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夜書眼中的世界

2016年英國去留歐盟公投整理

圖片來源:succo

文/夜書

導火線

卡麥隆喜歡政治豪賭,在蘇格蘭獨立公投繼續賭脫歐,但這次賭輸了。

事件經過

(以下時間為 UTC)

時間 事件
1973 年 01 月 01 日 英國正式加入歐洲共同體的協議生效,但當時的變成第一大黨和執政黨的工黨因反對,而把入歐的決議交付公投。
1975 年 06 月 05 日 在英國史上的第一次公投中,讚成留在歐洲共同體以壓倒數擭得勝利。
2015 年 05 月 27 日 為了承諾選舉政見,在年度國會開幕大典上時任首相大衛·威廉·唐納·卡麥隆(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決定在和歐盟談判後把歐盟去留問題交付公投,並於明年舉行。
2016 年 05 月 英國選舉委員會開始籌辦公投事宜,各政黨也開始選邊站,政治人物也開始一如往常的打口水戰。
2016 年 06 月 16 日 工黨的下議院議員在前往圖書館演說的途中被攻擊身亡,兇手經調查後發現長期聯繫新納粹主義的事實,為選舉蒙上一層陰影。
2016 年 06 月 23 日 公投結果支持脫歐的以 52% 勝過留歐的 48%。投票率是 72%,這在英國選舉中不算低。除了英國要啟動脫歐程序外,卡麥隆也宣布辭職下台。
2016 年 07 月 13 日 保守黨在一陣慌亂後由原內政大臣德蕾莎·瑪莉·梅伊(Theresa Mary May)職掌英國首相,上台後她史言要執行脫歐程序。

解釋

1. 為什麼英國人會選擇脫歐?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投下留在歐盟的也有高達 48.1% 的英國人,不會只是個小數目。這就可以突顯出英國脫歐問題:民眾沒有辦法很清楚的知道結果,投票的人心目中無法勾勒出自己投的票的結果,所以說很難用肯定的口吻直接說英國人要脫離歐盟,就只能作很客觀的陳述:就是英國人投票結果中,比較多人選擇脫離歐盟。

2. 難道選民的眼中不再是雪亮的嗎?

要不要繼續留在歐盟不會是一個簡單的答案,對任何一個歐洲人都一樣複雜。如果留在歐盟,好處是可以繼續享受關稅上的優惠,也可以在議價上有比較多的空間(這些都是企業家的喜愛);但是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拉長,會越來越無法抵抗難民的壓力,而且在司法和法律上都會受限,這些都是逃不掉的責任(這些是脫歐者的主張)。如果仔細的評估,不難發現任一方的主張得利的部份都會是另一方失利的所在,很接近零和遊戲。在這些己知的前題要英國公民選出明確的答案根本不可能,可是英國的人民還是要選出一個答案,得到的結果,未必就是對英國是好的。

3. 為什麼選民沒有辦法做出明確的決定?

脫歐的這個議題很難讓選民全盤了解,更何況現在人在資訊爆炸中壓根不會去體會資訊根本的意義。舉例來說,像是媒體脫歐後英磅會受到衝擊會狂貶,但這個影響不是每個人都會有,認為對他不會有影響的人就會自動跳過。這也是網路媒體時代下一個很清楚的寫照,筆者就認為,網路的興起的確會帶來一定程度資訊上的流通,但也會帶來過多的資訊,反而會變得不會再去思索每一個資訊的意義,更勝者會只接收自己所偏好的聲音,完全和網路的開放背道而馳。

4. 為什麼卡麥隆就是喜歡這樣賭?

這個現象在很多民主國家都有出現。觀眾(或是更明確的說,選民)已經不會對平淡的政治感興趣了,政治人物只好用更激烈的手段賣命演出。如果媒體這種東西只會看收視率來改變內容,政治人物也依民眾的反應來改變形象也不要覺得奇怪。對政治人物而言,施政有幕僚在處理,即使政治人物不做出任何政策,公部門也不會停擺,這就是民主的現實。如果在政治界中越中規中矩,就越不會有看;越是搞花招,越是有機會搶那微薄的收視率,反正過一天算一天。

5. 脫歐後為什麼保守黨的其他黨員都不願負責?

這也是現在民主的另一個現實。在鏡頭面前吹牛都沒有關係(不要吹到自己都無法解釋就好),因為不會有人去研究衝擊。再者,如果持反對論者就要拿出更多的資料,一來一往就不可能要求這些政治人物每一句話都要正確,講得太專業也不會有人想要聽。另外一點,即便說錯話也不需要負責任,只要收視率還可以看就好了。當政治圈在瞎起閧時也一定要摻一腳,出事時在趕快閃掉就好了。

6. 脫歐後為什麼金融界會看衰?

金融界一項都是支持留歐的,因為留歐可以免關稅。如今脫歐後不但會提高企業貨品出口的關稅,冗長的報關更是不利商業進行,所以在歐盟後自然會有來自財金界強大壓力。原本在公投前 1 美元只能換到約 0.7 英磅,但脫歐後就貶到 0.75 英磅,甚至到 0.8 英磅,可以想見市場對英磅沒有信心。在脫歐之後金融界積極得想要挽回對自己的劣勢,用了很多的手段想要阻止脫歐,但這樣做只會讓民眾更不想親近商人,突顯出資本主義的問題。

7. 為什麼會發生槍擊死亡事件?

槍擊死亡事件前各個派別用各式各樣的花招宣傳,其中不乏激進的言論,保守黨內部的言辭就己經夠煽動民心,媒體各自選邊站更是做了不良的示範,在這樣的氛圍自然就會引發没有理性思考的結果,會發生槍擊就不奇怪了。這也是現代民主國家要思考的課題,把困難的問題交付公投不必然會對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尤其在現在媒體功能不彰的年代,人民在吸收沒有必要甚至是不正確的結果,反而會是一種危害。

8. 未來有機會有更多的難民到英國嗎?

難度會更高。英國本來就不是在申根區內,意即散佈在其他國家的難民沒有辦法使用申根的優勢直接到英國。脫歐後英國可以直接拒絕來自歐盟或其他歐洲國家的請託,雖然英國是很多難民內心嚮往的國度,這個願望只有可能留在心中無法實現了。

9. 脫歐程序會如何進行?

歐盟成立至今尚未有國家脫離,英國是第一個,所以雙方其實都沒有準備,也不會有經驗過,在公投後英國政府完全沒有時間表,也成為眾矢之地。翻開《里斯本條約》第50條,內文明訂脫歐者要和其他 27 個會員國談判,而且必需要取得所有會員國的同意,時間不間超過二年。如果明年(2017年)英國交付脫歐相關文件給歐洲理事會後,預計是 2019 年會完成脫歐。接下來談判過程會不會像想像中的順利是影響脫歐時程的關鍵,屆時關注各國如何和英國攤牌就是很重要的面向。

10. 歐盟會因此而瓦解嗎?

短期之內沒有跡象,但這個聲音在歐盟之內一直不斷的流傳。歐盟二大定心丸是德國和法國,德國的政治相對穩定,但法國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在恐攻後的支持率就一直不斷下滑,到會讓人擔心的地步。分析師擔心的地方在不穩定的政局中,激進的言論和團體就很容易會占據媒體版面,英國脫歐就是一個不可多得拿來炒作的題材了,這樣的聲音只會更加強歐盟成員欲脫歐的力道。目前歐盟採取的主流做法是冷凍聲音,像是英國在脫歐後在參加會議時很明顯的被冷落,消積的處理火熱的議題。但這樣的方式不知道可以再壓制多久,一個國家現在要離開歐盟不會用靜悄悄的方式,絕對用熱鬧的方式收場。再有一個國家用同樣的方式離開,那歐盟的領導者就真的要擔心歐盟自己的未來了。

維基連結

標籤: ,