的影展—無法迫遷的影像記憶】開幕片《造棺人-李榮霖》
14:30-15:20園長紀錄生涯回顧+映後座談
15:30-16:00【影片交付文化資產保存記者會】付維護記者會+井迎瑞致辭
16:10-17:30幼教片選播:《燒木炭》+《曬鹽田》+映後座談
17:30-18:00晚餐休息
18:00-21:00影像尋寶:園長的毛帶資料庫
18:00-18:30之一:邵族的無形文化資產
18:30-19:00之二:新庄子口述歷史+土地公繞境
19:00-19:30之三:南屯古耕情+漁市場抗爭
19:30-20:00之四:園長的家庭電影
20:00-21:00之五:閉幕影像:2000年幼兒園郊遊
註:園長曾製作發行了15張幼教VCD,本影展僅選播第1集和第5集。
1, 燒木炭的製作過程(銅鑼)
2, 舞獅頭的製作過程(鹿港)
3, 釀米酒的製作過程(雙冬)
4, 大水缸的製作過程(水里)
5, 布袋晒鹽製作過程(布袋)
6, 樟腦油的提煉過程(三義)
7, 吹玻璃的製作過程(頭屋)
8, 傳統造紙製作過程
9, 傳統線香製作過程
10, 楓坑米粉製作過程(芬園)
11, 手工麵線製作過程(清水)
12, 醬油釀造製作過程
13, 打鐵製作過程(埔里)
14, 彈棉被製作過程(埔里)
15, 苦茶皂製作過程(埔里)
附件:
根據《黎明幼兒園園長 林金連訃聞 生前生平事略年表》記載: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tw/posts/10155275827332069
(民國)86年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畢業。成立「中國人文化公司」及「博士林傳播公司」。用Beta Cam攝影機及後製系統,著手拍攝《台灣即將消失本土文化教學專輯》。共拍攝:燒木炭(銅鑼)、大水缸製作(水里)、樟腦油提煉(三義)、舞獅頭製作(鹿港)、吹玻璃(頭屋)、手工麵線(清水)、布袋鹽田(布袋)、楓坑米粉(芬園)、打棉被(將軍)、醬油釀造(新港)、米酒釀造(雙冬)、牽牛花洗頭(埔里)、無患子肥皂(埔里)、苦茶皂(埔里)……等51集,專為小朋友拍攝的教學影片。
(民國)87年文史調查發現埔里石墩坑石棺墓葬遺址。同年獲選行政院文建會地方紀錄片拍攝培訓,拍攝紀錄片《造棺人-李榮霖》,獲選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徵選」傑出作品獎,全片翻譯成英文在美國播映。
(民國)87年起連續三年協助簡史朗博士拍攝邵族記錄片。
(民國)88年921大地震…拍攝921影像記錄片及幻燈片萬餘張。就讀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時,每年參加研究所考試,包括音像研究所、鄉土研究所、多元文化研究所,從最後一名,考到第六年獲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甄試榜首。(民國)90年拍攝《南屯古耕情》紀錄片,發現南屯麻糍埔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