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夜書眼中的世界

2011阿拉伯之春整理

上圖從左至右分別取自連結(1)(2)(3)(4)(5)

文/夜書

導火線

美國的金融海潚燒到北非就導致阿拉伯之春,但結果卻沒有改變多少,至少沒有人敢說變得比較好。

事件經過

(以下時間為中歐標準時間,UTC+1)

突尼西亞

時間 事件
2010 年 11 月 28 日 幾個大型國際媒體同時引述維基解密的報導,指出突尼西亞的政府有長期貪污的事實。
2010 年 12 月 17 日 一名年輕攤商因不滿警方執法而自焚,群眾不滿上街。月底警方還是無可避免的射殺了抗議民眾,致使更多人上街,律師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份。
2011 年 01 月 14 日 總統突然逃到沙烏地阿拉伯,結束 23 年的專政。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成立了臨時政府,在騷亂之後由總理接手。
2011 年 02 月 27 日 總理在受不了民意下還是辭去臨時政府,即使在這期間有試過一些鎮壓安撫的手段。
2011 年 10 月 24 日 眾所矚目的大選結束,由突尼西亞復興運動得票最多數得以組成政府,是一個伊斯蘭溫合派政黨。
2013 年 02 月 06 日 反對黨領袖突遭槍擊身亡,前面革命所營造出來的和平開始動搖。
2013 年 07 月 25 日 又一個反對小黨領袖突遭槍擊身亡,致使國會反對黨集體辭職,使制憲會議無法繼續。
2013 年 09 月 17 日 由數個工會和聯盟組成的「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開始草擬對話內容,要求接下來要談判的執政、在野多方要遵守協議進行蹉商。
2014 年 01 月 24 日 喬很久的新憲法上路,這是在多位重要政治人物各退一步的結果。
2014 年第四季 依照年初的協議在年底進行議會和總統大選,原先執政黨復興運動黨在不派出總統候選人而得票率降至第二,在 2011 年擔任臨時的總理這次當上總統,在沒有大規模死傷的情形下完成政權轉移。
2015 年 10 月 09 日 「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解釋

  1. 為什麼北非會爆發茉莉花革命?
  2. 北非的位置比較接近歐洲,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民主。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在研判阿拉伯之春為什麼不會蔓延到中非南非的主因。

  3. 為什麼會在 2011 年爆發?
  4. 這次有比較多巧合。第一當然是美國的金融海潚,這些國家大多都沒有自己的天然資源,控制國家的獨裁者們又都不是經濟背景出身,自然承受不住壓力。第二是因為維基解密,如果硬要解釋成維基解密造成北非的動亂筆者也沒有意見。第三是手機的掘起,部份比較晚起義的國家才知道要鎖臉書、推特,但效果沒有那麼好;有些國家甚至封鎖手機訊號,那只是欲蓋彌彰。

  5. 茉莉花革命在阿位伯之春的地位是什麼?
  6. 一開始茉莉花革命爆發的時候西方媒體赫然發現北非有這麼多可以推翻獨裁者的能量而驚訝,突尼西亞變天過程中沒有製造鄰近國家更多麻煩,讓西方對附近類似的國家也有相同的期待。在執政者跑的跑逃的逃後可以有相對民主的進程更是讓西方認為這是典範,這也的確讓附近國家在短時間內陸續起義。但一年過後僅剩突尼西亞照著西方的理想去走確實讓西方媒體大感失望,更不要說在 2013 年突尼西亞的急轉之下。

  7. 為什麼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集團可以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8. 在急轉之下的突尼西亞內部竟然有人可以依照西方的模式讓政局拉回西方的正軌,自然會受西方的親賴。事實上四方集團也做出非常多的努力,讓當時的執政者願意交出政權、讓反對黨去維護執政黨的宗教立場,開放黨禁、組成獨立選舉委員會也是集團的功勞。四方集團可以得到和平獎的另一個原因是相較於突尼西亞,搞出一堆難民的敘利亞和利比亞是歐洲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這也可以說是和平獎的一個小小心願。

  9. 突尼西亞接下來會怎麼走?
  10. 突尼西亞的新聞比較少,旅遊新聞都比正規的新聞還多,大致上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比較難保證的地方是突尼西亞的政局很容易快速惡化,不是很好捉摸。在獨裁政權中有一個現象是會有一個獨裁者,但目前在突尼西亞還沒有很明顯的出現,往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

維基連結

(以下時間為UTC+3)

葉門

時間 事件
2011 年 01 月 17 日 受突尼西亞影響,葉門首都薩那聚集上萬人示威,要求萬年總統下台。
2014 年 04 月 23 日 面對鎮壓不完的群眾,總統同意接受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調停方案,在 30 天內離開總統職務,但條件是豁免總統本人及家人的行為。原本好不容易反對派同意,但一個月後總統又反悔。
2011 年 05 月 23 日 在不滿總統反覆說詞下,一個部落聯盟開始以武力反擊,中間有停火一小段時間,但沒多久又失效。
2011 年 06 月 03 日 武力攻擊到最糟糕的情形,總統和多名高級官員被炸傷。美國開始試圖介入,一方面要求總統下台,另一方面空襲基地組統活躍的地區。
2011 年 09 月 23 日 跑到沙烏地阿拉伯療傷的總統回國,願意釋出更多善意,包括接收調停方案。
2011 年 11 月 23 日 在多次說出自己要下台,和葉門政府軍部份倒戈的情況,總統飛到沙烏地阿拉伯簽署協議,將職務交給副總統。
2012 年 02 月 21 日 在只有一人選舉的情形下,原本是前副總統、臨時政府,現在成為葉門第二任的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عبدالرحمن منصور الهادي)。

解釋

  1. 所以這裡變穩定了嗎?
  2. 葉門有三方勢力,早期在落跑總統下這三派沒有分的那麼明顯。這三派遜尼派、什葉派和基地組織。在哈迪的領導下劃分的越來越清楚,演變成葉門政變

  3. 為什麼國際社會會觀注葉門?
  4. 葉門其實在國際上沒有什麼醒目的地方,政治極度腐敗,經濟上不重要到 2013 年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葉門一直都有活躍的基地組織,而且實力大到可能會對政局有影響,是在中東或非洲國家少見的。然而後來伊斯蘭國掘起,國際才放低觀注。

  5. 葉門反政府示威在阿位伯之春的地位是什麼?
  6. 這個地方比較悲觀,在還沒政變之前各方的預測就認為即使萬年總統下台情形也不會改變。國際政府原本就沒有對葉門有太多干涉,這次也不例外。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前強人總統跨台後葉門會變得難以捉摸,美國目前會以當地的基地組織進行下手,其他內戰是不聞問的。

維基連結

(以下時間為UTC+2)

埃及

時間 事件
2011 年 01 月 25 日 埃及民眾起義上街要求總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محمد حسنى سيد مبارك)下台,有前幾個國家的經驗變得更不一樣,像是直接聚集萬人上街、政府直接封鎖網路等等。
2011 年 01 月底 情勢急據惡化,軍方直接不理會政府的要求,對陳抗民眾完全不鎮壓。外國媒體也瘋狂轉播即時新聞,甚至即時連線暴動現場。多個國家同時發出繾責聲明,要求總統立即下台。
2011 年 02 月 11 日 在國內外沒有人支持的情形下穆巴拉克下台,政權交給了軍方,第一波埃及抗議結束。
2011 年第二、三季 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不理會民眾集結打死不交出權力、也不加速審理穆巴拉克。
2011 年第四季 在軍方掌權的情形下舉行議會選舉,由穆斯林兄弟會組成的政黨得最高票。
2012 年六月 進行總統選舉的同時,軍方和憲法法院開始玩弄手段讓人感覺要復僻穆巴拉克,所以一直都有示威。穆巴拉克最後被判無期徒刑,穆斯林兄弟會穆罕默德·穆爾西(محمد مرسي)當選總統,使得第二波抗議結束,平靜了一段時間。
2013 年 07 月 03 日 穆爾西試圖以公投、擴大職權的方式來達到修憲的目的,但最後還是被政變。政變後軍方又重新掌權,鎮壓支持穆爾西的民眾。
2013 年 08 月 14 日 鎮壓達到最悲慘的一天,軍方用強力的方式結束示威,也造成多人死傷。接下來數月雖然還有示威,但都無法有具體性影響。
2013 年底 穆爾西被判處終身監禁,穆斯林兄弟會被解散,過沒多久被軍方列入恐佈組織。
2014 年 05 月 在軍方的操弄下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عبد الفتاح سعيد حسين خليل السيسي)由前國防部長做到副總理,此次總統大選以得票率 96.91% 當選總統。

解釋

  1. 感覺埃及還是很混亂啊?
  2. 這點的確是一件不爭的事實。埃及民眾好不容易趕走了穆巴拉克,維持了不到幾個月的和平,繼任的穆斯林兄弟會又走回頭路。而最後的最後,一切又回到獨裁的原點。

  3. 為什麼還是回到獨裁的原點?
  4. 這個問題是建立在「民主是好的」為出發點,這就是西方的觀點。西方有點天真的認為把獨裁者拉下來一切就可以太平,忽略了一個正常的民主化過程是很冗長的過程,像是轉型正義、公平的選舉等等。如果中間出一點差錯民主化很容易失敗,埃及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也是有部份人士認為民主這種東西不適合在北非(乃至於中東)運作,但筆者倒沒那悲觀,端看西方國家願意給多少幫助就是了。

  5. 為什麼穆巴拉克可以在位那麼久?
  6. 看到這邊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在被推翻前北非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獨裁者,獨裁者是阿拉伯之春前很重要穩固的象徵。獨裁者在國內國外總是有一定程度的勢力,讓他們有辦法在位數十年,這些獨裁者們共同的特徵是打壓異己、拉攏附近的國家,真的無法繼續就武力鎮壓,在新聞的封鎖下從外面看就好像很穩定沒事。

  7. 埃及有什麼好關注的?
  8. 埃及在北非是很重要的國家,被推翻前長期以來傾向支持美國,又因為有一定程度的軍事力量,講話很有份量。近年來以巴衝突很多次都是靠埃及調停才得以停火,可見其重要性。美國在埃及政變後相關政策搖擺不定,與其說美國擔心埃及有沒有落實民主,不如說美國擔心下一個政權是否還是支持美國。當然有一件事是不能不提的-美國在軍政府政變以前每年會給埃及 400 億台幣以上的軍事援助,政變過後美國暫停援助,但沒多久就因伊斯蘭國的問題繼續撒錢。從這邊就可以很清楚知道雖然西方把人權民主掛在嘴邊,但相衡之下自己國家的利益還是最重要。

  9. 埃及在短時間內會有民主化的跡象嗎?
  10. 相較於穆爾西勝選的得票率 51.73%,軍人出身的塞西得票率 96.91%,這不可能是正常民主國家會出現的得票率。埃及令人悲觀的地方是沒有足夠的外力可以要求政權轉移,尤其是美國又這麼需要的情形下,在伊斯蘭國被消滅之前看來軍政府的統治是很難結束的了。

維基連結

(以下時間為UTC+1)

利比亞

時間 事件
2011 年 02 月 15 日 從小示威演變成慘烈的戰爭,死亡人數在數日內攀升至數百人,在阿拉伯之春國家系列算嚴重的。
2011 年 02 月底 國際一致通過繾責穆安瑪爾·格達費(معمر محمد أبو منيار القذافي‎)政權,這時反叛軍己經兵臨城下首都的黎波里。
2011 年 03 月 17 日 聯合國在多數表決下在利比亞設立禁航區,以英美法為首開始對利比亞政府軍進行空襲,以期利比亞政府不要攻擊平民(反叛軍)。
2011 年第二季 政府軍從還有一點優勢到變成下台,主因是外國軍力的介入使政府軍勢力大減。期間有試著喬出一個可以讓格達費離開位置的方式,但很明顯沒有喬出一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
2011 年 08 月 20 日 接連一周的攻擊反判軍正式奪下首都的黎波里,格達費落荒而逃。
2011 年 10 月 20 日 逃到離海邊的家鄉小鎮死撐一個月後被過渡委員會的執法者抓出來,但很不幸的格達費被凌虐之死,網路上還有很多相關的影片。
2012 年 09 月 11 日 多數民眾在班加西的美國領事管外抗議「穆斯林的無知」這部影片,晚間嫌犯攻擊領事管,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死亡,事後時任國務卿希拉蕊·羅登·柯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在聽證會上多次表明會為這件事負起責任。
2014 年 02 月 14 日 因不滿執政當局私自延長議會任期,前格達費的官員試圖政變以解散國民議會,但政變失敗,且國民議會也拒絕要求。就這樣僵到 2014 年 05 月 16 日爆發戰爭,是為 2014 年利比亞內戰。
2014 年 06 月 25 日 為了回應 2014 年 05 月被攻擊,國民議會同意進行選舉。沒想到原執政者在選舉中慘敗,以投票率只有 18% 為由拒絕接受選舉結果。國民議會被解散,成立新的眾議院,較被國際所接受。
2015 年 02 月 利比亞的北部據信己被效忠伊斯蘭國的組織占領,進行一貫的攻擊。

解釋

  1. 格達費是怎樣的一個獨裁者?
  2. 1988 年的洛克比空難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空難前格達費反美反很兇,跟南美的查維茲很像。但空難後被聯合國制裁,到二十世紀末時擔心基地組織在利比亞滲透才漸漸靠近西方,但恐怖主義的形象己一去不復返。也就因為如此,西方其實一直很不信任格達費,在阿拉伯之春時西方時直接要求格達費下台。

  3. 為什麼格達費可以死纏爛打那麼久?
  4. 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去了。在最終對抗過程中格達費有考慮出國,但附近的國家沒有一個要接納他;而與其像穆巴拉克關進監獄然後有可能被凌虐至死(至少格達費會接受這樣的待遇),不如奮力一搏。格達費失算的點在於他沒有料到五個常任理事國其中三個會出兵強力轟炸,而剩下的中俄會默視不管。

  5. 格達費的死有什麼影響?
  6. 因為手機的散佈,格達費慘死的影片在網路和電視台上快速傳播。這有二個含義在裡面,一個是外國軍力是有可能介入內戰的;二是如果平常獨裁慣了,下場就是這樣。這讓拖更久的示威抗議中獨裁者們更下定決心鎮壓,不論付出什麼代價。

  7. 半島電視在中間扮演什麼角色?
  8. 半島電視台在整個阿位伯之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西方媒體很難在第一時間找到那麼多懂阿拉伯語的人,也很難派駐記者到這些事發地點去,半島電視台剛好都有這些優勢。而西方媒體又一貫的鼓吹民主,一致的認為推翻獨裁者就是好,但跟格達費的獨裁政治比,倒台後軍閥割據反而更糟,而這也是為何在阿拉伯之春後半島電視台會那麼受到歡迎的地方。

  9. 利比亞會如何繼續下去?
  10. 短期之內這裡會保持這樣下去,不論歐洲或是美國全心全力都在照顧中東,沒有空理這邊。雙方的戰爭外國勢力目前不怎麼願意插入,因為利比亞的資源沒有那麼重要,而且貿然介入不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所以都還是袖手旁觀居多。

維基連結

(以下時間為UTC+1)

敍利亞

時間 事件
2011 年 03 月 15 日 在數周的示威抗議後不意外演變成更大型的抗議活動,巴沙爾·阿薩德(بشار الأسد‎)政府不對人民手軟強力鎮壓,也很迅速的封鎖網路訊號。緊接而來是次月數十萬人上街,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每周五都有一定數量的人上街,其中不時出現為數不少的死傷。
2011 年 07 月 29 日 政府軍底下開始有人叛逃成立自由敘利亞軍,但隨即糟到政府軍強烈攻擊,造成數百人死亡。而反叛軍有樣學樣得模仿利比亞開始組成接班政府,星期五的大型集會在壓力中斷斷續續進行。
2011 年第四季 聯合國在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的否決下決定不出兵敍利亞,而此時死亡人數有很多天超過百人。
2012 年 04 月 雙方短暫的停火,但 2012 年 05 月又因政府軍大量處決民眾而失效。接下來戰事一觸即發,在各大城都爆發搶奪戰,死亡人數也在這年快速攀升至數萬人。到 2012 年底約有 5 萬人因戰事而死,約有 40 萬人逃出敍利亞。
2013 年 08 月 伊斯蘭國首次進攻艾因阿拉伯,是首次伊斯蘭國剛掘起重要的進攻。但遭到庫德族強力抵抗,是一個伊斯蘭國一直無法攻下的點。在年底之前伊斯蘭國和溫和反對派逐漸分裂,持續到隔年初雙方爭地開戰。而此時敍利亞的難民己經突破 100 萬人以上。
2013 年 08 月 21 日 在首都大馬士革東部,凌晨被發射了化學武器。雙方都指稱是對方發射火箭彈所造成的,但聯合國的報告沒有指明是誰發射的。美國一開始認定阿塞德政權要負責,但國內的反對軍事干預,所以在俄羅斯的協調下要求阿塞德交出化武並銷毀。
2013 年第四季 不同於年初反叛軍的進攻,政府軍攻下通往大馬士革和阿勒坡二條重要的道路,雙方後來在這些地方保持拉鋸。同時間反叛軍開始和伊斯蘭國對抗,面臨二頭燒的局面。
2014 年 06 月 03 日 阿塞德舉行總統大選,以 88% 得票率連任。國際社會呈現兩極,支持派(俄羅斯、伊朗)認為選舉有義意,但反對派就認為這是一場沒有義意的選舉。/td>
2014 年第三季 伊斯蘭國完全控制敍利亞東部地區(還有東北一小部份被庫德族占領),政府軍控制敍利亞大部份西南部的地區,而反叛軍退到西北小小的一塊。

解釋

  1. 內戰結束了嗎?
  2. 後來美軍在 2014 年底轟炸伊斯蘭國,詳見2014年伊斯蘭國整理

  3. 為什麼這裡可以亂這麼久?
  4. 如果沒有伊斯蘭國攪局,這裡會像中非某些國家一樣默默的戰爭,死多少人都不會有人管。在伊斯蘭國在此掠奪後,美國認為問題嚴重後才開始獲得關注,但一切都己經太晚了。而一直到難民襲捲歐洲後歐洲才知道應該要介入,但還是造成歐洲一定程度的傷害。另外是阿塞德己經很清楚知道如果落到反叛軍下場會是什麼,所以連化武都敢拿出來用。

  5. 為什麼歐美盟軍不願意介入敍利亞戰爭?
  6. 一大理由是因為俄羅斯反對,二來是這裡沒有價值來這邊搞。阿塞德平日的德行在歐美的眼中不足以一定要消滅,歐巴馬也很不願意再回到伊拉克,就導致這樣的結果。

  7. 俄羅斯為何要全力支持阿塞德到這種地步?
  8. 放眼望去敍利亞周邊,像是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含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甚至是再更遠的國家像是埃及、伊朗也都不跟俄羅斯要好,而這就是俄羅斯會全力相挺的原因。如果再考慮到美國在這裡的佈局,美國因石油而親近,像沙烏地阿拉伯;又或是戰略而親近,像是埃及;也有的是近期交好,像是伊朗,這些都是俄羅斯不可以放棄敍利亞的理由。

  9. 美國為何要輕輕放下化武的罪行?
  10. 也是迫於無奈:一開始把話說得太死,但後來又無法嚴加制裁。如果要制裁的唯一方式只剩下出兵敍利亞,經濟制裁己經沒有意義了。但美國不是世界警察,只能在聯合國下的決議行動,在沒有退路情形下只好接受俄羅斯的方案。結果歐巴馬幾乎被認定是一雙紙老虎,完全不敢在中東有大膽的作為。

  11. 美國跟自由敘利亞軍的關係是什麼?
  12. 美國從很早就開始關注這個反叛軍,但一直遲遲不給軍器裝備,而這些是他們作戰最需要的。原因在於美國很怕如果他們拿到這些武器就沒完沒了,所以在 2014 年前都還是提供人道救援居多。在伊斯蘭國還沒搶地之前外力一直在削弱政府軍,使得反叛軍可以用一些基本的裝備對抗,但伊斯蘭國壯大之後就不管用了,這也是後來反叛軍後來會一直節節敗退的原因。

維基連結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